五运六气脉法之研究*

2015-04-11 01:37威,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南北运气

杨 威,于 峥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五运六气脉法之研究*

杨 威,于 峥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脉诊为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刘完素、李中梓等古代名医重视以人脉应于五运六气所至、所变,气口脉位、四时脉形、南北政脉法等脉诊法都与五运六气医理密切相关。以六气的主气次序来阐释寸口六部脉位,自金元后渐获肯定,成为气口脉位的经典阐释之一。天地之气随四时阴阳变化,脉象应之,不仅对脉形的四时变化描述更为细致,而且创制出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法,据不同节气、不同脉位的脉形变化判断病变特点及疾病走势。历代多从脉位、脉形阐释南北政脉法,主张姑存经义,待后贤者参详,南北政脉法仍居研究热点。

五运六气;脉法;气口脉位;四时变化;南北政

脉为血之府,为气血之先,刘完素称脉为命之本、气之神、形之道。中医审病察脉,以决死生,通过切脉诊察机体脏腑、经脉的气血盛衰,以推断病原病因,判断病情、病势、病机,为确定中医治疗法则奠定基础,故而脉诊成为历代医家尤为重视的中医诊疗技术。中医脉诊的具体诊法丰富多彩,如三部九候脉法、人迎气口脉法、太素脉法等,其中气口脉位、四时脉形、南北政脉法等都与五运六气医理密切相关,而五运六气是探讨生命与自然(天地)规律的中医理论,以人脉应于天地的五运六气所至、所变,因此探讨五运六气脉法对提高中医临证脉诊水平大有裨益。

1 六气释气口脉位

《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难经》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何谓也?扁鹊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气口即寸口,为脉之大会,“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气口独为五脏主,气口脉法成为中医最常用的经典诊法。

气口脉法诊察左右手寸、关、尺六部脉位,《内经》《脉经》等对寸口六脉分属的脏腑、肢体的描述大同小异,后世常以五脏六腑之理、五行生克之理、河图洛书之理、天地六气之理来解释,其中以六气的主气次序来阐释寸口六部脉位,在金元之后逐渐获得肯定,成为气口六脉脉位的经典解释之一。

如刘完素《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五脏所宜》[1]解释:“凡天之六气所至,则人脉亦应之而至也”,医者“必凭闻望切知其病,总而与天地时日阴阳相合,推其生克而为法”,故尊《内经》所论,以六气分属气口脉位,左尺阳气之始,太阳寒水之位,肾与膀胱之脉见之;次生木,左关厥阴风木之位,肝胆脉见;次生君火,少阴暑火之位,心与小肠脉见;次生相火,右尺阴气之始,命门与三焦;次生土,右关,太阴湿土之位,脾胃脉见;次生金,右寸阳明燥金之位,肺与大肠脉见,次生水于左尺,周而复始。

元·戴启宗《脉诀刊误·诊候入式歌》[2]称:“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肾”,解释为:“此乃地六气之步位”。清·李延昰《脉诀汇辨·脉位法天地五行论》[3]以五行相生之理阐释,先从左尺肾水生左关肝木,肝木生左寸心火,右尺相火生右关脾土,脾土生右寸肺金,且“右手三部皆得左手三部制矣”,建议“礼天地之道以保其身”。

因五藏六腑、十二经络与五运六气相应,如刘本昌《脉诀新编》[4]载运气合藏府十二经络图,而五运六气又隐含五行相生、阴阳太少,尽管古代文献中气口脉位所应为天之六气、地之六气的具体描述并不一致,但气口脉位法天地之道得到肯定。如《脉语·上达》[5]作脉位法天论,用天地六气之理阐释气口脉位的六部分属,成为暗含五脏六腑之理、五行生克之理、河图洛书之理的经典论述。

2 脉形的四时变化

天地之气随四时阴阳变化,所应脉象随之而有春弦、夏钩(洪)、秋浮(毛)、冬营(石)的变化。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所释,春脉如弦,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夏脉如钩,来盛去衰;秋脉如浮,轻虚以浮,来急去散;冬脉如营,来沉以搏,反此者为病脉。五运六气脉法对脉形的四时变化有更丰富、更细致的描述,且脉形变化早于气候、物候的变化。

2.1 四时主气客气脉形

刘完素《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强调:“天地相参,审其同异,察其胜衰,适气之用,可以切脉之盈虚,断病之祸福矣”,运用五运六气医理探讨四时脉法,区分四时脉形变化的主客气之应。

如岁中六步主位之脉,各以六气之时有所应之脉,即主气所应为常脉,不应主气的脉象为病脉。主气所应脉形,初之气分,厥阴脉大小长短不等;二之气分,少阴脉虽旺而未至高茂;三之气分,少阳脉洪盛高茂;四之气分,太阴脉长盛而化速;五之气分,阳明脉紧劲细微;六之气分,太阳脉坚守不伸。客气所至,按地之六脉,则厥阴风主肝,其脉弦;少阴心火主心,其脉钩;太阴湿土主脾,其脉大而长;少阳相火主手心主,其脉大而浮;阳明燥金主肺,其脉短而涩;太阳寒水主肾,其脉沉。

主气、客气所应脉形相似而不同,当客主加临,“主客气同则人脉亦同,是俱本位也”,为天和六脉所至的形状;“主气守位不移,客气居无常位”,若主客气不同,视天气实情而从其主客。

如清·王贤《脉贯·六气之脉应节候之诊》[6]主张“为医者,学宜活泼,不可拘执”,只言主气而不言客气,临诊可能无所适从。王贤认为,四时六气之脉各有其时,时至则气至,气至则脉至,谓“天和”,毋伐天和为要法。若至而甚,失中和之气则病,如但弦无胃之类,即四时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时至却脉不能应时而至,为气不足,亦病;时未至而脉先至,来气太过,亦病。对四时六气脉形的当至、未至、先至又做了补充说明,提示临证还应参考四时六气脉形的变化时间、变化程度,综合判断身体状况。

2.2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

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卷一》[7]自制“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图1),将寸口六部脉诊与六气时日相关联,谓“发古今所未发者”[8],属《内经》未见的五运六气脉法创新。

图1 《诊家正眼》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李中梓主张:①以左手关脉应初之气厥阴风木,左手寸脉应二之气少阴君火,右手尺脉应三之气少阳相火,右手关脉应四之气太阴湿土,右手寸脉应五之气阳明燥金,左手尺部应终之气太阳寒水。气口脉位所论与刘完素等相同,又将气口寸、关、尺六脉各分浮、中、沉取三候,每一候应不同节气时间;②五运的气至时节不同,所起脉位不同,以立春为起始法。如平治之纪,气应时而至,从左手关沉分起立春。太过之纪,气未至而至,从节前十三日为度,从左尺浮分起立春;不及之纪,气至而未至,从节后十三日为度,从左关中分起立春;③以平治之纪举例,依次而推之,左关沉候起立春十五日、雨水五日,转左关中候、浮候,次转左寸、右尺、右关、右寸、左尺,每候二十日,按气口六部沉、中、浮候次序轮替(图1);④察脉必于平旦,阴气未散,阳气未动,饮食未进,衣服未着,言语未吐之时,清心调息,逐部细究,则时令之病可提前预防;⑤诊察脉形,“得六部俱平则已,若有独大、独小、独浮、独沉、独长、独短,与各部不同,依图断之,无不验者”。根据某候脉形变化而判断病变特点及发病时令、病愈时令,且“亦须三四候之确然不渝,无不验者”。如左关中候脉独弦大,已知雨水后、惊蛰边有风热之病。如右尺沉候脉独缓滞而实大,已知芒种后、夏至边有湿热之病,若缓滞而虚大,乃湿热相火为患。如久病之人六脉俱见独滞,惟右寸中候脉来从容和缓,清净无滞,已知霜降后、立冬边必愈,为得胃气的佳脉。

清·王贤《脉贯·六气合六部诊候图》也载有六气合六部诊候图,脉法与李中梓《诊家正眼》所论相近,六气所属脉位相同,仅各候所应时令小有差别,以大寒起左关沉候,按气口六部沉、中、浮次序轮替(图2)。

图2 《脉贯》六气合六部诊候图

王贤、李中梓所论涉及五运六气推演的起始时刻认识,《内经》本正月朔日说,王冰注引出立春说、大寒说,候气可凭脉为法,当王之脉气应时而早至,可依经旨而临证参考[9]871。

3 南政北政脉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南政、北政之岁,司天不同,脉应或不应,或反其诊而见,经文古奥难明,历代多从脉位、脉形对此进行阐释,大同小异,却总令人费解,多主张姑存经义,待后贤者参详。

如唐·王冰注释为[10]:不应皆为脉沉,脉沉下者仰手而沉,覆其手则沉为浮,细为大。土运之岁,面南行令,为南政,少阴司天则二手寸口不应;木、火、金、水运,面北受气,为北政,其气之在泉者脉悉不见,惟左右之气脉可见之,且善则不见,恶者可见。又司天曰在上,在泉曰在下,天不应寸,左右悉与寸不应,尺寸之气沉浮小大,常三岁一差。

宋·刘温舒《素问运气论奥·论六脉》[11]解释为:如北政,两寸当沉细不应,而反浮大,移于两尺,脉沉细不应谓阴阳交,为死脉,预后不良。如南政,两寸当沉细不应,而反浮大,移于两尺,沉细不应谓尺寸反,为死脉,预后不良。若寸独然,或尺独然不应,非阴阳交、非尺寸反,止为病而已。

明·李中梓《诊家正眼·政运有不应之脉》解释:不应者为沉细之脉,甚至极沉极细,几于不可见,须覆病人手,方能诊见,称之“天和之脉”,不必求治,若误治,反伐天和。以甲己二年土运为南政,寸为上而尺为下,司天在上,在泉在下,人气应之,左右皆同;乙丙丁戊庚辛壬癸八年,金木水火四运,为北政,北为上而南为下,在泉应上,司天应下,人气亦应之,故尺应下而寸应上。

明·汪机《运气易览·论运气加临尺寸脉候不应交反说》[12]解释:岁当阳在左,脉反见右;岁当阴在右,脉反见左。如太阴司天,阴脉岁当见左寸,反见右寸,右寸本然阳脉而移左寸,为阴阳交,主死,惟见于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年;若左独阴脉不见,或右独不见,为不应阴气,主止病,尺同。少阴司天,阴脉岁当见两寸,反见两尺,两尺本然阳脉而移两寸,为尺寸反,反者死,尺同,惟见于子、午、卯、酉四年。汪机还以病案举例,提示临证注意南北政不应脉导致的脉象变化,以免误诊。

清·吴谦《医宗金鉴·运气要诀》[13]作南北二政脉不应歌:“天地之气行南北,甲己一运南政年,其余四运俱为北,少阴随在不应占。北政反诊候不应,姑存经义待贤参。从违非失分微甚,尺反阴阳交命难。”强调南政、北政皆为客气,甲己为南政之年,正诊,少阴司天主占两寸不应,在泉主占两尺不应,余各随少阴之脉位而不应;乙庚、丙辛、丁壬、戊癸为北政之年,反诊,候其不应皆在客气阳明之位。

对南北政脉法的阐释存在不同的看法。如周铭心[14]认为,司天布政,方位有南北之别,故有南政、北政之分,用以分析客气脉候,酉、戌、亥、子、丑、寅为南政,卯、辰、巳、午、未、申为北政;三阴之气候于寸口脉,三阳之气应在人迎脉,客气值为司天在泉时不应于脉,值为四步间气时可应于脉,每岁四步间气必有二阳二阴,属阳二气应在人迎,属阴二气应在寸口,“相应”与“不应”脉位之在尺在寸、在左在右,因南政、北政年岁不同而有相应变化。晏向阳[15-16]讨论南北政脉法,主张南北政都是位南面北,脉不应非脉象不应,应为脉位不应,表现为气位不应、时间不应、淫邪不应、治法不应;反其诊不是覆其手诊之,而是当在反政中求之,左右同不是指左右手的脉象相同,而是指左右间气与司天在泉的不应脉位相同。周虎等[17]从纪周期差异的角度探讨南北政的划分方法,指出可搜集历年脉诊的相符相异,从临床的角度探讨南北政的划分时点。范仲毓从地球自转公转轨道的上下与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探讨南北政问题。对南北政脉法的讨论,仍将是未来五运六气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1]金·刘完素.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M]//宋乃光.刘完素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41-247.

[2]元·戴启宗.脉诀刊误[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1-3.

[3]清·李延昰.脉诀汇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2-3.

[4]刘本昌.脉诀新编[M]//刘炳凡,周绍明.湖湘名医典籍精华·医经卷·温病卷·诊法卷.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55-1057.

[5]明·吴昆.脉语[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29-30.

[6]清·王贤.脉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4-36.

[7]明·李中梓.诊家正眼[M].北京:中国书店,1987:13-15.

[8]陈曦.论运气理论对寸口脉诊“六部”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5):328-329.

[9]杨威.五运六气理论的起始时刻辨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7):865-867.

[10]唐·王冰撰.黄帝内经素问[M].鲁兆麟主校.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5-146.

[11]宋·刘温舒.素问运气论奥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12]明·汪机.运气易览[M]//汪石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58-259.

[13]清·吴谦.医宗金鉴·运气要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25-26.

[14]周铭新,陈智明.《内经》“南北政”问题解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5):64-67.

[15]晏向阳.运气南北政三探[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 (1):5-9.

[16]晏向阳.运气南北政五探[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 (5):4-10.

[17]周虎,黄玉燕.从运气两纪差异探讨南北政划分方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2):1511-1512.

R226

A

1006-3250(2015)01-0007-03

2014-10-21

科技部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YZ-1114)-基于运气理论的疾病诊疗规律研究

杨 威,女,研究员,从事藏象、五运六气和方剂配伍研究。

猜你喜欢
南北运气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南北过冬差异
鼠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牛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马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闲情
岂止是运气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