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导向的实践体现

2015-04-10 17:07王向峰
关键词:人民性文艺导向

王向峰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以人民为中心导向的实践体现

王向峰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人民应该成为艺术表现的主体,表达他们的愿望,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他们审美欣赏的需要,反对以内容的低俗冒充通俗形式而混行于世。社会主义的人民文艺,要在文化艺术惠民的诸多措施中,在群众中唤起艺术家,实现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鉴赏家和评判者的理想目标。

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表现的主体;喜闻乐见;艺术惠民

文学艺术或者是文化工作,以至于我们共产党所领导的一切工作都有一个基本方向。这个基本方向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讲话当中都反复地明确地强调人民性的意义。特别是2014年10月15日在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当中,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从总书记的整个讲话和这段教导中,突出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必须紧密地把握住这个方向,离开这个导向就没有社会主义文艺。我们历来强调为人民服务。人民这个概念,或者说这个范畴,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能把它当作一个标签,而必须实实在在地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文艺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其根本意义也是为了使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我们的一切干部、一切在社会和政府机关里边工作的人员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并以这个做宗旨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工作。这样,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一部分的文学艺术事业,确定为人民的导向,更显出来它的非常突出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从我党旳立党宗旨及其实践所为的高度阐发了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与统一性,即坚持党性必须同时坚持人民性,而人民性的实现是党性的一个方向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强调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要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这是从党的全盘工作角度所阐发的人民性的内涵,其中也包括文艺的人民性在内。

这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所领导的革命队伍和一切事业,无不是在这一导向下,实现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追本溯源,以人民为中心,或者说是文艺的人民性,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中,或是中国的革命文化传统、文艺理论当中,人民性问题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只是在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当时特别强调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对一切都要看作是阶级现象,只强调文艺的政治作用。因此,谈文艺的人民性,就被认为是抹杀了党性和阶级性,人民性被人为消解,这是没有道理的。

人民性问题的重新提出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10月《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强调的:“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人民的,文学艺术也是为人民的”,特别提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从这以后,人民性问题才渐渐地以明确的概念提到文学艺术的理论中来,也提到文艺实践当中来。在党的十八大前后,特别是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当中,无论是讲文艺问题,还是讲我们的整个社会工作问题,都特别明确提出“人民性”的概念。这样,人民性问题确实成为我们今天一切工作所遵循的一个方向性的引导。

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表现在文艺的各个领域和工作环节当中,而在文艺作品中以人民大众为内容主体,这却是实现导向的关键所在。文艺是社会历史的反映,每一个时代的文艺都以那个时代的主体人物为重点表现对象,人物成为戏剧舞台上的主角。而在今天以人民为国家主人的中国,建设新生活,开辟新未来,创建小康社会,全靠人民力量完成。如果社会主义文艺失去了这个中心导向,便会迷失方向。所以,习总书记在十月座谈会上讲话中,特别要求作家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重要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9年对拉萨尔写骑士济金根起义的剧本《济金根》的批评,就体现了谁是决定历史的力量的唯物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评论文艺作品表现人物对象时,始终坚持文艺要表现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马克思在评论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认为拉萨尔把国民统一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代表贵族利益的没落骑士身上,而看不到当时的“农民和城市革命分子的代表(特别是农民的代表)”这一“应当构成十分重要的积极背景”的革命力量。恩格斯在评论《济金根》时认为:“贵族的国民革命只有同城市和农民结成联盟,特别是同后者结成联盟才能实现”,但悲剧性却又在于农民与贵族因阶级利益对立而不可能结成联盟。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是拉萨尔轻视工人阶级在德国19世纪革命中的作用,才导致他在《济金根》剧本中对革命群众的轻视[1]。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实现,文艺家在思想感情上必须与人民同心同德,如习总书记讲话所指出的:“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古今文艺史上的无数事例证明,文艺家与人民命运相连、忧患与共,其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就高,流传范围就广远,能广为人民所传颂。古代的屈原、杜甫、关汉卿、曹雪芹等人,现代的鲁迅、郭沫若、聂耳、冼星海等人,都是以关注人民命运,并以实际作品表现人民心声于当世的突出代表。今天的文艺现状就是明天的历史。在总书记讲话中批评的和要防止的诸多文艺现象,如“单纯感官娱乐”,“当市场的奴隶”,“沾满了铜臭气”,“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以“低俗”冒充通俗,以“欲望”代替希望,等等,都不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文艺所需要的,却是必须防止和反对的。

在文艺创作上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方向导向,文艺家的具体创作中应关心人民的时代需要,向人民贡献优秀的审美作品,能引起人民的共鸣,这样才能把表现人民与教育、鼓舞人民统一起来。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人民的文艺审美需要是广泛的、丰富的、百花齐放的,文艺不会因此而走向狭窄之路,仍能保证文艺家有艺术创造的广阔天地,因此题材、主题、形式、风格、手法等,也会是以多样的表现,实现与为人民服务方向的一致性。以题材来说,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其中很多人和很多事意义丰厚,是我们在今天在世界风云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事实上在新时期以来的文艺创作中已经写出了很多先圣先贤、仁人志士的典型形象,成为广大人民所热赏乐学的人物范型,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向广大人民提供的文艺作品,应该是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喜闻乐见的作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天地里,人民不仅是文艺表现的主体,还应如习总书记所说,“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这就要求文艺家“要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人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向人民奉献喜闻乐见的作品,与以低级趣味迎合落后群众的行为绝不是一回事。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作家别林斯基早就指出:仅靠“忠实地摹写出下层人民的一切恶浊现象,酒馆,市场,陋屋,一句话——贫民,但却永远不能掌握人民的生活,不能获得人民性[2]”。“对艺术说来,比人更高贵、更崇高的对象是不存在的,——然而,要有被艺术描写权利,人应该是人……农民也有心和灵魂,欲望和热情,爱和恨,——一句话,他也有生活。但是,要描写一个农民的生活,我们说过,必须抓住这生活里的思想,于是它就不会有任何粗糙、庸俗、鄙陋而愚蠢的东西了。”由此可见,在别林斯基的人民性理论中,对作品的评量标准十分明确:写人民生活,没有思想性的艺术的人民性则无从谈起。

以人民为中心为导向的文艺,必须坚决反对以为工农大众的名义搞低级庸俗的文化艺术。在这个问题上列宁当年在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工作中给予了特别关注。旧俄时代,工农大众的文化水平低,接受高深的艺术比较困难。这时通俗的文化艺术品有市场,于是有的文化派别伺机便以民间的通俗形式推销低级趣味的庸俗东西。列宁在《评“自由”杂志》的文章中,对一本打着“为工人”旗号的《自由》杂志进行严肃的批判。指出:这是“一本十分糟糕的杂志”,“不是什么通俗,而是低级趣味的庸俗”,“庸俗化和浅薄同通俗化相差很远”。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后领导艺术工作中特别警惕“庸俗的小市民习气”对人民艺术的浸染。他在1918年对若尔杂夫斯基的工作指示中说:“应该把美作根据,把美作为构成社会主义社会中艺术标准[3]684-685。”“庸俗的小市民习气有渗进我们艺术的危险[3]937。”在列宁的指示里,我们不难理解:通俗是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承载美好益人的内容,并便于大众无阻隔地按受;而庸俗和低俗的文艺作品,都是内容丑陋、浅薄,徒有通俗形式而只存有害于社会人心的东西。所以反对庸俗绝不是不要审美表现的通俗性。

以人民为中心导向的创作导向,仍须关注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文艺享用的权利,直接体现为艺术惠民措施,如习总书记讲话中明确要求的:“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在所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这个任务的指标度极高,实现起来也较为艰巨。因为实现这个任务有一个必备的前提条件,这就是必须把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足够作品贡献到人民面前,而审美的人民大众又需具备相适应的审美鉴赏水平。为实现这一理想境界,文艺家与人民大众要双方一起努力。而在审美大众方面必须有机会接触审美艺术,这在当前以政府为主导施行的“艺术惠民工程”和“文艺下基层”,以及“农村书屋”和各种文化艺术讲座与培训中,得以某种程度的实现。但更重要的是列宁当年与蔡特金谈话中说的“要在群众中唤起艺术家[3]912”。以“艺术惠民工程”为例,该工程由广大群众来听,他们来看,以至于由他们来做。如果进入到了“做”的层面,可能他们做得并不到位,有些表面上看来可能还十分幼稚,但是实际上群众中很多艺术家都是这样被唤起的。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里,有的在部队,有的在农村,有的在工厂,如果他们接触艺术接触多了,那么他就不仅只有欣赏的愿望,他会进一步有通过艺术媒介表达心理感受的愿望,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艺术家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工作生活中自觉运用列宁的这个思想,启发听从你的传播的人能够去做。

现在沈阳艺术惠民的活动中,已经建有各种艺术活动的组织,其中蕴蓄有各种艺术骨干,并且不乏可以寄托更大希望的人才。如果我们能够从“艺术惠民”开始,把更多的人引向自主创作的道路,将会有很多的人成为艺术家,在以前的苏联,在新中国的初期在工农兵中有很多人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虽然他们之前从事的工作与文艺并没有关联,但是最后他们都在文艺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在艺术惠民活动中,在以人民为艺术取向的实践中,列宁的“要在群众中唤起艺术家”应该是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加以贯彻的指导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0,346.

[2]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68.

[3]列 宁.列宁论文学与艺术: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责任编辑 伯 灵 校对 伊人凤)

Practice Eembodiment of the People Oriented

WANG Xiang-feng

(School of literature;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

Art belongs to the People.It is the people that should be the subject in art creation,in which their wishes are expressed,and their needs for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are satisfied in a way they love to see and hear.Vulgarity in contents but in the pretence of popularity is opposed.Socialist people′s art should make a call for art workers to realize the ideal goal of people being the connoisseurs and judges of art in the many measures done for their benefit from culture and art.

people centered;creation orientation;subject in art creation;loving to see and hear;people′s benefit from art

2015-02-20

王向峰(1932-),男,辽宁辽中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的理论与历史研究。

10.13888/j.cnki.jsie(ss).2015.02.001

G02

A

1672-9617(2015)02-0145-03

猜你喜欢
人民性文艺导向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1942,文艺之春
“偏向”不是好导向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