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再认识

2015-04-10 10:41王晓梅葛欣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马歇尔一带一带一路

王晓梅,葛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29)

“一带一路”战略再认识

王晓梅,葛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29)

“一带一路”战略自2013年9月提出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从目前国际社会的舆论和认知看,虽获得了不少支持,但依然有很多国家持观望、疑虑甚至抵触态度,本文选取了美、俄、印、日这四个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大国进行分析。另外,无论出于追捧、误读还是恶意曲解,国内外学者、媒体纷纷将“一带一路”战略代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然而二者有本质区别并不能简单等同。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梳理“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国内外背景以对其进行再认识。在战略推进过程中,要基于对该战略的准确定位把握政策宣传和解释的主动权,同时需要找到彼此的利益共赢点和合作切入点。最后,作为媒体和学者,对“一带一路”的关注要少一些空泛的宏大叙事,多一些问题研究和对策导向。

“一带一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再认识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参加上合峰会时提出构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印尼、参加APEC峰会时又倡导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者被合称“一带一路”,英文直译为“one belt,one road”,强调相关各国合力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2014年6月,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2014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作为“一带一路”的融资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将贯穿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巴、中孟印缅、新亚欧大陆桥和中蒙俄等经济走廊构成 “一带一路”的陆地骨架,其中中巴经济走廊注重石油运输,中孟印缅经济走廊强调与东盟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通道,而中蒙俄经济走廊侧重国家安全与能源开发。该战略倡议涉及交通、产业、金融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合作,覆盖4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3%,经济规模达到21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9%,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十年,这65个国家的整体出口将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成为真正的“第三极”。

“一带一路”是2014年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新形势下中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部署,同时也是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大动作、关涉新型义利观的大手笔。自提出以来,引起了国内外政要、学者、媒体的高度关注,尤其是与中国利益相关的地区大国和“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反响强烈,态度各异。

二、国际舆论和认知探析

虽有很多国家尤其是沿线发展中国家表示支持 “一带一路”战略,但仍有不少国家抱持观望、疑虑甚至反对态度,包括一些地区大国和沿线重要国家。目前很多媒体和学者将“一带一路”热炒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然而两者并不能划等号,反而容易被误读和曲解进而加重其他国家的疑虑。

(一)相关大国对“一带一路”的认知

主要大国如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尤其值得重视,他们参与与否不仅事关该战略的最终成败,也深刻影响着其他国家的选择。

1.美国

美国作为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处理大国关系的主要对象之一。长期以来美国在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等地都有重要的力量存在和战略部署,而这些地区均在“一带一路”的辐射范围内,因此中国在规划和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重视美国因素。

现阶段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仍存较大疑虑和担忧,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对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回应,以实现陆上西进和海上扩展,寻求与美国在陆上与海上战略空间的权力分享。在美国看来,中国不仅要将东盟海洋空间划归为自己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还要在其缺乏主导力、区域合作程度较低的中亚、南亚等地区加快一体化进程。此外,美国担心中国在双边、地区及全球事务上拉拢俄罗斯,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打造“去美国化”的地区甚至全球秩序。与此同时,该战略也能以较低成本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资源需求,保障能源进口多元化及海上通道安全。但美国也冷静地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同样面临很多威胁,恐怖主义、战略互疑、领土争端、大国关系等都会影响其具体建设和实施。基于以上种种认知,美国很可能会重新思考其重返亚太战略,在关注东亚及太平洋的同时同等重视西亚地区,并密切关注中国与相关国家尤其是大国的关系变化。

2.俄罗斯

一直以来俄罗斯都将中亚视为其势力范围,中国在中亚的活动必然引起俄方警惕,担心“一带一路”会淡化其建设欧亚经济联盟的努力、弱化其在中亚的影响力。中亚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环,且是上合组织的成员国,俄罗斯的立场对中亚国家有很大影响,若他们口惠而实不至,势必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索契冬奥会期间俄总统普京与习近平主席会见时虽对“一带一路”战略持积极立场,但并未提及如何展开政策沟通,俄罗斯对如何处理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的关系也没有相对成熟的方案。俄方主要立场包括,“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重点应是能源资源领域;丝绸之路的拓展必须依托现有区域组织,如上合组织;俄罗斯应分享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主导权;任何国家都不能对中亚国家施加政治压力。

虽然中俄两国关系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政治、能源、经济、军事等领域合作的制度化水平越来越高,但双方在诸多方面仍存在分歧。美国曾有媒体指出,莫斯科吹嘘其与北京的伙伴关系,主要是为了向世界证明自己的重要性,而中国则将两国的伙伴关系视为安抚俄罗斯的低成本途径。两国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中俄双边贸易失衡,俄方贸易逆差严重;其二俄罗斯致力于打造俄白哈关税同盟并努力扩大欧亚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在地区主导权上存在矛盾;三是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上,俄罗斯态度暖昧,引起中国不满;四是中俄人文交流水平不高,民间互信基础薄弱。

3.印度

南亚对“一带一路”战略意义重大,中国非常重视南亚国家的参与,尤其是印度,提出与印度发展“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邀请其加入“一带一路”,共同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然而印度虽有意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也高度关切“一带一路”战略,但其态度却充满竞争和反制意味,地缘政治竞争观念占上风。

中国和印度均是崛起中的“权力强国”,从现实主义视角来看,两者关系本质是冲突的,印度意图打造其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大国地位,且在能源、贸易、投资等领域与中国存在竞争。印度一直担心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崛起,对中国在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修建港口忧心忡忡,认为“一带一路”一方面是试图以海军外交重振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回应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为了与中国争夺地区影响力,印度政府于2014年6月发起了自己的丝绸之路计划——“季节”计划(Mausam),试图利用其在印度洋安全和贸易中主导地位、强大的海军实力及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优势引领印度洋沿岸国家共同行动,以平衡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威胁。不仅如此,印度还试图对周边国家的政局加以干预来削弱中国的存在,印度深知,中国要在印度洋落脚,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至关重要,近期印度对斯里兰卡政权变动的影响便是希望对中国釜底抽薪,绝不容许在南亚出现第二个敌视印度亲近中国的巴基斯坦。

4.日本

一般认为日本目前并不包含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范围内,然而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和东亚大国,日本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然会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中日关系一直跌宕起伏,长期处于政冷经热的状态,2014年两国关系又降至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此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势必会引起日本政治上的敌意和警惕。安倍政府一直寻求日本在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大国地位,企图尽快成为正常国家,因而安倍政府其实并不希望中日关系得到改善。一定意义上,日本与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对抗反而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地位,日本需要这种紧张关系,以借机恢复集体自卫权和修改宪法。因此,在安倍政权下,努力寻求在政治上和日本改善关系意义不大。

然而日本在政治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敌意并不代表经济上的排斥。2014年APEC期间中韩FTA的签订对于赢得日韩对“一带一路”支持是一利好因素。此前东北亚一体化进程缓慢,中日韩三国分别与东盟10国签署了FTA,各自形成“10+1”局面,但作为东亚大国的中日韩之间始终未能达成FTA。中韩FTA是我国迄今为止覆盖领域最广、涉及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其建立将打破原有经济格局,实现优势互补,成为推动东亚、东北亚合作的引爆剂。韩国势必会挤占日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预计约有53亿美元的日本出口商品被韩国取代,面对这种竞争压力,日本很可能会重启日韩FTA谈判甚至中日FTA谈判,相应地也会更加重视与中韩的多边合作,进而推动中日韩三方FTA的谈判进程。

(二)解读“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自西方媒体将“一带一路”战略热炒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以来,国内媒体、学者便加以广泛引用,以此高唱“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意义,几乎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代名词。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一带一路”与当年的马歇尔计划相似,在经济方面可以将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消化外汇储备,开拓海外市场,削减贸易壁垒,输出过剩产能,最终确立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全球贸易及货币体系。更重要的是,在政治方面,“一带一路”战略被看作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大动作,标志着中国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

然而,“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有本质区别,两者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同。首先,二者战略理念不同。“一带一路”战略倡导地区经济合作共赢,旨在实现共同繁荣,构建中国和周边的利益共同体,不排除特定对象,具有开放性;而马歇尔计划意在结盟和控制欧洲,将“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排斥在外,以遏制苏联,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其次,二者的合作方式不同。“一带一路”倡导相关各方全方位合作,涉及能源、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它不是以中国单向提供发展资金和援助的形式,而是以既有机制为平台共同设计、共同建设的合作项目;而马歇尔计划则是以美国的单边援助特别是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带有明显的安全考虑,且成立的合作组织具有排外性和结盟性。第三,二者的货币安排不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货币载体主要是美元,而非人民币,更何况当前人民币的地位也远不及当年的美元;而“马歇尔计划”使用的并非他国货币,其本身的实施也是为美元霸权的建立服务。 最后,二者的倡导国实力不同。当今中国人均GDP约为7000美元,位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而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时已经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两国的经济地位和实力有很大差异。

综上所述,用“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简单替代并不恰当,这个看上去美妙高深的词语夹杂着太多浮躁情绪和误读曲解。国内学者试图用“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这一通俗简明、富有战略性且历史意味浓厚的词语表明“一带一路”的正确和明智,但西方媒体和学者对“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使用却另有深意。从上文对美、俄、印、日四国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疑虑和担忧中可以看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这一解读有误解甚至故意曲解的成分,饱含了对 “一带一路”战略挑战性和威胁性的渲染,认为中国本轮外交举措意在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秩序甚至世界格局,野心勃勃。

三、准确定位“一带一路”战略

基于各国对“一带一路”战略态度各异,反响不一,又存在误读和曲解,因此有必要通过梳理“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对该战略进行再认识和准确定位。

从国际方面来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传统的国际分工模式逐渐发生变化,近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也反映了全球性产能过剩,世界经济急需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虽然西方主导的总体格局没有变化,但世界经济格局进入了过渡阶段,且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下,西方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地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发展速度大大减缓,欧盟经济遭受巨大打击,元气大伤,与之相反,发展中国家则迅速崛起,尤其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其人口占全球42%,领土占27%,经济总量占到20%。过去20多年,这些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2009年到2013年期间,中国和印度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34.3%和12.7%。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人将挽救世界经济失衡局面的希望寄托在新兴国家身上。

但西方的衰落并不表明非西方国家的自动崛起,和西方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尽管快速增长,但规模和总量仍比较小,相互之间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成熟的协调机制。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经济规模远小于西方主要国家。金砖国家的贸易量并不高,且主要集中在中国,且其他四国的经济总量相加也没也敌不过中国一国,中国现在是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一。

从国内方面来看,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同样存在诸多瓶颈,无论是对内改革还是对外开放都面临很大挑战。首先,中国在不平衡的国际贸易中积累了大量外汇资金,从宏观经济恒等式看,根源之一是高储蓄率,这在金融危机期间遭到了许多国家诟病。这些外汇储备收益不高,已经成为一种负担,中国需要找到有效利用这些外汇资金的渠道。其次,中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即如何消化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问题与压力。第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目前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已经超过美国,进口能源超过60%。第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随着世界经济的低迷进入了瓶颈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压力迫在眉睫。最后,美国在亚太正积极推动高标准的投资和贸易规则,中国应尝试融入其中,但在没加入之前需第三极加以平衡。第三极的主要部分即在“一带一路”沿线,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综合国际国内两方面因素考量,中国自身需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也只有中国有能力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经济外交的新举措,一方面可以打开中国内陆对外交往的通道并建立海上沿通道的经济带,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寻找新方式和利益点,另一方面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通过互通互联和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沿线国家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是意图把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本身经济的再平衡的同时帮助世界经济实现再平衡。它既是中国的发展战略,也是沿线各国的发展战略;既是推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的新方式,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方式。

“一带一路”是一个大的国际经济合作框架,可以将不同国家的战略规划和合作机制都纳入这个框架,而不会另起炉灶;“一带一路”不会采用自贸区的形式,不是封闭性集团,而是一种开放式安排,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一带一路”不是政治博弈的工具,如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所言:“一带一路”是合作倡议,中国没有特别的地缘战略意图,无意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不会干涉别国内政”。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升华,反映了一种通商、和平、包容的精神,秉承开放性、包容性、共赢性的理念。

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议

通过对国际社会的舆论和认知分析可知,“一带一路”战略在一定程度上被误解甚至曲解,为了该战略由倡议变成现实,我国有必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以推进其具体落实和推进。

首先,要把握政策宣传和解释的主导权,使“一带一路”战略得到更多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准确定位表达真实意图和合作善意,淡化其政治性和博弈色彩,强调其合作性、共赢性和非排他性,同时尽量避免使用“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这类不恰当甚至为西方国家曲解做注脚的词汇。目前中国周边很多国家采取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双重取利战略,互信基础薄弱,加之中国的迅速崛起,更加重了其战略疑虑。因此有必要让沿线国家确信参与其中安全上无害有利,经济上利大于弊,文化上不受冲击。而对于域外和沿线大国,更要让其充分了解“一带一路”战略是在特殊的国内外背景下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和经济外交战略,中国要将自身定位为倡导者、推动者,而不是包揽者、领导者,丰富“一带一路”的内涵是所有国家的共同使命,其顺利开展有赖于相关国家的互信、参与和合作。

其次,要认识到国家作为利益驱动的国际行为体,不会只出于对方的善意态度而接受合作。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也要做到求同存异、趋利避害,抓住有利时机,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双边、多边关系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以对“一带一路”实施至关重要的美、俄、印、日四国而言,目前,中美两国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领域早已是高度相互依赖的关系,又有良好的双边、多边对话机制和平台,中国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一带一路”的起步阶段增强双方良性互动,打好“新型大国关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组合拳。而俄罗斯这一我们竭力争取的对象,当前正深陷西方制裁、卢布贬值、油价暴跌的泥潭,对中国依赖加深,这使其在“一带一路”问题的斡旋中并无太多筹码,中国要抓住这一契机与俄罗斯进行有效沟通,以赢得俄罗斯的支持和参与。就印度而言,其实印度对“一带一路”并非一味排斥,尽管回避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但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三个南亚国家,虽然印度的回应依然保守,但却使中印关系获得了巨大发展。中国可寻求实现“一带一路”与印度“季节”计划(Mausam)的有效对接,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务实合作,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以实习对印度的制衡,同时可以以高铁合作为突破口弥补印度基础设施上的不足。对于日本,近来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应该包括韩国和日本,“一带一路”虽是指与交通线沿线国家的合作,但非丝绸之路国家也可以加入其中,“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减轻其他国家的战略疑虑。同时中国应努力做到官民分离,虽然在安倍任期寻求中日政治关系的巨大突破并不现实,但在经济社会方面要加强往来,为日后改善中日关系创造条件。“政冷经热”其实未必是坏事,日中两国的经济合作如果能够不受政治因素左右就是一种理想状态,不需要政治家的社会才是最好的社会。

五、结语

学界普遍认为2013年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年,2014年是布局年,2015年是落实年,但究竟如何落实却依然缺乏相对清晰的规划。当前不管是媒体报道还是学术文章对“一带一路”战略称颂声一片,呈明显一边倒趋势,言策略建议者寡而空谈其重大战略意义者众,着眼细节者寡而空喊口号者众。“一带一路”指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然不需要解释,但很大程度上,“一带一路”仍然是一个可以被随意定义的宽泛概念,其明确范围、具体内容、推进方式和风险预估都存在争议。诸如消化外汇储备、转移过剩产能这些目标,并非通过提出一个意义宏大的“一带一路”战略就能轻易实现,它们之间甚至存在些许悖论。要减少外汇储备,中国对外投资必须使用美元或其他外汇,而要用其购买国内产品,外汇则又回到中国的外汇储备账户中,即这样的投资很可能无法减少中国外汇储备。除非中国对外投资,不在国内采购原材料,而投资收益或债务以人民币回流,这需要极其复杂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因此,我们没有理由盲目乐观,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要从细处着手,着眼问题研究。作为学者要多一些预警性策略性研究和经验类比,少一些针对战略意义的追捧和讨论;作为公共媒体,要多一些建设性阐释和理性分析,少一些浮躁浮夸甚至煽风点火。我们要对“一路一带”战略的成功充满信心,但要避免这种信心的过度膨胀。越是宏大的战略,越是需要谨慎务实,盲目乐观带来的浮躁与肤浅是国家战略实施的大忌。

① 王海运:《“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背景、潜在挑战和未来走势》,《欧亚经济》,2014年第4期。

② 龚婷:《“一带一路”:美国对中国周边外交的构想和解读》,国研院,2014年 12月 19日,http∶//www.ciis.org.cn/ chinese/2014-12/19/content-7454821.htm

③《俄报:海陆“丝绸之路”构想延伸“中国梦”战略》,《参考消息》,2013年11月20日。

④ 瓦利·纳斯尔:《美国需重新思考“重返亚洲”战略》,金融时报中文网,2013年12月5日,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3790

⑤ 王海运:《“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背景、潜在挑战和未来走势》,《欧亚经济》,2014年第4期。

⑥ 龚婷:《“一带一路”:美国对中国周边外交的构想和解读》,国研院,2014年 12月 19日,http∶//www.ciis.org.cn/ chinese/2014-12/19/content-7454821.htm

⑦China invites India to join its ambitious Silk Road Projects,Aug 10,2014.http∶//article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2014-08-10/news/52648283-1-maritime-silk-road-china-andindia-shanghai-cooperation-organisation.

⑧Dr Rahul Mishra,What China MUST do to get India on Silk Route,Septemer17,2014.http∶//www.rediff.com/news/column/ what-china-must-do-to-get-india-on-silk-route/20140917. htm

⑨Parth Shatri&Paul John,Mausam to link 10 Gujarat sites to IndianOceanWorld,Jul24,2014.http∶//www.unesco.org/new/fileadmin/ MULTIMEDIA/FIELD/New-Delhi/images/timesofidia-35.pdf.

⑩ 宋志勇:《中韩FTA对东亚区域格局的影响分析》,《东北亚论坛》,2015年第1期。

11钮文新:《“马歇尔计划”添堵 “一带一路”》,《华西都市报》,2014年11月7日。

12宋国友:《马歇尔计划?不,yidai yilu》,《观察者》,2014年11月18日。

13 Richard A.lley,Mervyn K.Lewis,”Ha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produced a New World Order?”,Accounting Forum,35 (2011)90-103.

14王勇:《“一带一路”与中国国际经济新战略的展开》,共识网,2014年12月23日,http∶//www.21ccom.net/articles/world/ zlwj/20141223117980-all.html

15陈卫东:《谁是下一个“能源皇帝”?》《能源评论》,2014年第10期。

16郑永年:《丝绸之路与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日报》,2015年1月6日。

17《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建设陆海丝绸之路”分组会上的演讲》,外交部网站,2014年3月25日,http∶//www.fmprc.gov.cn/mfa-chn/wjbxw-602253/t1140481. shtml

18薛力:《“一带一路”折射中国外交风险》,FT中文网,21月30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9886

19杨思灵:《“一带一路”:印度的回应及对策》,《亚非纵横》,2014年第6期。

20庞中英:《印度针对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出反制计划》,《华夏时报》,2015年2月28日。

21《日中关系需要‘忍耐’和‘热情’》,《日本新华侨报》,2014年5月22日。

22《“一带一路”:少些宏大叙事,多些细节讨论》,澎湃新闻网 ,2015年 3 月 2 日 ,http∶//news.163.com/15/0302/10/ AJMO2L5300014SEH.html

23钮文新:《“马歇尔计划”添堵 “一带一路”》,《华西都市报》,2014年11月7日。

编辑:林军

F

A

2095-7327(2015)-05-0063-05

王晓梅(1970-),女,山东郓城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走出去战略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经济影响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04YY004A。

猜你喜欢
马歇尔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借题发挥
马歇尔的“小黑皮本”
为你早起
二战时的美国“军事设计师”——马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