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兰亭怀想:于右任的在台诗歌

2015-04-10 21:23廖一瑾
关键词:于右任兰亭诗人

廖一瑾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 台北11114)

新兰亭怀想:于右任的在台诗歌

廖一瑾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 台北11114)

1950年上巳之日,于右任、贾景德、黄纯青等大陆与台湾诗人105人,在台北士林园艺所养兰温室举行“新兰亭”雅集。于右任以草书题《新兰亭记》。新兰亭之雅集是国民政府来台伊始,两岸诗人的大会合,不仅远绍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山阴兰亭修禊之情境背景,在台湾诗歌史上,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其重要性更不亚于清康熙年间,台湾文献初祖——浙江鄞县沈光文在诸罗县所成立台湾最早的诗社“东吟社”。“新兰亭怀想”拟以20世纪中叶在台之古典诗人为研究主题,首位研究中华民国党国元老、大书法家、爱国诗人于右任对台湾诗坛的重要影响。

新兰亭记;台湾诗坛;于右任先生诗

一、前言

1950年上巳之日(4月19日),于右任(1879 -1964)、贾景德(1880-1960)、黄纯青(1875-1956)等大陆与台湾诗人105人,在台北士林园艺所养兰温室举行“新兰亭”雅集。会后作诗152首、词5首,黄纯青撰文记之,名之曰《新兰亭记》①《新兰亭记》全文如下:“新兰亭士林园艺馆养兰之温室,三原于须翁右任名而榜之者也。数百种中,自省产蝴蝶兰尤多清艳芬葩,虽别於九畹之幽致,犹舆台桃李南茞荃而有余也。岁庚寅上巳,顾名感节,全国诗人萃而觞咏于此。具天下达尊三者,惟髯翁及沁水贾煜如先生实主其事,纯青徒以马齿之长,亦辱与而三焉。裙屐都一百五人,凡得诗一百五十二首、词五首。仰瞻剑潭阳明之郁苍,平眺淡水河之澹濧,花前归思,酒后磊块,有不能不系之感慨者矣。独念吾台自延平王逐荷兰光复汉土,先民荜路韎韐,辟草莱,斗豺虎。二百余年中,虽经一再沦陷,终保持民族正气,以俟乙酉光复。而发乎心,见乎言,昭彰乎耳目者,历代诗篇具存不可泯也。今兹之诗沈雄挫郁,滋中原板荡之怀,挟幽并果勇之气,中兴气象于焉以卜。以视永和山阴之偷安清谈,潜逃玄理,百世之下自有辨之者,是不可以不记也。”。

“新兰亭”实为三百年来台湾古典诗坛一大盛事。台湾于甲午战败之次年(1895),割让给日本,至1945年二战结束,五十年间由日本人统治;台湾文人为保存汉文化于异族统治之下,纷纷成立诗社,以维文脉。当时约有二三百个诗社,遂使台湾有“诗人岛”的美称。

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台湾;1947年发生二二八事件,无数台湾菁英死于非命,造成本省外省人之间巨大的隐形鸿沟。1950年,时任监察院长的于右任②于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右任,后以“右任”为名;长髯飘飘,别署髾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早年参加同盟会,办报办学,鼓吹革命。民国成立之后,长年在政府担任高级官员,担任监察院院长长达34年,是历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长。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知名的诗人、书法家。,为人谦和,以其广受欢迎的草书广结善缘,更以诗会友,融洽了当时两岸文人雅士的“骚心”。此后更定期于上巳、端午、重九举行雅集,或于端午节举办“全国诗人大会”,常以效法屈原的人格及创作精神相期勉。

于右任在台诗歌,若依1978年百年诞辰,由当时监察委员、出身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刘延涛为其笺注《于右任先生诗集》下册,统计大约有诗167首、词4首、曲2首。其内容可归纳为:题著作、题画、褉集、赠答、记游、咏怀等。

二、“新兰亭”盛会始末与创作精神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1950年上巳,监察院长陕西于右任,考试院长前清进士山西贾景德,台北著名诗人黄纯青等两岸105位诗人在台北士林园艺所(后为蒋介石官邸)举行修禊雅集,作诗152首,词5首,由于右任草书《新兰亭记》志之。颇有永和九年山阴兰亭盛会再现的景况。

会后众人出资勒石亭左,由黄纯青撰文、贾景德书丹,于右任题额,此碑至今仍矗立原址。碑文正面写雅集缘由始末,与王右军的《兰亭集序》异曲而同工。背面则刻勒与会105位诗人籍贯、姓名。除三台(北、中、南台)著名诗人外;外省籍诗人有清华大学首届校长河北罗家伦、河北溥儒;河南董作宾、刘延涛;湖北成惕轩;湖南许君武;山西贾景德、曾今可;陕西于右任;江苏陈含光;广东邹鲁……等,确实“群贤毕至”,极一时之选。

以“新”兰亭名之,谓当时之“中兴气象”,有别于“永和山阴兰亭之偷安清谈,潜逃玄理”①同上页注①。。是日,右老有《三十九年上巳新兰亭禊集》:

又是兰亭修禊时,游观所向盛于斯。

自由觞咏人人乐,大宙清和岁岁期。

当世不殊诸子抱,其情或引万流知。

天随浪迹亭林老,俯仰之间一遇之。

颇见其延续王右军《兰亭集序》游观俯仰与怀抱之意象。

右老于1955年诗人节在台南举行的诗人节大会中致辞:

我是发起诗人节之一人②1937年右老与重庆艺文界的同仁发起以农历五月五日为诗人节,并担任成立大会主席。,我们为甚么以端午为诗人节?当然是纪念屈原的。所谓纪念屈原,一是纪念其作品的伟大;一是纪念其人格的崇高。屈原的作品,无论造词、立意,都为中国诗人开辟一广大的境界。……“哀民生之多艰”,“恐美人之迟暮”。学人忧国,死生以之。……司马迁说他……“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所以纪念屈原,是纪念他衣被万世的创作精神,与日月争光的高尚人格。作一诗人,最重要的是作品与人格的一致。我们诗人要以屈原的创作精神,将诗的领域扩大起来;以屈原的高尚人格将诗的内容充实起来。以表现并发扬时代日新又新的崇高理念。……总之,一方面诗人的喉舌;是时代的呼声;一方面诗人的思想,是时代的前驱。以呼声来反映时代的要求,以思想来促使时代的前进。而诗人的生活,更当是实现此一呼声与思想的斗士。“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此又为诗人所应有的博大怀抱③《于右任先生诗集》下卷,页61。。

右老以诗人节的发起人的身份,期许当代诗人,应以屈原的创作精神以及高尚品格为楷模,以诗歌作新时代新思维的呼声。同时他写下《诗人节赴台南道中》:

海山苍翠色,助我以诗情。

远大先民迹,精勤万井耕。

采兰歌屈子,有酒礼延平。

道树熟芒果,山禽少弄声。

台南是延平郡王郑成功反清复明根据地,端阳正是当地名产芒果盛产期。右老当日应邀在诗人节大会和全台诗人讲话,陈辞十分恳切。到胜地过佳节,心情格外清朗。

三、诗书画三美相得益彰

右老以草书闻名当代,仰慕其书法者,络绎于途,右老性情温和与人为善,故颇多题画、题书、题书法、题诗文之作,均非风花雪月之思,例如《题张岳军藏黄克强先烈遗墨》:

开国之功未可忘,国人犹自说孙黄。

黄花满眼天如醉,猛忆元戎旧战场。

1958年右老友人在台北街头画摊上偶然购得《岁寒三友图》,此图乃1926年在南京由颐渊、陈树人、何香凝三人合绘,右老为之题诗,诗中右老少写了一个“时”字。友人托右老女儿想想携回,右老不但补上一字,又写了另两首诗。1926年原诗是:

紫金山上中山墓,扫墓来时岁已寒。

万物昭苏雷启蛰,画图留作后人看。

松奇梅古竹潇洒,经酒陈诗廖哭声。

润色江山一枝笔,无聊来写此□情。

1958年右老补写了32年前漏掉的“时”字,又写《补岁寒三友图》④参《补岁寒三友图遗字》右老自序。。二首于后:

三十余年补一字,完成题画岁寒诗。

于今回念寒之友,泉下经陈知不知。

破碎河山容再造,凋零师友记同游。

中山陵树年年老,扫墓于郎已白头。

睹物思起天人永隔的旧友,岂料三十年来山河破碎,于郎已老,真不胜唏嘘也。

1958年右老为一位八十七岁的梅先生所绘兰竹题诗:

年少曾传佐命功,白头修史亦英雄。

竹兰谱里寒之友,添个梅家九十翁。

(《题梅乔林先生画竹时先生八十七矣》)信手拈来,有趣而贴切。

右老喜用歌行体题大型绘画,1951年《为何应钦上将题马晋摹郎世宁百骏图》曰:

老会士,郎世宁,三朝供奉辛苦难自见,乃见诸族呼啸放牧图其形。此何地欤,乔木浅草共青青。马晋摹之穷殊相,将军爱马老益壮,曾驱万骑定中原,回首风云增惆怅。如今饥寒恐惧哭号不断来,中兴大任还须仗。一战能复真自由,不独歌呼为亚洲,一洗万古人间忧。

(郎世宁为耶苏会传教士,工画马,清初供奉内庭。马晋摹郎世宁能乱真。郎画存故宫博物院。)

不仅发思古幽情,对大好河山有无限感慨。

1956年为以画历史战役图闻名的梁鼎铭将军《题梁鼎铭拐子马图》,写北方与异族之战亦用歌行体书写:

金兀术,南侵者,有精骑,拐子马。万五千骑重铠兵,横行中原当者寡。阵前屺立岳爷爷,大破胡儿郾城下,前锋已到朱仙镇,痛饮黄龙期可把。歼灭敌人在眼前,国策一误如何写。破贼容易肃清难,岳武穆之遗恨如斯也。

四、提倡化难为易,接近民众的诗学观

右老的诗学主张古典诗应化难为易,接近群众。提议以现代口语的“中华新韵”替代“平水韵”,他在1956年及1958年的诗人大会上大声疾呼诗歌应该平易化。并提出两项改革的步骤,他说:

总之我这两次的大意,是诗应化难为易,应接近大众。这个意见,朋友中间赞成的固然很多,但是持疑难态度的亦复不少。这个原因,一是结习的积重难返。一是没有具体办法。习惯是慢慢积成的,也只有慢慢的改变。至于办法,我今天特向大会提出两点意见:这只是初步的草草的设计,是否可行,是否能行,是否应行,请各位参考研究。一、平仄——近体诗的平仄个律,完全是为了声调美。但是现在平仄变了,如入声字,国语完全读平声了,我们还要把它当仄声用,这样我们的诗,便成目诵的声调,而不是口诵的声调了!所谓声调美,也只成为目诵的美,而不是口诵的美了。二、韵——诗有韵,为得是读起来谐口。但是后来韵变了,古时在同韵的,读来反而不谐。异韵的,反而相谐。如同韵的“元”“门”,异韵的“东”“冬”。而我们今日作诗,还要强不谐以为谐,强同以为异,这样合理吗?但是这种改变,并不自今日始。词的兴起,是一种革命,它把诗韵分的分,合的合,来了一次大的调整。元曲又是一种革命,那些作者认为词韵的调整还不够,所以中原音韵,连入声都没有了。现在国家推行的是国语,而我们作诗用的是古韵,这样一来,不知埋没了多少天才。损失了多少天才,损失了多少好诗。古人用自己的口语来作诗,我们用古人的口语来作诗,其难易自见。我们要想把诗化难为易,和接近大众,第一先要改用国语的平仄与韵,这是我蓄之于心的多年愿望。我过去话实在说得太多了。但是,我总觉得国家今日固然不可无瑰丽的宾馆,但是更需要多兴平民的住宅!国如斯,诗亦如斯!①《于右任先生诗集》,下卷,页80。

右老主张诗歌应接近民众,最具体的办法是作诗:一、不拘平仄;二、用中华新韵。

虽然在右老的主张并未亲自实验于自己的古典诗中,当天倒是写了三首口语化的诗歌作为“接近民众”的呼应,《四十七年诗人节赴台东诗人大会归而整理得诗三首》:

大武山头日丽,太平洋面云开,

我亦中兴鼓手,今年与会东台。

大武山前乐土,太平洋上桃源。

推广人群之爱,先应拯救中原。

大武山中老树,太平洋里渔船,

伟大景色待写,他日再去花莲。

1956年他的《诗变》一诗亦主张诗应有创新,与时俱进:

诗体岂有常,诗变数无方。

何以明其然,时代自堂堂。

风起台海峡,诗老太平洋,

可乎曰不可,哲人知其详。

饮不竭之源,骋无穷之路,

涵天下之变,尽万物之数。

人生极是诗,时吐惊人句,

不必薄唐宋,人人有所遇。

(一)以白话诗鼓吹中兴

右老早年办鼓吹革命,是最早提倡新体诗的南社之会员,诗歌若要感动更多民众,就必需用群众的语言,他在抗战时写了不少的新体诗,简洁易颂。他的《黄花冈歌》(与青年节同唱):

青年节,青年节。

黄花冈上青年血。

中华儿女,报国的意志坚如铁。

坚如铁,更团结。

小则为豪杰,

大则为圣哲。

学七十二烈士,

与革命者的伟大修洁。

《青年节歌》(与黄花冈歌同唱):

黄花冈,黄花冈。

黄花冈上黄花香。

好青年百折不回的造成黄花冈。

黄花冈,就是青年的好战场。

七十二烈士的英魂自堂堂。

黄花黄,

礼国殇!

因为青年节是为了纪念黄花冈七十二烈士而订定,此两诗互押对方题目的韵脚,右老特别提醒要同唱,这也是他的创新。右老不但亲自参与革命,对于旧体诗亦抱着满腔改革的热望,他深知文字的传播力量,要大家能朗朗上口。

(二)以歌行体题漫画及采风

1964年右老为同乡漫画集题诗,由于漫画的明了易懂,传播功效更快捷广大,甚至“拯救危亡”,新诗和漫画的传播效用是一样的。他的《题榆林王军余抗战时所作国难漫画与血光漫画集》说:

致敬吾乡图画王,曾挥彩笔救危亡。

热情漫画人人爱,通俗新诗字字香。

鹪顇河山天欲泪,纵横风雨血生光。

还期再造神州日,白首同临旧战场。

(君在西安执教时,学生称之曰图画王)

1956年右老的《鸡鸣曲》写台海两岸的谚语: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伊人隔岸,如何不譍。沧海月明风雨过,子欲歌之我当和。遮莫千重与万重,一叶渔艇冲烟破。

(首二句为台湾谚语,末句为清人成句)

五、以庄子为师的自由思想

右老年轻时便有革命思想,对陈旧腐朽的政治体制提出质疑进而参与革命。他认为摆脱拘束,才能活出自我。于1951年3月25日自由中国美术展前夕,发表《争取自由》说:

艺术是自由的表现。没有自由,也就没有艺术。在中国最早讲到艺术家态度的,我以为应推庄子。庄子外篇:“宗元君将画图,众生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礡,赢。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所谓“受揖而立,舐笔和墨”与“解衣盘礡”的分别,就是奴役与自由。

并举出不为名眩利诱的中国画家顾恺之的“痴”;米芾的“颠”;倪云林的“迂”。并非真的痴、颠、迂,而是“他们胸中光明磊落,优游天地之间,而不役于物。换句话说,就是能以充分的自由,表达充分的自我罢了”。

1958年右老《题张清溎临定武本兰亭序》云:

逸少书名百世新,兰亭君似得其神。

褚欧能事今难论,莫费功夫作艺人。

说明不要受拘束才能成为书法家,否则充其量只是个“艺术工人”罢了。曾有记者问右老写草书的法则,右老答没什么法则,“无死笔”三字而已①于右任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筹备委员会编辑:《于右任先生年谱》,台北:国史馆、监察院、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78年4月版,页152。。足见右老“胸中光明磊落,优游天地之间,不役于物”(也不刮胡子),自由自在,而能诗书两绝。

六、去国怀乡之思

右老二十岁时在陕西与同龄的夫人高仲林结婚,夫人留在大陆,1958年右老来台九年,已届八十高龄,返乡之梦遥遥无期,是年他写了特别感伤的诗《忆内子高仲林》:

两戒河山一枝箫,凄风吹断咸阳桥。

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

(明年结婚六十年)

“白头夫妇白头泪”是他最深刻的感伤,次年又用同一句话,再写《思念内子高仲林》:

梦绕关西旧战场,迂回大队过咸阳。

白头夫妇白头泪,亲见阿婆作艳装。

八十岁生日作《四十七年生日诗》四首,颇有自叹之意。

铭心金石友兼师,满目琳琅画与诗。

我是人间苦力者,艰难老树发新枝。

昔提一杖行天下,今对千秋发浩歌。

云烂月明时出现,太平洋上一头陀。

布衣四海一家愿,瓦屋三间二陆风。

一梦今生成过去,永怀弟妹在心中。

(妹仲华弟伯靖习陆军,参加民元义师)

泪洒香江汲水门,几回望望欲招魂。

当年轻负读书约。白首如何报旧恩。

(幼时二伯父汉卿公招我往香港读书,时二伯父寄寓汲水门。)

1962年元月22日病中,右老写下了类似遗嘱的《望大陆》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刘延涛按此为日记原文,但经抄送中央社发表时,又被误为“山之上,有国殇”。)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右老八十岁后,知回乡之梦难圆,写下了他心中巨大的哀伤,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不但写出自己的遗愿,也为百万与右老一样无法落叶归根的游子唱出心中的哀歌。

据刘延涛说右老从抗战迁都重庆后几乎年年都有遗嘱;但右老逝后,遍寻不着遗嘱,于是将此楚辞体的《望大陆》代替遗嘱①于右任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筹备委员会编辑:《于右任先生年谱》,台北:国史馆、监察院、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78年4月版,页274。。

七、结语

追随右老多年的刘延涛曾忆起1949年在广州时说:

每日下午必驱车至黄花冈,徘徊瞻眺,几于无间风雨。余亦时获随侍杖履。一日读黄花冈烈士题名碑,略为统计其籍贯。则以隶福建连江县者最多。予问以故,先生答曰:“连江最穷!”先生对于此一“穷”字,念得最重。余初为之愕然,继为之骇然,“穷”之重要有如斯者!先生亦自言“穷”是他的光荣,也是党的光荣。惟其然也,故先生在党国中,无形中成为人民对党国的向心力。今者政府已“均富”矣,而士之能“固富”者几希?……

噫!先生之身教,先生之言教,其足以激励当时,启迪后世者,固非拙笔所能缕述②刘延涛是《于右任先生诗集》(下卷)之笺注者,亦是《于右任先生年谱》的编纂者。同注10,页7。。

右老早年参与革命办报办学,鼓吹革命,七十岁来台,身为监察院长,每逢国家重要庆典常受邀在大会上致辞,他总是严肃以对,慷慨陈辞,提出远见,期能振衰起弊。大声提出主张诗歌要用群众的语言才能与时俱进,要有时代的创作精神。

他是有深厚旧国学底子的举人,年轻时因新主张(革命思想)而被清廷通缉,他的一生经过大风大浪,与党国命运息息相关,他总站在高处提出高见。深觉千余年来的旧体诗应该随时代而变。

他所提倡的改良诗仍兼顾古体诗的特点。例如押韵(但不是旧格律),例如用歌行体写采风诗或写故事,他自言“昔提一杖行天下,今对千秋发浩歌”(八十岁生日诗)。所唱的是黄钟大吕,“偶有绮语,亦颇蕴藉”(刘延涛语)。

他所提倡的“中华新韵”,或许因为在台湾的闽南语仍保存中古音的的入声字,对于改革没有感到迫切的需要,所以至今他的呼吁犹未实现。

但他以“草圣”“诗魁”的名望在“新兰亭”禊集,登高一呼,为当时两岸文人之间的鸿沟搭起了友善的桥梁,诗酒交欢,给诗人一个精神相契的园地,每年举办上巳、端午、重九之雅集,倡导同题共咏的命题,诸如:怀念屈原、怀念郑成功、怀念沈斯庵等共同的民族英雄,以提振民气③廖一瑾:《台湾古典诗选、诗集、诗社与诗人》,台北:文津出版社,2013年9月版,页35-40。。使得受日本统治五十年,已多半被迫改了日本名字的台湾同胞,重新检视自己的民族文化。

台湾诗坛在右老的热心参与、以高尚品格的监察院院长的地位,在其领导风骚的影响下,至今仍诗风绵延不衰。例如:鄞县(沈光文的同乡)张其昀博士(曾于1954-1958担任教育部长,任内促成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在台复校),于1962年创办中国文化大学。并于1966年成立了研究机构——中华学术院,甫一开始即于院属延揽学者诗人成立“中华诗学研究所”,当时右老已逝,首任所长即由右老之监察院代院长张维翰担任,其余成员均为当时诗坛之佼佼者,至今将半世纪,仍旧定期举办上巳、端阳、重九雅集,研究委员携来诗书、画作品展示于会场,切磋琢磨,诗酒联欢并出版《中华诗学》④“中华诗学研究所”为因应内政部社团法之法规,另以“中华诗学研究会”向内政部申请立案。《中华诗学》现为季刊,由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协助编辑。。读者遍及世界五大洲。此亦是“新兰亭”精神的延续及发扬之一。

右老的草书墨宝,经过半世纪,至今已价值连城,相信不仅是他出神入化的“活”笔应用,更是他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以及诗文俱佳,为众人仰爱所致之。

(责任编辑 林东明)

I227

A

1008-293X(2015)02-0062-05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5.02.013

2015-01-04

廖一瑾,文学博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于右任兰亭诗人
赓续兰亭
——2022年兰亭书法社双年展
民国多面奇才:于右任
望我大陆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Bondage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