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多元化地理作业设计与地理能力培养探讨

2015-04-10 23:54周代许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智能作业能力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要创设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及地理学习能力要求,多元化地理作业设计与学生地理能力培养可从演讲表达类,主题、论文写作类,调查、观察类,讨论、辩论言语类,实验、演示、制图操作类,图文阅读类六类地理作业入手。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元化作业地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70008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地理课程理念提出明确要求: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可以看出,课程目标具有发展性,更为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提升了发展性评价的地位。“地理学习评价不再仅是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更要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提倡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地理评价原则。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1]地理学习评价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试卷测试能够完成,因此,多元化的地理评价改革实践势在必行。

一、 多元化地理作业与地理能力培养

如何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是现今课程改革讨论的热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焦点。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区分为多维度,由八种相对自律的认识过程或心理结构构成,分别为: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技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地理能力也是多元的,包括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能力、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地理原理的逻辑推理能力、地理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地理科学问题研究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地理区域分析与决策能力、地理语言的表达交流能力等等,共同构成地理学科素养,表现为地理视角和思维方式。多元能力的培养目标,必然需要多元的评价体系去实现,因此多元化的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按照不同标准,地理作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用途分,有预习作业、练习作业、复习作业、应用型作业、拓展作业等等;按呈现的方式分,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等等。[2]教学中,一线教师通常把作业的概念狭小化,即配套练习。因为标准化的试题和答案方便使用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但是,单一的试题型作业往往过于强调标准化,而忽略生活世界情境化。此外,单一的作业形式很难做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检测学生多元地理智能的发展。枯燥重复的地理练习让学生觉得做题只为成绩,陷入题海战术中难以自拔,深感学习地理无味。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认识到作业不仅仅是有检测功能,同样可以具有发展功能,可以让学生在作业中产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布置作业可以把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地理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联系生活的地理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探索中不断成长。地理作业让学生体验生活过程、感受地理原理,进而促使学生正确对待地理问题和地理作业,逐渐形成一种地理思维和视角,形成一种生活态度,进而促进学生终生发展。因此,笔者提倡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多元化发展地理作业,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作业中提升自我,培养地理兴趣,让地理学习变得不再仅仅是题海战术,而是彩色空间,充满乐趣。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地理作业设计与实践策略

1.演讲表达类

课程标准中提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是“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当今世界,沟通方式与技术飞速发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基本技能要求。演讲技能是当今世界对人才的一个要求,即能够快速而且有效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研究成果。要重点培养学生言语-语言智能四大构成要素中的“说”。通过让学生给同学做演讲、讲故事,为其创设提升语言能力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演讲类作业在每节课开始的3-5分钟

[作者简介]周代许,南宁市第三中学地理教师,教育、教研能力突出,多次获校级、省级以上荣誉。获优秀教育工作者、广西地理教师技能大赛(高中组)二等奖、全国优秀地理教研论文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在《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承担市级课题《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与课堂实践研究》。开展,这时学生还处在兴奋期,未完全进入课堂。应有效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进行地理交流,内容为最近身边或是网络上发现的有关地理方面的文章、图片或是视频,或是某旅游景观介绍等均可。由课代表负责通知确定时间,提前一周确定主题。人人参与,形式多样,鼓励学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地理事物,关注新闻媒体,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并指导生活实践的主人翁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与个人使命感。

笔者从高一开始实践,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好,乐于参与和分享。演讲主题多样化,有结合地理学习的,有关于国家景观的,有地理探索的,有关于宇宙万象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以课件和视频呈现为主。演讲完后,学生的精神集中,兴趣盎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学习。经过调查了解,同学们觉得收获很多,锻炼了自己的分享表达能力,同时也了解了更多课外的地理知识,成为他们印象最深的地理学习记忆。从身边的事物及媒体新闻上获取信息并用地理学的眼光去分析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是地理教育培养的重要技能,是一门对终身发展、对生产生活有用的技能。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会选取素材,不知道如何去分析。所以,在刚开学的两周,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相关的新闻事件或是图片视频进行整理,给学生进行分享和分析,在给课堂注入活力的同时,扩展了教学的范围,也逐渐教会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起到引导作用。

2.主题、论文写作类

将全班学生分为几组,以组为单位(有些班级有学习小组,可以直接按学习小组安排)进行资料整理,如民族风土人情、旅游景观的视频或是图片资料,还可以是家乡风土景观欣赏等,在班级中进行展览,并由提供者介绍资料的来源和背景。可以结合地球日、环境日、气象日等制作手抄报、地理班级宣传黑板报、地理科普知识宣传材料,设计环保公益广告、标志等。可以几个班级一起,可以年级展开,还可以全校展览,进行评比。奖励优秀作品,激发创造性,提高学习成就感。由于需要时间较长,可以利用小假期布置或是提前两周统一布置。

如:生活中的地理——家乡美。利用寒假或暑假,同学们回老家或是在家乡旅游,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相片采集——最美的一角,可以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可以是风土人情、美食文化等。形成论文或是图片展览。通过对家乡景观的观察,深化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发现生活中的美,实现更好地欣赏世界、享受生活的教育目标。

笔者在暑假前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地理小论文,主题是“生活中的地理”,内容可以是人文风俗、自然景观,包括美食、服饰、交通、旅游等等,字数500字左右,要求学生回校后上交。从上交的论文看,内容多样,都以自己的家乡为主,包括美食、旅游、风俗、交通、气候等等,虽然内容较浅,但是很多都是真情流露写出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地理视角,对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我归属感、自豪感。

3.调查、观察类

1995年,加德纳提出第八种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当我们在辨认人、动物、植物及环境中的其他特征时,都会用到自然观察者智能。我们通过与周围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因果观念,并因此认识到相互作用与行为之间可预测的模式,如季节性气候与相应的动植物变化之间的模式。”[3]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自然和人文属性,调查、观察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竺可桢老先生就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与观测得出气象数据进而形成学科基础的。因此,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点限制,扩展课堂范围,让学生走入生活实际,进行地理课外调查研究。调查主题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由老师进行确定安排计划,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确立主题,进行调查观察研究。如,让学生小组调查本地的土地利用情况,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情况,人口迁移情况,商业街的布局情况,麦当劳、肯德基店铺的城市空间分布状况,小吃街店铺分布情况等。还可以是自然类的景观观察,如太阳高度角一天的变化,旗杆影子长短变化,一周天气变化及原因分析等等。调查、观察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同时,调查、观察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也是成长中的过程性评价数据。

如,寒假前高一年级统一布置了地理观察分析作业:观测家乡一周七天天气数据,并进行原因分析。高一上学期结束,学生完成必修一的学习,对于大气状况及天气系统的成因、影响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该作业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天气预报的习惯和进行天气分析的能力。社区垃圾桶的分布情况、河水水质的变化等均可成为学生假期活动的选题。

4.讨论、辩论言语类

培养学生言语-语言技能的其中一个有效方式就是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提高听、说技能的环境。有效地表达和倾听才能实现有效的讨论或是辩论方案。地理学科的一个特性就是综合性和辩证性,因为自然环境是一个多要素、复杂的系统,加上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把地理学研究的尺度扩宽,同时也更加复杂。地理学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地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与影响,才能实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人地和谐相处的发展目标。有效的课堂讨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准备和完成:说明讨论的目的、进行讨论、保证讨论的有效性、结束讨论并形成结果、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以保证学生的平等参与,包括指定监控员等,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参与。在小组间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也得到了发展。

如,在教区域地理的时候,可以让小组选择某一个分区或是国家进行材料收集和组织,探讨哪国发展条件好。或是以旅游为话题,辩论哪国最值得去,进而分析旅游景观的成因和分布及其价值等。在教人口部分内容的时候,讨论计划生育是否还要继续执行,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观点陈述,进而更能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和意义。城市化的利弊、广西城市化发展模式、广西发展区位分析、全球变暖的利与弊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讨论、辩论的课题。通过组员交流讨论、收集材料、观点整理表达等一系列过程,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表达沟通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辩证性地看待地理问题,才能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5.实验、演示、制图操作类

“触觉敏锐的学生通过触摸或是操作物体进行学习,动觉敏锐的学生把他们的整个身体都参与到活动中,或者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这些都是身体运动智能的体现。地理具有自然学科的属性,实验操作是学科的基本研究技能。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室外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培养学生操作技能,进行演示与实验能力培养,提高动手能力。视觉-空间智能包括图像的区分、认识、设计,大脑想象,空间推理,使用图像及内外心像的复制等相关的各种技能的总和。具有这类智能的人善于感知和创作心智图像,用图像思考,善于解释图像、图表、地图和图解,并用图画形象进行学习。制图与读图两者关系密切,对很多图表学生难以理解就是因为没有理解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图表信息组合的过程和目的。视觉化的记录和表达方式及工具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流程图、提纲、概念图、思维导图等等,让学生进行信息整合和图像化表达,有助于思维过程视觉化、条理化,同时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视觉-空间智能的培养最能在地理学科中体现,也是学科课程目标之一。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就是其空间性和图像性,而图像化的表达是时间和空间体现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图像化教学及学生制图能力的培养是课堂重要内容。图文转换能力可以在作业中培养,包括思维导图的绘制、概念的区分和组织、知识的分类与分层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对于自然地理部分,还可以进行数据图像化的能力培养,如对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课本上提供了二分二至图,图上标有数据,可以让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形成图表数据,进而可以得出全年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连续曲线。

6.图文阅读类

阅读类作业培养的是学生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言语-语言智能里读与写能力的综合培养。读只是过程,提取信息并进行归纳表达才是最终的目标。获取并有效提取地理信息是地理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运用有关资料,概括……”“运用示意图,说出……”“运用地图分析……”等都是对图文资料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高考试题,不再是对纯学科知识原理的考查,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图文信息的提取和概括。题目里的每一个关键词、图表里的每一个要素,都是出题者精心准备的线索,可能成为解题和答题的关键。阅读类作业的来源可以是新闻网站上的最新图文信息,也可以是杂志、报纸上的专题文章,来源应多元化,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阅读类的作业不是简单随便布置让学生自我完成就好,同样需要学法指导和明确问题、任务布置与反馈评价,才能实现作业的有效性,达到培养的目标。

如,对于文字类的阅读,结合新闻素材和报刊书籍,展示一些热点、兴趣点素材,让学生进行课前5分钟阅读,并进行归纳分析,进行自我设问和解答。还可以通过课外扩展阅读,教师布置主题或是问题,指定书籍或是网站,让学生周末回去进行扩展学习,回来上交问题解答。问题的设置和主题的选择很重要,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明确要求,并结合学生上交的读书解答进行评价反馈与指导,才能实现阅读的有效性。对于图表阅读,必须进行基本的读图技能的指导,并结合实例进行多次的集体读图讨论和指导,待学生基本掌握方法后,可以选择性布置图表阅读任务。提供图表,让学生集体讨论,从中可以获取何种地理信息,罗列出来并进行设问。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发散思维,扩展思路,最大化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设问思考,让学生发挥最大主动性进行学习。不同类型图表选择性训练,加上长期指导与反馈,必能加强学生读图技能和图文表达能力。

三、结论和展望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同时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学科特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要求提出了高标准。要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模式就成了必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为实现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和特点,多元化的地理作业必须不断深化和完善,通过创新与实践改善,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相信,长期的努力和实践必能给学生带来多元的地理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让学生爱上地理,同时实现公民地理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梁志伟.中学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3]坎贝尔,迪金森.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注:本文荣获中国地理学会“2014年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研论文奖”一等奖。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智能作业能力
快来写作业
智能烹饪机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超智能插秧机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