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福全,王 扬
(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
道德与思想政治工作
网络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任福全,王 扬
(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祖国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当前的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传媒如同一把对大学生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双刃剑”。因此,必须正视网络传媒对大学生思想的现实影响,把握网络传媒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提出切实的教育对策并解决其存在的相关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媒;大学生;影响;对策
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网络传媒的作用。网络传媒具有传播内容的高度综合性、传播主体与受众的交互性、传播过程的时效性、传播受众的自主选择性等特点。网络传媒能够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吸引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紧随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网络传媒以其高效、快捷地传递图文音像俱全的信息优势而不断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脊梁,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多元网络信息泛滥的影响和冲击。因此,研究网络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至关重要。
如今,大学生是与网络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之一,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随着网络传媒对大学生影响的逐渐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必须要做出决断,认清网络传媒对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大学生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性格特点集中表现为:思想活跃、个性独立、求知欲强、自我认可度高。大学生不愿受到他人约束,看重他人对自身的评价,又敢于质疑权威,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网络的出现恰好适应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但同时因网络弊端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层出不穷。
(一)正面影响
网络传媒为大学生提供了包罗万象的知识和信息,丰富了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增长见识,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存量,扩大自己的眼界,同时,大学生也可获取最新的社会热点信息,深入认识社会变革,用社会主流价值观约束自己,履行社会使命。可以说,网络传媒创造的网络环境是大学生创新思维、审视自身、展现自我的大平台。尤其是新型网络传媒——微博的出现,更是迅速成为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传媒工具。
微博发布的信息快捷及时,内容精短且包容性强,可与QQ空间、人人网、微信等多种网络客户端口进行资源共享。通过网络用户之间的层层转发,一个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传遍全球。大学生有着较强的社会意识,善于利用微博这一网络平台,参与到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之中,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转变。同时,大学生的自我表达欲望强,利用微博这个开放式、个性化的个人平台,发表个人看法、上传图片、分享自我经验与体会,从而进行情感的宣泄,释放内心压力,并能够通过微博的好友推荐功能,结识兴趣点相似的网络好友,交流彼此的心得和见解,扩展自己的人际交流圈。
(二)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信息的“三俗化”冲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网络信息的“三俗化”是指信息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量涵盖“三俗”文化的信息垃圾污染了网络环境,极易掩盖价值导向正确的教育信息,歪曲大学生的价值观。荧幕上大肆泛滥的爱情偶像剧颠覆了大学生对于做人的基本认知,使大学生单纯地认为只有成为“高富帅”和“白富美”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将中华文化提倡的诚信、坚毅等优良传统美德抛之脑后。大量毫无内涵的娱乐节目充斥着整个网络,其中所传达出来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也让“炫富”“整容”等新名词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在微博中,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网络中存在着大量以造谣诽谤他人成名但又影响力颇广的所谓“网络大V”,例如“中国秦火火”“立二拆四”等,这些网络红人大肆散布腐朽消极的言论,私自散布虚假信息,进行恶意炒作。不少大学生受其影响,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降低。
其次,网络信息的“西方化”冲击传统文化教育。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文化及意识形态也实现了东西方的融合。由此,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与日俱增。外来“殖民”文化大肆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我国主流文化相抵触,冲击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比如有些西方媒体借助美国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影响力,大肆宣扬西方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大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很容易对西方的自由文化产生好感和认同,从而摒弃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相背离,不利于大学生爱国情感和集体观念的培养。
再次,网络传媒自身的弱点冲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网络的虚拟化特点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这无形中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加速了人际关系的淡漠化。同样,在当前社会中,快节奏的电子阅读形式正在慢慢削减传统书本阅读的影响力,进而不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致使其思考能力下降。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一些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过于膨胀,通过微博营造自我空间,“晒幸福”“晒照片”“晒物件”,使微博变成了个人炫富、攀比的工具。“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增强,但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知识经验仍不丰富,理性思维尚不成熟,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很难做出理性、客观、正确地判断。”[1]例如有些大学生使用微博或玩网络游戏成瘾,沉溺其中,将虚拟与现实混为一谈,对现实生活无暇顾及,导致人际交往关系的异化,从而在行为上迷失自我,影响学业进步和自我素质的提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网络传媒的作用,它的发展需要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网络传媒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和途径,它必然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诸多机遇。
(一)网络传媒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素质
首先,网络传媒所传播的信息数量庞大,内容多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涉猎其中的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及时方便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以知识武装头脑,以信息开阔眼界,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其次,网络传媒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会对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认知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其辨别是非善恶的依据,高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良好的舆论环境中能够自觉养成好的舆论素养,注意自己的言论,主动用好的舆论约束自己,进行自我审视,从而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彼此的相互监督。再次,网络传媒传播的信息图文并茂、声画合一,其信息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易激发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对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网络传媒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网络传媒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如网站、博客、微博、讲座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种多样的素材,其承载的信息量丰富,远远超过了书本所容纳的内容,且时效性强,避免了书本知识的片面和单调,能第一时间传播党的最新方针和政策,反映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能及时整合当前社会的热点、疑点、难点等问题,如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心理问题等等。将这些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现实内容融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时调整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点,并根据当前热点话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关于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内容的教育。
(三)网络传媒能够革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以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通过“课堂”这一传统形式进行的,采用的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灌输模式,仅仅依靠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来传授知识,使得教学过程刻板枯燥,不利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网络传媒丰富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传媒提供了新式的教学模式,如声图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便快捷的网络远程教育等,这些新式教学模式能充分地将网络的快捷性和互动性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之中,把课堂搬到网络平台之上,从而产生教师与大学生平等互动、相互学习的新形式。“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声音、图像和动画等手段形象地表达出来,方式方法的改变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2]高校教师与大学生通过微博、QQ群、电子邮件等网络传媒形式实现“零距离”的交流,及时交换双方意见,答疑解惑。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网络的共享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通过网络共享,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实现多层次、多群体地传播,从而丰富信息传播的模式和途径。
合理利用网络传媒带来的机遇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但也存在着颇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网络传媒监管力度不足
网络传媒的自由性带动了许多非专业传媒人士加入到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网络传播主体走向多元化趋势,不同身份地位、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传播者。由于网络主体身份的隐蔽性,以及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导致网络主体的言论不受直面的道德谴责和舆论监督。目前,关于网络传媒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在网络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下,网络信息的散布者可以任意发表言论,炒作信息,使真假信息混为一谈,混淆了大学生甄别信息的视线。例如,秦火火等网络推手为了获得微博粉丝关注,增加知名度,曾一度造谣雷锋生活奢侈,玷污雷锋形象,造成大众对雷锋人品甚至是雷锋精神的质疑。而秦火火在被捕前仅仅只受到被查封原微博账号的惩罚,并不足以制止其继续造谣生事的行为。
(二)网络传媒人职业道德素质的缺失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商业化运作使得利益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为了获取高额利益,赢得受众的最大关注度,传媒的低俗化、娱乐化、快餐化现象应运而生。“利益至上”的观念成为网络传媒人追求的主要目标。一些传媒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时抛弃了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虚构新闻事实,有所选择和保留地进行新闻报道,掩盖受众意见,对新闻事件的调查不够深入和翔实,甚至加入主观臆想和猜测,对一些毫无价值的娱乐新闻或庸俗事件进行渲染和炒作等等。大量失真新闻的出现不仅损害了传媒人在受众心中的信誉和形象,也使一部分新闻背离了主流价值倾向。大学生是接触网络较多的群体,这样的信息误导大学生的见解和判断,导致大学生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世俗化,甚至会对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怀疑。
(三)信息反馈能力的弱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离不开“内化”、“外化”和“反馈”三个必要的环节。网络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双方的交互性和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信息的反馈能力。网络传媒传播的信息内容多样,种类繁多,教育者很难对不同的大学生主体选择和接受什么样的信息进行控制。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所形成的认知,又因为网络传媒的多渠道传播,很难有效地汇集一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者也就很难及时收集到关键的反馈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反馈信息的真实性,测评教育效果。接受信息反馈的能力的降低,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影响力不断下降。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掌握受教育者的反馈信息,进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网络传媒挑战中出现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网络传媒的优势,弱化其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其转化成积极优势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一)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传媒的监管力度
首先,选择优质的教育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抵制网络环境中的“三俗”文化现象,通过网站、节目、影视剧等宣传方式,加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力度,弘扬中国主流文化,倡导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净化网络文化坏境。其次,对网络言论发表者进行实名制登记,对破坏网络和谐的欺诈、炒作等行为进行严厉地打击,发扬积极言论,惩治恶俗言论,净化网络言论环境。再次,政府、社会、校园、家庭等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全社会的舆论监督力量,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效应,净化网络的舆论环境。最后,完善网络立法,加强对网络传媒的监管力度,对破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优化网络法律环境。
(二)提高网络传媒人的自身素质,增强其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网络传媒人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举党的伟大旗帜,在事关政治方向和重大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释放正能量,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积极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其次,网络传媒人要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提高自律性,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严格把关网络信息的选择和发布,始终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在媒体与大学生之间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将更多更有益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再次,网络传媒人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素养,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趣味化、生动化,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特点,打造有针对性的优质网络节目。网络传媒人必须以身作则,将只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转化成追求实力与荣誉的双赢,为网络传媒的和谐发展把好关。
(三)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完善教育信息的反馈功能
网络的环境复杂多样,这样就需要一个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特定网络圈来帮助大学生筛选正确的网络资源信息。这个网络圈不仅要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好交流和互动,形成新型双向的教育模式,还应包括教育者与家长、社会的沟通和联系。高校应不断增强教育信息的反馈功能,既要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传达给学生家长,又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和问题以及家长对高校的意见,及时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建议,根据信息反馈的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整和改善。校园网络的建设还依赖于网络硬件设施的保障,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提高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使网络覆盖校园各个角落,并加强各个校园网站的优质资源共享。在校园网站的内容设置方面,不仅要以大学生的兴趣点为依托,扩展网站涉及的内容,如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意见反馈等专栏,还应根据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网络资源模式如贴吧、微电影等来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通过边娱乐边学习的形式,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同时,高校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文化主旋律。”[3]
(四)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教育者要调整角色,不应该是说教者,应该是学习向导、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者。”[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和实施者,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必不可少。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高素质的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给大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大学生为人处事之道,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与艰苦奋斗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熟练掌握网络、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积极创新,用渊博的知识沉淀、幽默的语言技巧等教学技能来吸引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高校教育者还要正视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有效利用个人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注意实行以下两点措施:第一,要不断吸收年轻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加入到教育队伍。这是因为与大学生年龄相仿的年轻教育工作者,更容易与大学生成为朋友,了解大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的变化。第二,要不断吸收网络专业人才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利用专业人才的网络知识,维护教育网站的良好运作,促进网站创新,以弥补当前教育者网络素质不足的缺陷。
(五)培养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促进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不是被动的教育客体,而是能动的教育主体。首先,大学生要正确进行自我教育,主动提高自身素养,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判断能力,自觉剔除不良的网络信息,做信息选择的主宰者。其次,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合理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式,并将自身的道德理念与行为规范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和完善,律人律己。再次,大学生要自觉提高自身媒体素质,遵守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用社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自觉维护网络秩序,不发表消极言论,对恶意炒作等虚假信息施以有力的回击,对网络媒体人进行监督,竭力帮助其宣传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最后,大学生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毅力,正确坚定的奋斗目标,不过分迷恋网络游戏和微博,合理安排上网的时间,不断扩大现实人际交往,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培养自我批评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传媒认知,用理性的头脑去看待网络传媒的双面性。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合理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结合网络传媒的特点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同时,要不断克服网络传媒的弊端,解决相应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对策,适应时代要求,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沿着时代的正轨前进,让网络传媒真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用。
[1]王璐,任福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及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9).
[2] 李萌,刘永平,吕霞.大众传媒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理论界,2009,(9).
[3] 单玉龙.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以及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
[4] 胡蔚涛.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6,(10).
(责任编辑:付元红)
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twork Media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N Fu-quan,WANG Yang
(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the hope of our motherland and nation. They are also the high quality talents of the motherland's modernization, to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requires university students to have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et era, network media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 on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two sides of influence. Therefore, we must face the reality of network media on university students' thought, and gras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which the network media brings to. Meanwhile, put forward the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effectively to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media; university students;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
2014-10-15
任福全(1953- ),男,河北秦皇岛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1-4385(2015)01-0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