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奇
关联交易一般不以公允价值为依据,使企业有了大量的盈余管理空间。许多企业一般会将不良资产、贷款等转给关联方,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一些企业进行核算时,经常利用这两种核算方法的临界点进行转换,借此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项目可计提减值准备,这些准备的计提比例需要会计人员的优秀职业判断能力,这使得其操作具有了主观性,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企业可以人为改变收入确认原则和计算方法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延迟确认费用将增加本年利润,费用的早期识别将减少利润。实践中有企业利用跨年度时间确认虚假收入,一年后以质量不合格为由红字冲账。
盈余管理的信息也是一种会计信息,其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具有重大意义。但在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下,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客观真实性,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程度大大降低,不仅对信息使用者没有帮助,甚至还可能会误导信息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决策。
在信息掌握对称的情况下,市场交易才能有效,才能实现平衡。若信息掌握不对称,就不能实现平衡。过度盈余管理是通过内部人控制的有利条件对会计信息依照管理目标的要求进行“修改、修饰”,其管理的内容、方法、途径、数额以及后果只有内部人最清楚,在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和不全面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会不晓得管理的具体情况,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使资本市场失灵,损害投资者及债权人利益。
我国许多企业利用盈余管理为其不合法的经营目的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比如说市场垄断、规避税赋等,从而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使得证券市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日益恶化。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错误决策,会使投资者不再信任资本市场,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会计准则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和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对已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不断补充和修订。对于选择空间大的会计政策应规定更为详尽的限制条件,并更清楚地设定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方法的运用条件,缩小可调控的空间。同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披露方法、披露时间等予以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从而提高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首先,在企业外部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和对兼并市场的管理,大力发展经理市场;其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再次,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趋于一致;最后,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通过以上措施,促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潜力,提高其经济效益。
完善增发新股和配股资格的控制指标,实行多方位考评。目前,有关配股条件的指标只有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单一,且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应建立一个更科学的指标体系,避免由于指标的单一性而助长管理者进行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同时,改变终止上市公司挂牌交易的条件,对于PT和ST股票,不再以是否连续3年亏损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应结合其他一些因素加以判断。如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成长性以及亏损的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意识。
[1]柴斌锋.新会计准则视角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刘启亮.不完全契约与盈余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夏立军,鹿小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研究[M].当代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5]魏明海.盈余管理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10.
[6]王静,陶晓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05).
[7]蒋义宏,魏刚.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8]刘瑾.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