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探析

2015-04-10 14:39廖文豪,王现强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优化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探析

廖文豪,王现强

(成都师范学院体育系, 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探讨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过程,离不开教与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课程设置的框架和类型、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体系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离不开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以及教学活动所需的教材、媒体、器材等.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收稿日期:2015-03-18

作者简介:廖文豪(1980—),男,四川通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1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探讨

随着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不断推进,步入大学殿堂的学子们不再是千人一面,而是有着鲜活思想、拥有不同个性的人.他们对体育有着不同的情感认识,不同的身体、精神上的需求.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不能满足大家对大学体育教学的需要.我们必须建立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切实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模式作用.大学体育教学符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要求,要按照国家的《指导纲要》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创设针对全体学生的开放式的课程模式,科学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1.1以学生为中心,把培养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放在首位

“体者,载知识之舟而寓道德之舍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保证大学阶段的学业能够顺利地完成,将来能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培养体育意识,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1.1自我锻炼意识.

自我锻炼的意识很重要,但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拥有这种意识,一些大学生即使拥有了这种意识,也不一定能把自我锻炼的习惯坚持下去.如果我们仍旧依照高校固有的“填鸭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必定会限制当代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大学生体育学习内容的一成不变,全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教的,这使得大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时会变得无所适从,从而失去了锻炼的兴趣.从这一点来看,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促使大学生形成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1.2积极参与的意识.

奥林匹克精神从来都是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而并不一定要求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大学生如果能参与到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中来, 并且在运动中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或者与别人竞争的激情,就能形成良好的参与意识.换个角度看,生活中充满了各类运动和比赛,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我们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思想水平,从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更加积极地去面对生活.

1.2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创造开放的环境

开放的课程内容.针对全体学生,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兼职,开设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每一种体育课程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个人需要,参照学校开设的不同体育课程选择学习内容.让大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从而调动他们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的价值观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开放的课程时间.体育课程的时间开放了,学生就可以自己安排时间,选择最佳的时刻参加体育课程.

2对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探讨

《指导纲要》把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分别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达成课程目标.

2.1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大学,学生的思维体系不断变化,往往随着自身知识的不断提高,对社会更了解而不断成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已经超越简单的认知层面了,开始追求个性发展.大学生对体育个性要求也就应运而生,这主要表现在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的深浅及参与方式各异上.每个大学生的体育经历不同,对于体育的感受也就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有的大学生体育意识非常淡薄,他们只重视智力的学习,往往忽视体育锻炼,而有的大学生体育意识非常好,有明确的体育健身目标.对大学生缺乏体育意识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2.1.1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我们知道,只有当一个大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了足够多的兴趣,并且以体育锻炼的现实意义来作为自己进行体育运动的动力来源时,他才能对运动保持始终不变的热情,才能努力去克服运动中遇到的任何困难来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使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生活中一种固有的行为习惯.现下的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更加不会意识到体育锻炼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迫切需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仅仅是因为他们对该项体育运动有着直观的兴趣,即只是单纯地爱好这项运动,而并不是出自他对自己身心需要的详细考虑.[1]

2.1.2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原因

学校、家庭和社会互相牵制,互相配合,共同形成了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影响.学校、家庭对于体育运动所持有的不同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的最终形成.假如学校、家庭都保持着积极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学校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可以提供充足的体育场地,可以组织丰富的体育活动,鼓励大学生全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这样就可以使大学生受到积极正面的影响,从而形成积极而正确的体育态度,进而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否则,就会使大学生形成消极而被动的体育态度,延缓甚至严重阻碍大学生良好体育意识的最终形成.

2.1.3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策略

首先,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相关的体育理论来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体育锻炼的现实意义,努力实现体育锻炼的现实价值,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体育知识的理论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激发起大学生强烈的体育锻炼的愿望,这对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只有在掌握了科学的锻炼身体方法之后,才能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运动锻炼的效果等做出准确而科学评价,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制订适合自身、符合实际的运动处方,来进行锻炼,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锻炼目标,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其次,深化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高校体育课是以锻炼大学生身体的方式达到健身强体的教学目标.大学的体育教学,不应该仅仅满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通过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良好体育意识的形成.我们要将培养大学生的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当作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大学体育课的教学安排应围绕着强身健体的目标来进行.[2]

2.2把身体健康目标放在首位,高度重视运动技术教学的落实

通过中小学阶段的体育学习与随之不断增长的年龄, 大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已趋向成熟,自我运动锻炼水平相对较高.在大学体育教学环境中,应把运动技能学习与自我健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在体育活动中,身体练习是最重要的内容,行之有效的身体练习,能有效的促进大学体育教学发挥更大的功能.运动技术学习是身体练习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具体的、科学的、系统的锻炼形式和方法,否则,体育的健体功能就无法实现,更不用说实现学生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要求的同时,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研发与利用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运动规律的原则,有效的将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等这几个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2.3乐在其中,促进运动参与目标的实现

快乐可以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它也是体育的功能之一.在教学中,注重快乐体育教育,有利于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处在一种愉悦的精神状态中,[3]让他们自觉地参与运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生理、心理、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的发展.快乐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为目的的,是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为着眼点的教育.实施快乐体育,不能忽视学生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掌握动作技术等体育教学目标.《指导纲要》提出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这一思想,充分利用了运动产生快乐这一功能,使大学体育教学在表象上变得具体了.只有把身体健康目标放在首位,把快乐体育贯彻始终,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实现《指导纲要》提出的五大目标.

2.4沟通课内外,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大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开展好课内体育教学,还要注重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非常重要,它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指导纲要》提出的五大目标的重要途径.认真研究课外体育活动的本质时,我们就会发现: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内体育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效的延展.[4]我们在开展大学体育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每个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分班教学、合班教学、个别指导等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并将其有效融合.我们可以采用分专项、分层次的不同教学方法.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还应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娱乐性、实用性、健身性、科学性、民族性的教学内容.同时,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运动项目中所包含的不同地域信息、人文信息、文化信息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与条件,对传统运动项目舍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行行之有效的创造性的改造,并结合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健康第一”要求的一个途径.

参考文献:

[1] 姜彬. 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的对策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1(6):144-145.

[2] 宋永晶. 大学体育教育向体育俱乐部模式过渡中的思考[J]. 中外企业家,2013(4):262-264.

[3] 张苏. 构建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对安徽财经大学体育选修课教学的探讨[J]. 体育科研,2009(3):89-92.

[4] 董胜利,林克明,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体育科技,2001(11):18-21.

[责任编辑范藻]

Optimiza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Mode

LIAO Wenhao, WANG Xianqiang

(P. E. Department of Chengdu Teachers'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1130, China)

Abstract:It is argued that the optimiza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mode needs th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elemen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The framework and the type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method show that the optimization needs the subject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students, the teaching directors -teachers and the required textbook, media, equip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college sports; teaching model; optimization; curriculum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