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精选》评介

2015-04-10 21:16靳开宇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参考资料词缀语素

靳开宇(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基础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精选》评介

靳开宇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精选》(殷树林,孙连刚主编,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是为配合黄廖本《现代汉语》教材的教学需要编选的一本论文集,收录当代汉语研究论文40篇,其中发表于20世纪80至90年代的论文共计16篇,发表于2000年以后的论文有24篇。在此书之前,读者可以查阅的是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收录的是从1949年10月到1979年年底部分学者的现代汉语研究论文,该套参考资料分为上中下三册,共收文192篇。上册为绪论(23篇)和语音部分(49篇),中册是文字(25篇)、词汇(16篇)和修辞(21篇)部分,下册是语法部分(58篇),每类之中的论文大体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其中有可以按照性质分组的选文则分组排列,选文内容丰富详实是这套参考资料的突出特点。其后有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参考文献精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书中选录的论文是1978年至2001年间发表的汉语研究成果,共收录汉语研究论文42篇,分为绪论(4篇)、语音(4篇)、汉字(6篇)、词汇(9篇)、语法(14篇)和语用(5篇),其中语用部分是教材新增加的章节,所以选文配合收录了汉语学者关于语用、话语分析和语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是该参考资料的一大亮点。而《现代汉语参考资料精选》集中收录的则是2000年以后当代汉语学界在汉语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选文从收录时间上避免了对以往汉语研究成果的重复展示,读者亦可以将其作为前两部汉语参考资料选集的衔接与继续,这样选文安排就与以往参考资料互不重复,内容上又互为补充,既反映了当代汉语基础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和理论研究成果,又对汉语研究中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进行了提示说明。

作为配合黄伯荣、廖序东版《现代汉语》教材的辅助读物,首先要做到所选论文要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能起到帮助读者扩大知识面,深化对相关内容理解的作用。其次在选文内容安排上注重均衡性,该教材内容主体结构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和标点符号用法,为配合教材使用,在该论文集的选文内容安排上,针对绪论部分编选了反映汉语普通话形成、方言分区以及汉语规范化研究论文3篇;在语音研究部分,包括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韵母分类、从方言看汉语声调发展、轻声的本质特征、儿化的语言性质、普通话音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汉语方言(包括标准语)中文白异读的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选文共7篇;汉字研究部分选文共6篇,主要包括20世纪汉字性质问题研究述评、汉字形体的演变与整理规范、汉字发展史、汉字改革以及汉字规范化60年间国家和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发布的汉字方面的规范和标准介绍。词汇研究部分选文有11篇,包括划分语素与词的分析方法、词语语素单位、义素分析方法的实际操作及其理论困惑,其次对于同义词和反义词研究,另外对于基本词汇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介绍了新外来词的构成来源及其规范问题。另外,对于汉语成语、惯用语以及歇后语的范围以及意义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语法研究部分选文12篇,主要包括词类划分的标准问题、方位词语语法功能补充说明、动词和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汉语状态词缀构成的语用词缀、区别词功能游移的原因、副名组合的语义指向、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那么”的话语标记功能分析、现代汉语“把”字句研究综述、存现句的性质和范围以及汉语单复句区分的相关问题。标点符号用法方面选文1篇,集中介绍了20世纪以来汉语标点符号系统的演进(郭攀,2006),说明了标点符号包含范围上广义和狭义的联系与区别,并且具体总结了广义标点符号在简化与繁化、新增与淘汰、国际化与民族化以及异化与规范化等方面体现的辩证演变规律,既扩充了学习者关于标点符号内涵的理解,又深化了对于汉语标点符号体系的理论认识。

该参考资料精选的论文具有三个方面突出特点:

(一)注重延伸性和探索性。所选论文既配合教材内容的安排,又注意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例如选文中《北京官话溯源》(林焘,1987)一文,教材囿于篇幅未能全面介绍普通话各分区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通过《北京官话溯源》一文,对官话区形成的历史原因有深入了解。北京官话和北京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北京话是北京城区话,虽然处在河北省中心,但是和河北省方言的关系倒不如和东北各省方言更近。“从我国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经过河北省东北部的围场、承德一带直到北京市城区,形成一个东北宽阔、西南狭窄的区域”,这个方言区声韵系统相近、调类相同、调值相似,一般称之为北京官话区。这个官话区在历史发展上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民族长期杂居,二是人口不断流动”,由于这种情况持续将近千年,所以对东北方言和北京话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时居住在北京官话区内的汉族人不断被迫大批迁徙,他们所说的方言也随着不断流动,经常和不同的语言和方言接触。语言和社会一样,越是封闭,发展的就越慢;越是开放,发展得越快。北京官话就是始终处于相当开放的环境之中”,这些历史原因使北京话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汉语方言。另外,《现代汉语词的划界问题浅议》(邹韶华,1981)和《“语素替换法”献疑》(董为光,1994)分别针对语言单位划分时经常使用的“扩展法”和“替换法”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补充了教材中对于这两种判定语素和词的操作方法的理论认识。“扩展法”在具体贯彻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比如“同一结构,既有扩展的一面,也有不扩展的一面,能否断言,扩展的一面是词组,不扩展的一面是词”?在针对汉语词的划界问题上,邹韶华先生(1981)认为,词的划界要重视语法标准,抓住词是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这一特点,从形式入手。因为只有从形式上取齐,才能体现词在运用中的本质特点。“从形式上着眼,这里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在能否自由运用之间清楚地划一条线,另外,形式也不是不可分成等级或不同的平面的,这就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还需要人们的言语实践去验证”。同样,针对语素替换法在运用中存在的困惑之处,董为光(1994)认为,“语素构词并非仅出于一时的语用需要。同在一个时间使用的词语,纳入词汇库存的时间不一定相同,它们在结构上或许存在直接相承的关系、演化接替的关系,也就是纵向关系”。但是依照替换法的操作规则,语素、语词仅仅进行共时横向的比较、选择、替换和组合,用强调共时态性质的“替换法”来判定词的语素构造问题是不太适宜的。而相比之下,用替换分析法分析语用性结构,则一般不容易发生时间错乱问题。但是“语素替换法”在替换操作实际运用中仍存在诸多不便,这给它的可操作性打了折扣。这些选文内容补充了教材中关于汉语语言事实成因、以及历史形成过程的介绍,便于作者了解语言面貌形成的来龙去脉;另外,通过对语言理论在汉语研究中存在诸种问题的揭示与分析,引导学习者关注汉语实际,继续开展研究探索工作。

(二)理论的创新性。书中所选论文能够不局限于传统汉语结构描写的研究框架,积极借鉴当代语言研究中语用研究、认知研究和话语分析等理论的研究方法,对于汉语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这也鲜明体现出该论文集编选者对于当代汉语研究创新理论成果的重视和肯定,这亦是本套参考资料精选集的鲜明特色。例如书中编选的《汉语状态词缀构成的语用词缀系统》(马彪,2010)、《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石毓智,1995)、以及《说“那么”》(吴晓芳,殷树林,2012)等当代汉语学者研究论文成果。在《说“那么”》一文中通过对于连词“那么”在话语标记视角下的研究,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它的话语功能。“用来标示语意的顺延,增强其前后内容的连贯性”,使语句过渡自然;也“可以用来组织话语”。在口语交际中两种功能可能同时发挥,也可能只发挥其中一个。这种对于以往传统汉语结构描写研究成果能够站在功能视角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充分体现了当代汉语研究学者的理论创新精神。对于西方形态化发达的屈折语来说,形态词缀的分类描写研究已经很细致,已有理论认识对汉语词缀研究影响也很深远,学界一般普遍认为汉语“大量构词成分的语义没有完全虚化,多是类词缀,特别是找不到有规律的形态词缀,所以得出词缀不多的结论”,但是在对印欧语言和汉语词缀的长期比较研究中,马彪先生(2010)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印欧语言形式化特点突出,汉语形象化特点突出。前者体现在以相对确定的形式手段表达确定的语法意义或范畴;后者体现在以多样化的意向(会意、形象)手段描写变化的状态,渲染不同的主观感受。因而汉语词缀体系中几乎没有系统的改变词性的词缀语素和构成语法范畴的词尾语素,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构词的所谓“类词缀”和具有描写性的语用成分——状态词缀”。并且对汉语状态词缀体系的形成、类型及其在构词上、韵律上、重叠形式上以及语用上的特征做出了解释说明,这些选文无疑都具有鼓励学习者敢于突破传统研究思路大胆质疑的学术创新精神的作用。

(三)基础性和范例性。“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研究的基础课,也是语言研究的一门入门课,为了适应教学和教材基础性的地位,所选论文注重从选择综述论文的角度对相关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总体概括介绍,学习者在阅读综述论文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宏观概括与整体把握研究对象这一认识问题的能力,也便于了解当前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演进情况。比如书中收录的《20世纪汉字性质问题研究述评》(詹鄞鑫,2004)、《五十年汉语同义词研究焦点概述》(池昌海,1998)和《现代汉语“把”字句研究综述》(郑杰,2002)等论文,这些概述类论文既是为了配合作为汉语研究入门教材的基础地位而收录的,同时述评类文章也是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抽象概括事物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有效范例。郑杰(2002)把至今已经有70多年研究历史的汉语“把”字句研究,从研究内容和进展角度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解放前(1924-1949年)、五六十年代(1950-1969年)、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1978-1989年)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0-2000年),并且总结了不同阶段“把”字句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提到了“把”字句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的深层原因,“语法结构形式的研究忽略了深层结构的语义依托,因而表现在形式方面的问题终难从根本上解决”。不单这类述评文章,也包括精选集中很多选文对于汉语研究中问题和成因的分析都为学习者提供了思考的动力和研究的起点。

综上,《现代汉语参考资料精选》作为黄廖本《现代汉语》教材的配套资料,编者在论文编选上既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又力图体现时代性,把汉语研究中的理论创新成果通过论文精选及时进行补充介绍,因此该书具备教学上的实用性,便于教师教学的备课参考和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的延伸拓展使用。

[责任编辑 郑丽娟]

2015-09-01

靳开宇(1972-),女,黑龙江龙江人,绥化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语言理论和语言应用。

猜你喜欢
参考资料词缀语素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声乐课程的教学研究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呆奇的故事
释西夏语词缀wji2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第四部分 年度宪法学研究相关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