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前提

2015-04-10 16:30
关键词:中国梦特色政治

梁 亚 敏

(四川师范大学 政治教育学院,成都610066)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体系,而制度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制度设计及其优越性的高度认同和现实维护。在实现“中国梦”的政治语境中,中国共产党人对制度的自知、自觉、自信过程与寻梦、筑梦、圆梦过程同心同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前提,也就是先决条件,起着根本性作用。历史和实践已经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1]。只有始终遵循并基于这一结果,实现“中国梦”才能目标坚定、方向明确,才能彰显中国精神、凝聚政治共识,“中国梦”也才能永葆政治本色和中国特色。

一 中国共产党人在制度完善中构筑“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吸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制度设计,立足中国国情,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既不是传统封建制度的延续,也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复制”[2]23,而是生长于中国土壤,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同样,“中国梦”从构筑到一步步实现,也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奋斗和牺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中国梦”的实现,都需要历经自觉与自信的漫长历史过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则标志着新的制度体系和美丽“中国梦”在中国展开。

(一)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奠基性贡献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新建立。毛泽东在新中国成功开创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为新时期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导。建国前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先后通过,这两个标志性文献从政治、经济、法治层面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在政治上,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经济上,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突破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能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传统认识,推进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在法治上,庄严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严格规定了宪法的法律权威。也就是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根本经济制度”[3]7。这些制度设计,从政治、经济、法治等方面为新时期的制度安排提供了基本遵循,多层面奠定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2.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国梦”作了思考,勾画了以建设社会主义为目标,以工业化为重点,赶英超美的“中国梦”。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梦想,并把梦想的实现过程分成两步,即在建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这样的分步推进战略是对梦想目标的慎重思考。实践证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不但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还在百废待兴的国土上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中国梦”的“筑梦”期,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政治、经济、法治等层面做制度奠基,成为“筑梦”的力量源泉。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贡献

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贡献。全新提出检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三条标准”,即制度的好坏和完善程度,在经济上要看是否有利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要看是否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在组织上要看是否有利于大量培养、发展、提拔、使用人才,造就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4]322-323。“三条标准”提纲挈领,针对性强,目的明确。而在法治建设上,具体部署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框架,首次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147的基本方针。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还从发展全局出发警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4]333,进一步厘清了制度建设与改革的关系,大胆推进了政治体制改革。在此基础上,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完善中细化“中国梦”的实现步骤。首先,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伟大构想。这是对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四个现代化”梦想目标的继承和发展。其次,提出“两步走”梦想目标。这是一个接近发达国家水准的伟大梦想。最后,提出“三步走”梦想目标。特别是在党的十三大上第一次正式提出“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13的历史任务,并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具体设定为21世纪中叶。可以看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构想和实践,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智慧和极高的政治远见,是渐进式、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思维和实践。

2.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贡献。在政治制度上,提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一脉相承的“坚持”和与时俱进的“完善”,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治文明”这一新概念,宣示了在政治制度建设上的重要取向,这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新实践和新贡献。在经济制度上,基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结合中国的发展实际,科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法治建设上,首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并把依法治国定位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此为基础,在世纪之交复杂的政治环境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始终坚持我们已经建立并正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所决定的基本原则。”[6]33这一论断表明一个基本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贡献。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完善问题,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基本概念,首次整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第一次系统确立了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政治上,形成了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的架构(其中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新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并纳入体系中),鲜明提出“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7]23,这些基本思路从政治层面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明确了一个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在法律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地位。在其他方面,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制度。胡锦涛指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各方面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全国上下共克时艰,有利于维护稳定和团结[8]437。这“五个有利于”涉及政治、经济、法治等基本方面,是制度生命力和制度优越性的全面呈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政治命题下,“五个有利于”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需要。因为从根本上讲,实现“中国梦”需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需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需要集中力量应对“中国梦”实现进程中的风险和挑战。

(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科学构想

强调制度建设要整体推进、有机结合,才能全方位保障“中国梦”。在横向上,提出要形成政治、经济、具体制度的有机结合;在纵向上,要形成国家和基层的有机结合;在整体上,要形成党、人民、国家的有机结合。这些结合相互关联协调,就像一个生物体,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具体来讲,在政治上,强调政治制度是核心和灵魂。习近平指出: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所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在经济上,强调经济制度是基本支撑,全面谋划和布局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在法治上,强调法律制度是根本保障,并在党的全会上把依法治国确定为主题,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提质。正是有了这样特色鲜明的制度体系,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坚定制度自信中提出了“中国梦”构想。在国内发展语境中,坚定制度自信和实现“中国梦”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基础上的自信与梦想。在国际政治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中国梦”产生了强大的世界效应。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基本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进程,充分彰显了“筑梦”、“圆梦”的生动历程。中国共产党人虽然充满制度自信,但这一制度不是发展定型的封闭制度,而是充满了开放性和拓展性的制度。

二 坚定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并不断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检验的科学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能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激发社会潜能,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定政治保证。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本前提,是实现“中国梦”的先决条件

基本前提就是事物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先决条件,是决定“中国梦”的实现可能性和推进度,也决定“中国梦”的中国本色。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大题,也是一个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谈“中国梦”,“中国梦”就失去了根基,只能是空谈,实现“中国梦”不但找不到突破口,还会迷失方向。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政策运作的基本规制,是实现“中国梦”的前置性条件,这个前提没有达成,“中国梦”就只能是梦想,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当前,实现“中国梦”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大事。历史和实践表明,我们已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基本前提,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有制度优势来强力助推,实现“中国梦”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二)坚定制度自信是关键,是提供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

坚定制度自信充分体现了我党实现“中国梦”的基本精神气度。这种自信不是自满和自大,能集聚和整合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资源,更能挖掘和释放实现“中国梦”的潜在资源。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提出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9]18。可以看出,党的政治报告并不避讳我们制度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而是直面这些弊端,以切实的政治态度表明我们在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上还存在需要打破的壁垒,我们的制度体系还需要在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上加以优化和规整才能更加成熟。这是一种态度,也更是一种自信。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精神气度,对“中国梦”这一政治目标才毫不动摇;正是因为我们坚定制度自信,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才能同心同德。但是,实现“中国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实现基础和实现条件还在不断发展变化,始终需要制度自信来保驾护航。只有坚定制度自信,才能勇于和善于面对实践中的具体矛盾和问题,才能把握住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实现梦想的目标才更真切。

坚定制度自信为成就“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需要。因为实现“中国梦”需要充分的制度自信来规制权力的运行,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化解各方面的矛盾、扩大思想共识,制度自信蕴涵的规制力、协调力、化解力、凝聚力,才能融汇成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离开这些动力,我们在实践中就会裹足不前、畏手畏脚,就会缺乏基本的抗险力和抗挫力,美丽的目标纵使就在眼前,也难以触及。现在,我们充满制度自信以实现“中国梦”,“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9]16,并且要始终保持思想清醒、目标坚定,因为我们在坚定制度自信中已经打开了实现“中国梦”的广阔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不是一时兴起的自信,而是基于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现实积聚,是厚积薄发的自信,更是蓄势待发的自信。制度自信是一种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储备了必须的精神状态,是解决“圆梦”进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总钥匙和总开关。因为“中国梦”体现了人民的价值诉求,具有鲜明的中国基因和中国特色。只有紧紧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把专属性政治秘钥,实现“中国梦”的大门才能更快更好的打开。

三 制度建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接续政治保障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0]693这一重要论断对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作出了科学预判,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根本目标指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制度自信是核心,也是灵魂;是方向,也是形象。因为成熟稳定、充满活力的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而制度建设是一项带根本性的建设,制度建设的成效直接决定“中国梦”的进程,也是“圆梦”进程中抵制各种干扰和破坏的有力武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尚未成熟定型的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尽善尽美的制度。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9]5这就从正反两方面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型态,旨在推进制度的成熟与定型,旨在调整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成熟。随着“中国梦”伟大进程的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可变因素和不变因素不断交织,会对制度的成熟性和指导性、应变性和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向更加完善和成熟发展。那么需要明确的是,好的社会制度是能够有效调节政治、经济、法治等方面的关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好制度,在内涵上重点涉及了政治、经济、法律等层面,但在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还需要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具体制度安排。因为只有更好地兼顾各方面的制度安排,才能更有效地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更有效适应“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发展布局。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各种争议、诘难、质疑中发展起来的,还没有成熟定型。对这一制度有争议,是因为对它有怀疑,认识不够;对这一制度有诘难,是因为对它有敌意,带有主观政治色彩;对这一制度有质疑,是因为对它有偏见,缺乏基本政治信任。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制度自信,以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界,科学吸纳古今中外制度建设上的有益成果,我们的制度建设才能更有底气、更显中国风格、更富有成效,才能更好弥合制度缝隙,最大限度激发制度效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政治保障。

(二)分阶段推进的制度体系建设是夯实“中国梦”的政治基础

我们需要首先厘清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梦”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改革的角度看,改革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目标则是最有利于全面、有效地实现“中国梦”。这个总目标是价值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方向保证。从制度层面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政治前提。从“中国梦”来讲,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唯一可行的科学路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政治根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坚持改革开放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离开这条路,就没有别的什么路可以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指导实现“中国梦”的唯一科学制度,离开这一制度基础,也没有别的什么制度能够指导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需要有两个重要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在改革处于攻坚期的当下,我们必须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气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政治论断阐明了两个基本问题。其一,“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表明我们的制度完善和发展是完全独立自主、不受任何外力干预的过程。这样独立自主的制度发展特质,进一步揭示了我们过去追求制度自信、现在充满制度自信、未来坚定制度自信的根基所在,自信源于独立自主基础上的成功制度实践,这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敢于制度自信、坚定制度自信的内在动因。其二,我们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不是盲目的,而是遵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分阶段推进的政治目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两阶段的发展步骤,表明我党充分正视历史方位、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的制度完善阶段是基于中国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全方位设计和安排;而制度发展阶段是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备基础上的全面展示。完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完善并发展的制度是成就经济社会其他一切方面的基础。这样分阶段的制度建设,不仅能为“中国梦”提供最安全最基础的政治保障,还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持续的内驱力。“中国梦”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更接地气,更合国情,更贴民意,实现“中国梦”才能按部就班地推进。

(三)不断整固的制度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是一个需要不断整固、不断推进的过程。整固的是制度中决定社会主义性质、带规律性并能科学指导实践的基本要素以及被实践不断验证的新要素;而推进的是充分基于社会的新发展、实践的新需要、发展阶段的新任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制度建设上采取的新举措、形成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因为只有在不断整固与建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彰显出强大、持续的政治保障功能,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现实条件下及时、科学应对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制度的基本内涵才不会僵化、过时,才会与时俱进地适应新的实践需要。

这样的制度发展逻辑表明:我们的制度建设是充满时代性和实践性的,是永葆生机与活力的。这样的制度建设思路和实践,必然从政治上、理论上为实现“中国梦”指明基本方向,明晰推进路径,并提供接续的政治保障,使“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更具科学性和人民性,更显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反之,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如果缺乏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中国梦”就失去持续的定力,实现“中国梦”也会后继乏力。因此,只有在对制度的始终坚守中,在对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整固中,中国人民才能感觉到“中国梦”前所未有的真实存在和现实迫近。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伟大“中国梦”的“导航”,制度建设必须注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在当下,实现“中国梦”就是最大现实和最大实践,只有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优势和价值,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中国梦”的性质和本色。一个美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提供政治保证,离不开坚定的制度自信来凝聚精神力量。在“追梦”、“筑梦”、“圆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历经了制度完善、制度自信、制度建设的艰难过程。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充满制度自信,正努力把我们的制度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4]337。这是邓小平的政治期盼和政治厚望,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在这一目标下展开“中国梦”,中国人民定能同心同向,迎难而上。“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成为一种政治预断,更是一个基本结论。

[1]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生长于中国土壤[N].人民日报,2014-09-08.

[2]秦宣.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J].探索,2013,(6).

[3]田克勤,张泽强.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9]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中国梦特色政治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中医的特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