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本义

2015-04-10 13:55:45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南子卫灵公本义

马 娜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031)

试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本义

马 娜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031)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有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历来都被很多人视为孔子歧视女性的有力证据。为探寻本义,本文梳理了前人对此句的九种解释,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将句子作新的句读是没有根据的,而关键点在于对“与”和“女子”的解释。只有将“与”字作“和”讲,“女子”特指南子,“小人”特指卫灵公、雍渠等人,才能解读出这句话的本义。

孔子;女子;与;小人;本义

《论语·阳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被很多人视为孔子歧视女性的有力证据,鲍鹏山《论语新读》更是认为“这是孔子所发表的对女人最尖刻的言论”。我认为,这是对孔子原意的误解,本文通过分析前人对此句的解读,并结合孔子著述中体现的女性观,以及其言行事迹来找寻这句话的本义。

一、前人的解读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本义是什么,前人解释众说纷纭,下面将最主要的九种解说梳理如下:

(一)杨伯峻《论语译注》对此句的解释是“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得同他们共处的。亲近了,他会无礼;疏远了,他会怨恨。”[1]81

(二)杜宏博、高鸿译注的《四书》中对此句的解读是“只有家中的妾和仆人最难侍养了!你去亲近他们,他们就不会谦让,你要是疏远他们,他们就要怨恨你。”[2]165

(三)吴正中、于淮仁在《“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新解——为孔子正名》中认为“此章之正确断句当为: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即:孔子说:‘对!您(这位)先生(说得是对的)啊!小人(实在是)很难对待、侍候、对付的——亲近他吧,(他)就傲慢不恭;疏远他吧,(他)就怨恨在心。’试问这和女人有何关系呢?”[3]28

(四)刘明武《为孔子辩:“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非指“女人”》中理解为“只有你的儿子和小人一样是难以相处的:亲近了就会无礼,离远了就会怨恨。”[4]54

(五)董日臣在《孔子“三案”辨证》中对此句的解读是“惟独女子给小人做事(共事),是最难侍奉(相处)的啊!亲近些,就不拘礼节、放肆;远离些,就不能容纳、怨恨。”[5]72

(六)牛多安《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释义》中认为此句因解释为 “女子支持、赞助小人,与小人结党营私,小人便会肆无忌惮,任意胡为,远之近之都不是,难以满足其私欲。”[6]120

(七)陈冠梅《析“女子”与“小人”》一文中则是这样解释的“养在父母家的姑娘,刚出嫁不久未作母亲的年轻妇人,志向浅陋的小辈和下层人物,孔子认为他们缺少一种高贵恒久的精神品德,被宠爱亲近时往往怠慢不逊,被冷落疏远时又抱怨愤恨。”[7]85

(八)闫合作《论语说》中提出的新解“如果把女儿嫁给道德败坏的小人,亲近他,他就骄横无礼;疏远他呢?却还心系着女儿。近,近不得;远,远不得,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8]56

(九)吴全权《<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析辨》中认为 “‘女子’指南子,‘小人’指卫灵公和雍渠之流”。[9]48

以上九种不同的解释,前人无论从文字、声韵、训诂等方面入手,或是以社会文化、传统思潮、性别平等之议题辩证,都对这句话的本义进行了解释,但有的解释过于片面,有的解释论据单薄,有的牵强而无根据,当然,也有的解释是正真揭示其本义的。

二、笔者之见

杨伯峻的解读是历来普遍流行的,也是现在大多数人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是立足在传统的父权制“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之上进行的解读,受到“男权至上”的社会心理定势的影响。孔子厌恶小人,屡屡指斥小人,小人狡猾,其心不测,人们往往上当受骗,被小人所利用。这种解释简单的将女子泛指为女性,并将其和行为卑劣的“小人”放在一起,损害了女性的形象,过于片面化,肯定是不对的。孔子讲求仁义,断不会将女子做这样的定义,这种解释,将全天下的女性都包括在其中,那孔子的母亲也不例外。孔子三岁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他对母亲无限地敬重,“孝”是孔子思想的主导,他把孝作为“仁”的根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孔子认为,孝不仅要求在物质上供养父母,而且还要从内心敬爱父母,“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敬”讲求的是一种在心理上的诚敬的状态,一种自然状态下,内心流露出来的情感上对父母的爱。孔子所讲求的必定是他在做的,他对于母亲的“孝”使得他不会歧视女性,而“女子”在这句话中的解释,自然也就不可能是泛指所有女性。

第二种解读将“女子”视为家中的仆妾,此种解读在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都提出过。“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朱熹将此句视为君臣之间的相处之忌,认为为君者对待下人,即臣妾,只要庄重的对待他们,慈善的养育他们,就可以免除“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些忧虑了。这种解读侧重于男权至尊的家庭模式的训解。从词义上找不出“女子”有“臣妾”的意思,而且孔子的著述中也没有将“女子”作“臣妾”讲过,就是其他同时期文献中也找不到。这种解释很大程度上是以维护孔子形象为目的,避免将“女子”解释为全部女性,使得这句话成为人们指责孔子的证据,出于这种目的,将“女子”作臣妾讲就过于主观而无“据”可寻了。

吴正中、于怀仁则试图通过句读的方式来对句子进行解释,他对句子进行了这样的断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认为“唯”应念“duì”意思是对、“女”字读“rǔ”通“汝”字意思是你、“与”读“yú”通“欤”表感叹语气。他们将这句话理解为是孔子在与一位先生讨论或者请教关于‘小人’问题时讲的。那位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孔子表示赞成,并说了“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议论。[3]29这种解读,非常新奇,直接把这句话争议的焦点“女性”排除在外,既满足于大众对孔子仁义形象的认同,也满足于女性想要从这句话中挣脱出来的诉求,确实是做到了“为孔子正名”。但是,这样的句读在古代文献中是非常罕见的,“女”作“汝”讲在古代汉语中很常见,“女子”作“汝子”,理解为您先生,这就未曾见过。“与”通“欤”作句尾语气词,这种用法也是很常见,但是 “女子与!”解释为“您这位先生说的对啊!”即省略了句子的谓语部分,且表示肯定,这种用法在文献里是很难看到的,在名词后接语气词的用法中,后面都带有谓语。笔者认为,这种断句与解释都缺乏根据,虽新颖也为孔子正名了,但歪曲了句子的本义。

刘明武将“女子”解释为单音词“女”和“子”,“女”是你的意思,“子”是儿子的意思,“女子”的意思就是“你的儿子”。又将此句与论语中下一句“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相联系,认为,此句中“女子”是特指并非是泛指女性。[4]55他将“女子”作特指理解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将“女子“作单音词理解为“你儿子”又是非常没有根据的,“女”通“汝”、“子”指儿子作两个单音词理解虽然行得通,但是,正如刘明武所言“妻子”指妻子和儿子,那“女子”不是应该指“你和儿子”吗?又怎能理解为“你的儿子”而与后一句相连解读。这种说法和吴正中的解读很类似,也是将“女子”从这句话中解救出来,但是其解读缺乏理据而自相矛盾,是不对的。

同吴正中、于怀仁一样,董日臣也通过句读来对此句进行解读,“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其中“与”作动词用,意为“给”,“为”理解为做事、共事。[5]73这样的解释,站在了杨伯峻观点的对立面,即“孔子是在为女子鸣不平,而绝不是把女子和小人等同。”其定位基本符合当时春秋末年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地位作用等实际情况,是对此句解释的大胆突破。但是,董日臣对句子的解释却是不正确的,他在文中说“其中‘与’作动词用,意为‘给’,这种用法在《论语》中多次出现。”他将句中“与”做动词理解为的“给”,在他的解读中是“替、为”的意思,而并非《论语》中多次出现的“与”作动词用的“给”,这个“给”是赐予,给予的意思。并且,“与”字做动词的用法是没有他所说的“给”的解释的。其次,董日臣在文中说到“其实,为避免与孔子的总体思想矛盾,只有这样断句——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才可以问答形式较完满地解释这句话。”[6]75,就表明他对与这句话的重解很大目的上是为孔子正名,文中缺乏举证,论据单薄,可以说他实际上是利用“给”字的多义来混淆视听,将句子断句强行解释,这种解释也就是无稽之谈。

牛多安认为“与”应做动词,是赞助、嘉许、参与之意,这种用法很常见,“女子与小人”做主语就是女子支持小人这件事,“难养”是谓语,与“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都是用来说明女子支持小人这件事的。而牛多安文中说 “全句意为:女子支持、赞助小人,与小人结党营私,小人便会肆无忌惮,任意胡为,远之近之都不是,难以满足其私欲。”[6]121解释中句子成了一个复合句,主语是“女子”,“小人”是前一句的宾语,做后一句的主语,“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修饰的都是“小人”。他在解释这句话时,只在于将句子作出一种自己主观的解释,而并未作严谨的论证,甚至自相矛盾,当然得出的结论也就不是正确的。

陈冠梅认为 “女子”理解为养在父母家的姑娘,刚出嫁不久未作母亲的年轻妇人。“孔子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感觉女孩儿与男儿不同,用教育‘男子’的正道培养她们,效果不太好,‘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7]86在解释中陈冠梅往句子中添加进太多的内容,整体意义上很难接受。况且,她对“女子”的解释还是一种泛指,孔子对母亲孝敬,对女儿侄女更是疼爱有加,在《公冶长篇第五》之一、二两章中,孔子明察秋毫,将自己的爱女嫁给了曾被冤坐过监的公冶长,将侄女嫁给了操守廉正的南容,两位都是品学兼优的弟子,“以其子妻之”,“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如此用心的为女儿和侄女选择夫婿,不能不说是对她们的关爱,又怎会觉得养育她们会困难,并且觉得她们“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呢?这种解读同杨伯峻的一样,是片面而无理的。

闫合作则认为这句话孔子表达的是择婿观,在《论语说》中,他将“女子”解释为女儿,将“与”解释为赐予。《论语.公治长篇》讲了关于选婿的问题,据此他认为“孔子很重视选女婿”,从而将这句话中的女子当作女儿讲,而所讲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则是小人女婿。[8]56“与”字做动词“赐予”讲,在古汉语用法中很常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后汉书·列女传》),“与”字用作“赐予”其被赐予的都是指物而非人。在这个句子中赐予“女儿”的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是没有的,而且,根据闫合作的解释来看,“与”在这里具体指的是“把女儿嫁给某人”,“与”字做“赐予”用并没有“嫁”的意思,在《论语·公治长第五篇》里讲到把女儿嫁给公治长,把侄女嫁给南荣时“以其子妻之”,“以其兄之子妻之”用的是“妻”而非赐予。闫合作把“与”的“赐予”这一解释理解为“嫁给”是不对的,与董日臣一样,属于无稽之谈。

纵观之以上八种解读,将句子作新的句读探寻正解是没有根据的,而关键点在于对“与”和“女子”的解释。“与”字解释作语气词讲行不通,作动词讲也找不到正解,那就应该是作连词“和”来讲;“女子”作全部女性或小女孩、妇人等泛指都是不合理的,通过将“女”字通假为“汝”字特指为某位与孔子闲谈的人也是不对的,那“女子”就只能是特指某位女子,要找到此句的本义就在于找出这位“女子”。

这位“女子”到底是谁呢?吴全权认为“女子”是南子,“小人”是卫灵公、雍渠等人。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有根据且合理的,也是这句话的本义。“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0],在《子罕》和《卫灵公》篇都有这句话,据《史记·孔子世家》载,这句话是孔子去魏国见到南子与卫灵公之后说的。孔子居卫月余,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过市,孔子非常愤慨。孔子曾把实现仁道政治的希望寄托在卫灵公身上。不料卫国大政竟被南子、宦官雍渠等人所左右,孔子大失所望,对南子和卫灵公雍渠等人也嗤之以鼻,可以说是非常厌弃他们。“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10]朱熹《集注》南子有淫行,名声不好。当时,卫灵公年老昏庸,南子操纵、左右着卫国的政权,她派人召见孔子,孔子起初辞谢不见,但因依礼相见,不得已才去见了南子,但孔子也没有和南子正面相见,而是“夫人自帷中”(《史记·孔子世家》)。面对学生的指责,孔子指天发誓,以示清白。从孔子拒绝相见,到指天起誓都可以看出孔子对南子是非常厌弃的。听到自己的学生的指责,为自己申辩时手指上天,这是孔子对别人说他与南子有瓜葛这件事非常在意的一种表现,他讨厌被与南子一起谈论,可见孔子对南子是厌弃到何种地步。在论语中孔子未对其他女性表现出这样的态度,从他对南子的厌弃来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很可能是孔子在见到南子与卫灵公的种种言行之后对弟子说的。“女子”指的是南子,“小人”指的是卫灵公雍渠等,才是这句话的正解,这句话的本义是:只有南子和卫灵公、雍渠这样的人是最难和他们相处的,亲近他们吧,他们就傲慢不恭;疏远他吧,他们就会怨恨在心。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杜宏博,高鸿.四书译注[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8.

[3] 吴正中,于淮仁.“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新解——为孔子正名[J].甘肃社会科学,1999(5).

[4] 刘明武.为孔子辩:“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非指“女人”[J].妇女研究论丛,1998(4).

[5] 董日臣.孔子“三案”辨证[J].深圳大学学报,2001(2).

[6] 牛多安.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释义[J].孔子研究,2002(5).

[7] 陈冠梅.析“女子”与“小人”[J].古汉语研究,2003(1).

[8] 闫合作.论语说[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9] 吴全权.《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析辨[J].江汉大学学报,1997(5).

[10]朱熹.朱子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沈正军]

An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of“IT’S DIFFICULT TO RAISE WOMAN AND THE VILLAIN”

MA Na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Kunming 650031,China)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said“IT’S DIFFICULT TO RAISE WOMAN AND THE VILLAIN.”Therefore,many people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it as a strong evidence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in Confucius.To explore the original meaning,the paper reviews the previous nine explanations of this sentence,and concludes that the discrimination explanation is unreasonable.While the key point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AND”and“WOMAN”.Only the word“AND”for“and”speaking,“woman”specially refers to Nan Zi,and“villain”refers to Duke Ling of Wei,people can interpret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

Confucius;woman and the villain;the original meaning of interpretation

B222.2

A

2095-770X(2015)06-0108-03

2015-05-17

马娜,女,云南楚雄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南子卫灵公本义
记忆旅行者
女友(2021年8期)2021-08-13 02:30:33
孔子见南子一场双赢的赴约
环球人物(2020年21期)2020-11-09 07:28:52
弥子瑕是对是错?
不欺暗室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酉”字初探
青年时代(2016年7期)2016-05-14 11:40:50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乐活老年(2016年10期)2016-02-28 09:30:38
南子的诗
诗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31
大连书家之张本义
海燕(2013年2期)2013-07-09 12: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