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芳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詈”,《说文解字》[1]解释为“骂也。从网从言。网 人。”《汉语大字典》[2]解释为“骂;责备”。总之,“骂詈”就是说话人运用言语直接或间接对听话人达到侮辱、嘲弄和贬低的目的。
骂詈语,亦称“詈词”“詈言”,作为语言家族的一种词汇类型,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会被使用,“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3]32-33。但是,这种惯常使用的言语类型却时常被视为“另类”,未能受到研究者的充分关注。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骂詈语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研究视角方面也有所开拓。江结宝的《骂詈语的构成与分类》[4]和《詈骂的动机和作用》[5],从真假强弱、对象、合理性、方式等本体角度对骂詈语进行了分类;周江峰的《“兔崽子”考》[6]、杨琳的《龟、鸭、王八语源考》[7]对语源进行了考察;刘福根在《秦汉詈词分类考察》[8]中对先秦、秦汉和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骂詈语词进行了论述。此外,小说中的骂詈语研究也有一些收获,如许利英的《〈镜花缘〉的詈骂语言艺术》[9]、李玫莹的《〈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10]、张礼和郭祖彬的《从王朔的小说看丰富多彩的詈语世界》[11]等。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不仅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更是具有历史渊源的文化符号。作为一种情绪性的话语表达,“中国社会的骂人话,渗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独特观念”[12]。虽然骂詈语文化蕴涵日益受到关注,但是大多是对单个语族的骂詈语文化进行宏观把握,对区域性、地带性的骂詈语关注不够,对区域骂詈语的共性和个性研究也有所忽略。
安庆和六安是大别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也是该地区骂詈语较为典型的区域之一。大别山地区地处鄂豫皖交界带,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交通闭塞。在这种地理条件下,其地域文化带有不少的历史性甚至原始性的特点。其中,大别山脉东南麓的薛家岗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在其活动范围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皖文化,这也是安徽简称为“皖”的由来[13]。几十年来,“红色”和“扶贫开发”成为大别区地区的标签,更为明显地体现了大别山地区落后、闭塞的区域特点。
骂詈语作为一种传承性较强的言语类型,其文化积淀值得深入分析。以安庆和六安地区骂詈语为考察样本,对其进行分类研究,进而探究大别山地区骂詈语的心理机制,指出其文化内涵。
从致詈方式角度对安庆和六安两地的骂詈语典型进行分类,可分为禁忌语、拟物降格语、族群辱骂语,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其独特性。
安庆和六安地区在禁忌语的习得上保留着一定的原始性,使用频率也很高。此类骂詈语可细分为以下三类。
行为类:日(我日、日你妈), (我 ),干(干你妈),弄(弄鸡巴、弄死你);
器官类:鸡巴(鸡巴人、鸡巴货), ( 样、怂 、不 照), (蠢 、 货、贱 、卖 、丑 、怂 、烂);
特色类:黑搞,痴 ,卵蛋,老 老 。
与禁忌语有关的词语成为骂詈语言中较为常见的一组,容易出现随意组合或同类连用的现象。其中曾作为黑势力人物、旧军官等人的“妈的”,现如今的使用频率极高,俨然成为了“国骂”。在禁忌语的类别及使用方法上,大别山地区有着与其他地区相通的共性,但在词汇类型上,则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在六安市舒城县和霍山县,“卵蛋”就很独特,例如“我说他,逾你卵蛋事”,意为谴责他人多管闲事。现如今,如“卵蛋”“黑搞”之类的特色词汇也在合肥市、定远县等安徽中东部地区使用,成为皖西地区和淮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詈语之一。
安庆和六安地区稍异于典型的农耕文明,以耕牧并重为特点。在骂詈语中时常出现“狗、猪、鸡、猴、狼”等耕牧地区的动物,是对其生活环境的客观体现,其拟物类的骂詈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动物类:畜生,狗(狗腿子、死狗、狗牙子、狗娘养的、狗日的),猪(猪头三、猪脑子、五爪猪、猪头八),狼(咧嘴狼、白眼狼),龟(王八蛋、缩头龟、王八羔子);
实物类:屁(放屁、狗屁、屁眼),尿(撒泡尿照照自个儿),屎(狗屎、吃屎去),东西(狗东西、鬼东西),木头(木囊),翘尾巴,翘辫子,菜,饭桶;
鬼神类:鬼(丑鬼、死鬼、命鬼、鬼头鬼脑的),神(游天大神),妖(妖精、老妖怪、狐狸精);
特色类:鸡脑子,鸡屎的,孬熊,噎熊,狗皮糙,猴喇眼,活逗猴,干猴精,讪精,瓤派货,白铁,北瓜,胡大胡二,杂花,包衣,搪像。
另外,降格类的骂詈语有以下几种。
等级比较类:黄毛丫头,旮旯的,讨饭的,乡巴佬,二百五,愣头愣脑的,二愣子;
缺陷类:孬子,聋子,毛病,缺心眼,神经病,剁头的,杀千刀的,没 用的;
特色类:寨子,侉子,诌得子,二姨子,痴儿八呆,痴不楞东的,痴货,孬日八西,八货,八五,八不达五,呆了八西,邋杂,癞寨,洋货,皮脸,癔癞,格念,董董货,阿哒货,混沌子。
大别山地区拟物降格式骂詈语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词义丰富。例如“狗”,或为恶势力的帮凶,“你就是他的狗腿子”;或为人的懒惰,不领情,“睡得像死狗”“别像死狗一样,就知道装”;或为对调皮小孩的骂称,“你谁家狗牙子啊”;或为极度不认同别人的言行,“你写的狗屁不通”。其次,独有的拟物降格詈语。如“侉子”,在北方多指农村人贬低城市人,在安庆太湖一带则指人不注意个人形象,衣着邋遢;在安庆地区,“白铁”指别人很笨,类似于“白痴”,“这么简单的都不会,你真是个白铁”。又如六安的“董董货”“阿哒货”多骂他人傻、笨,“这点事都做不了,你是董董货啊,还是阿哒货啊?”
族群类骂詈语大多针对他人的氏族、宗族进行侮辱,是一种较为狠毒的骂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祖先类:老坟断烟火,操你祖宗十八代,日你祖宗;
仁孝类:不孝子;
子孙类:瘪肚子,断香火,切 的;
特色类:轴头(轴头货),促寿的,匏子打眼的,弄,害人根的,野人偷的。
其中,“轴头”和“促寿的”是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詈语。六安地区的“轴头”一般针对不听话子女、晚辈,“你怎么这么轴头!”“怎么养了你个轴头货?”安庆地区的“促寿的”一般解释为缩短寿命,用作詈词指短命鬼:“小心你不得好死,促寿的!全家死光。”
骂詈语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词汇类型,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每一种骂詈语都是在一定审美心理、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在类型讨论的基础上再度分析其文化性,对揭示骂詈语的文化内涵有着更为独特的意义。
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东方所强调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普遍的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创造力”。生殖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为东方文化的特点之一。在生殖崇拜的上古时期,与生殖有关的词语成为骂詈语的可能性很小。随时间推移,这些词语发生了语用上的转变,从生殖指称词嬗变为詈词。“最初被视为禁忌,是因为它的指称功能。然后这个逐渐转移为发泄情绪的用途,失去了原来的指称意义。”进而从神圣跌入低俗、隐讳。另外,始于蛮荒时代并延至满清女真人的部落征战、人口掠夺,胜利者多是杀戮男性,占有女性。地球上雄性主宰的动物世界,普遍存在着雄性间决斗,最后胜利者占有族群雌性的现象。此类基因的影响使男性用生殖类语言骂人似乎更能震慑种群,彰显雄性的英武与强悍。
从禁忌语的骂詈动机看,从崇拜降到为人不齿的地位,骂詈者利用这种指称转变所产生的社会“默契”,用贬低、侮辱的态度来对待这份公认的“神圣”,使愤怒的情绪得到宣泄,从而使被骂者陷入尴尬。
与动物、实物、鬼神相比较,多数国人都有“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观念。等级文化自古以来就在人与人之间萌发,出于贬低和辱骂的动机,会将谩骂的对象比拟成较低等级的事物或人,从而达到对人的羞辱。另外,对人的身体缺陷或性格问题进行咒骂和嘲讽,也是对生命本体的歧视。拟物降格类的骂詈语在“人本位”观念下,或以实物、生物的比拟为嘲讽,或以生理缺陷、性格问题为歧视,将个体降低为易受人鄙夷或“非常态”的对象。
在其他生物或没有生命的实物面前,人类显得高高在上,重视自身的存在和价值,若某人被比拟成非人的事物,即是对他的一种贬低,可能会产生羞辱或者愤怒感。如,“你这个东西,不是玩意儿”。从鬼神一类看,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先民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鬼神”由此产生,同时将鬼神的世界分为地狱和天堂,并以此要求世人积德行善。只有乐行施善直到功德圆满,死后才能进入天堂,而奸诈阴险小人则会坠入地狱,备受煎熬。因此,人们希望死后可以进入天堂,也不想成为孤魂野鬼。骂詈者使用拟物类詈词对他人进行攻击,就是用言语将被骂者打入地狱,变成为世人所鄙夷的形象。
在安庆和六安农村的传统观念里,人们对性格有突出问题的人或者身体有缺陷者有少许歧视。人们总希望可以更多地显现正常人的元素,很少有人能接受自己被他人列入非正常者的行列。在日常骂詈中,将正常人拟为非常态时,被骂者会感到羞辱。虽然随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有身体或性格缺陷的人会有态度上的改变,但“人本位”下的“完人”的思想却依稀存在,降格类詈语就抓住了此类心理。
中国自古至今都恪守着血缘基础的宗法制,以这种方式确定嫡庶亲疏,秩序长幼,并以此为关系准则分割社会地位与权力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16]。崇拜、敬重祖先,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安庆和六安地区的多数百姓世代劳作,他们的生活往往在一山一水间进行,各村的组合大都以同宗同族为渊源,长幼有序,尊老有别。宗族地位的显要,不仅体现在建祠修谱等外在形式上,更蕴含在个人的行为方式中。宗族,对外而言是一种关系的认同,对内而言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涉及到集体的利益。宗族中的三个核心名词——“祖宗”“子孙”和“孝”,也就成为伦理孝悌的关键。“祖宗”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就是精神支柱,“子孙”涉及家族延续的问题,而“孝”则是维系“祖宗”和“子孙”的纽带。
鲁迅先生说过“惊异于国骂之博大而精微:上溯祖宗,旁连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性,真是‘犹河汉而无极也’”[3]32-33。 针 对 族 群 的 辱 骂 则 成 了 骂 詈 语言中的典型和代表,其中也不乏“他妈的”一类的“国骂”。出于辱没和贬低的目的,对宗族进行攻击,不仅是对精神支柱的摧残,更是对家族命脉的一种诅咒,亦能宣泄情绪。
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使安庆、六安一带的特色詈语处于渐趋消亡的状态,熟知本地区特色詈词的民众也日渐减少,这给收集特色詈词带来极大的困难,以上举例只是本地区特色词中的冰山一角。同时,人们对詈语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不屑谈及的心态普遍存在,因而采集的词语缺乏系统性。作为一种情绪状态的言语表达,骂詈语有个人化的语用倾向,选用何种类骂詈语因人而异。另外,随着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流行,一些辱骂性的词语或表达形式如“TMD”“ 你妹”“卧槽”等词语,慢慢地进入大众视野,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传统骂詈语的使用范围。但是,骂詈语的心理图式却并未有太多改变,依然以贬低和嘲讽为预期,损伤他人的“面子”,达到情绪的宣泄。其中,禁忌语异于通俗、大众化的现代詈语,更多地带有原始骂詈语的特点。
当然,骂詈语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必须有习得的语言环境,与其使用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研究其文化内涵,对了解地区的审美心理、价值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传统詈语在网络语言的冲击和普通话的推广下,开始走向消亡。挖掘区域性的传统詈语,了解詈语的现状及独特性,对保留方言语音、词汇档案资料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剖析骂詈语的文化内涵,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有一定的意义。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78:158-158
[2]汉语大字典编集委员会.汉语大字典:九卷本[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0:4212-4212
[3]鲁迅.鲁迅作品精选丛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32-33
[4]江结宝.詈骂的构成与分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01-104
[5]江结宝.詈骂的动机和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7-71
[6]周江峰.“兔崽子”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16-18
[7]杨琳.龟、鸭、王八语源考[J].中国文化研究,2006(2):75-87
[8]刘福根.秦汉詈词分类考察[J].浙江大学学报,1997(4):127-135
[9]许利英.《镜花缘》的詈骂语言艺术[J].修辞学习,1996(2):26-27
[10]李玫莹.《水浒全传》中的骂詈语[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59-61
[11]张礼 郭祖彬.从王朔的小说看丰富多彩的詈语世界[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99-102
[12]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208-209
[13]翁 飞.安 徽 地 域 文 化 的 特 点 [EB/OL].(2013-07-12)[2015-5-28].http://www.ahage.net/cul/28456.html
[14]黑格尔.美学: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0-41
[15]韦津利.脏话文化史[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8:40-41
[16]康子兴.宗法制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2):14-17 (责任编辑:胡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