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景区农村发展问题研究

2015-04-10 18:29侯美莲
山西农经 2015年8期
关键词:五台山景区农民

□侯美莲

(山西省忻州市农村人才培训中心山西忻州034000)

五台山景区农村发展问题研究

□侯美莲

(山西省忻州市农村人才培训中心山西忻州034000)

文章以五台山景区内乡村及农民的发展为切入点,分析探讨了五台山景区内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作对策和政策建议等。

景区;农村;问题;研究

本文DOI编码:10.16675/j.cnki.cn14-1065/f.2015.08.031

1 景区农村现状

五台山,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现有寺庙73座,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在佛教界地位备受尊崇,享誉海内外。五台山景区辖台怀镇和金岗库2个乡镇共32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总人口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万人,非农业人口3 200人,劳力4 900人。景区土地面积2.87万hm2,其中耕地面积400hm2,林地面积1.78万hm2,农业以土豆莜麦为主。景区常住人口2.2万人,其中,僧尼1 600人,各类服务人员2 100人,年接待游客438万人次。2014年,五台山景区财政总收入2.19亿元,旅游总收入46.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519元。

2 存在的问题

2.1景区内农村发展问题

2.1.1景区发展和农村发展的矛盾。近年来,特别是申遗前后,五台山景区取得长足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国内地位明显提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乡村发展明显慢于景区发展,景区乡村发展总体较差,即使是位于核心区的台怀镇,大部分村子也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经济落后和农民收入不均衡等问题。景区内农村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农民收入都与国家重点风景区、世界遗产和佛教圣地的地位极不相称,景区快速发展、扩张严重挤压了农村发展的空间。

2.1.2资源保护与生产发展的矛盾。突出反映在林牧、草牧矛盾,地上自然保护和地下矿产开发的矛盾。五台山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五台山景区得天独厚的林草资源(其中林地面积2.05万hm2,人均2hm2;草地1.77万hm2,人均1.7hm2)为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加上景区耕地稀少,农民发展牧业寻求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同时,景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为了保护景区自然环境不受破坏,近年来,省市县相继出台办法,实行封山禁牧,严禁开发矿产资源,景区农民“抱着金饭碗”只能“干瞪眼”。

2.1.3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无规划乱建设和重建设和轻管理上。一方面因《五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一直得不到国务院和住建部的审批,景区内特别是景区农村违规乱修乱建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景区政府为发展旅游,大肆扩张,盲目建设,但没有科学的管理,建设与管理矛盾凸显。

2.1.4新兴业态培育滞后。景区农村产业发展较慢,绝大多数农户仍停留于传统的种养、放牧和原始采摘等,忽视了优势的林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导致林业资源闲置,旅游产业业态单一,产品缺乏创新,旅游资源闲置,带动景区农村发展和拉动农民增收动力不足。

2.2农村管理问题

2.2.1农村“三化”问题加剧。调研中发现,景区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现象普遍。核心景区乡村人口集聚效应明显,边远山村快速萎缩。核心景区杨柏峪村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较好,生活便利,虽然本村人口只有380人,但常住人口达到5000人,占景区总人口的40%。而地处偏远山沟绝大多数农村地处自然条件差,空心化严重,一村几人十几人并不罕见。台怀镇清凉社村,总人口117人,常住人口仅有12人,男性最小年龄50岁,女性最下年龄70岁,“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同时景区农村耕地稀少(全区400多hm2,人均只有0.04hm2),耕种困难,农业生产成本加大,据了解,景区耕地近三成撂荒,农业兼业化严重。

2.2.2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从基础设施看,景区农村两重天。一面是核心景观高大上,一面是景区农村脏乱差。二者形成巨大反差。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生活污水直接向清水河排放,破坏景区自然生态,污染了地下水。二是乡村道理破坏严重,出行难,游客也不愿进去。三是许多边缘乡村垃圾乱放,污水横流,农村环境卫生相当恶劣。四是边缘乡村景区公厕数量少,游客如厕难。这些问题与五台山景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降低了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地位,客观上影响了景区收入和景区乡村旅游发展。

2.2.3对农村公共服务重视不够。政府在农村居民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重视不够,特别是对被拆迁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考虑不周全。景区村民在旅游事业快速发展中得到好处不多,反而处处受制于景区保护的各种限制,部分村民对政府工作不理解和反感情绪日益突出。台怀镇一期拆迁五个村190余户,原来都在景区中心,搬到移民小区后,基础设施配套差,公共服务水平低,就业无能,心理落差大,幸福感降低,形成新的社会矛盾。

3 工作对策

3.1统筹好宗教信仰者、游客和景区农民三方权益

景区发展中,既要尊重教徒的信仰,又要保护游客的权益,更要体现农民主体地位。乡村是景区发展载体,农民是景区发展主体。在景区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农民主体地位;在景区市场运行中,充分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在景区利益分配中,充分保障农民正当权益。真正使农民成为景区的主体,发挥主人翁作用,在思想观念上破解景区与农民矛盾,推动景区与乡村农民同步发展,让农民共享景区发展成果。

3.2重新定位景区农村发展目标

景区农村最终发展方向就是实现农旅一体化,景乡一体化,作为未来农村定位,让乡村农民共享景区发展成果,让旅游真正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帮助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动力。一手抓改善景区内农村人居环境。要按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乡村社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实施以水路电气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完善提质工程;实施以新村规划建设为重点的农民安居工程;开展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的宜居示范工程。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实现景乡一体化,不仅宜居,而且宜游。一手抓产业发展。围绕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着重培育旅游产业,发展农家乐,推广星级服务,提升产业附加值空间。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把发展景区农村公共事业和景区建设同步安排,同步推进,把农村社会保障纳入到景区城镇基本福利体系。

3.3大力培育农村新兴业态

发展景区沟域经济,推进农旅一体化,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对景区休闲农业项目用地,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鼓励利用村内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增强旅游就业技能,实现差异化就业,减少同质化就业竞争。

4 政策建议

4.1建议制定出台景区效益与农民共享的有关政策

借鉴峨眉山经验,景区政府拿出的门票收益的5%~8%,对景区村民进行分红。加强景区农民职业教育,提高从事旅游产业的素质,景区内的各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景区村民等相关惠民政策。按照“政府推动、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办法,在景区的32个村,推动集体资产资源评估工作,鼓励村集体资产资源作为景区发展主要要素入股景区开发企业集团,按股份参与利润分配。

4.2建议制定景区内农民资源性财产收益分配政策

对农民的宅基地、四荒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资源性财产科学评估,入股村集体股份合作企业,再投资入股到景区开发企业集团,形成农民、村集体、景区开发企业集团股份合作、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和谐发展的新机制。

4.3建议制定整合景区各类扶贫政策、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

整合用足现有扶贫政策资金,落实雨露计划、教育扶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村推进项目、金融富民扶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省、市、县、景区加大扶贫力度,加大资金救助,分类精准扶贫,一次性使景区贫困农民脱贫,结合政府购买服务、景区农民保险、享受市民待遇、特困群体救助等政策,确保长期不返贫。到2020年,全面消灭景区1838个贫困人口。

4.4建议探索景区农民保险政策

借鉴新农合保险机制,建立政府推动、农民主体、景区补助的保险机制,开展农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事故保险、教育保险等事宜,首先推动失地农民的保险,然后向景区乡村广大农民扩展,确保农民小有所学、壮有所业、老有所依。

4.5建议完善景区特困群体社会救助制度

对景区特困群体,省、市、景区政府和村集体通过再保障给予救助,积极引导寺庙救助,鼓励村民互助。

1004-7026(2015)08-0048-02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7

A

侯美莲,毕业学校及专业: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单位:山西省忻州市农村人才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五台山景区农民
五台山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摘牌』
“摘牌”
五台山掠影
某景区留念
往五台山(外一首)
五台山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