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 白莹 陈明慧
2012-2014年民办本科院校德语论文递交及答辩情况分析
李田 白莹 陈明慧
本研究选取了2012-2014届80名德语本科毕业生,跟踪其论文写作和递交过程,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本研究以递交情况作为分析基础,试图从更深的角度揭示民本院校德语本科论文在写作和递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反思德语专业本科学科建设,提出对于德语专业部分课程的改革意见。
德语论文 论文递交和答辩 学科建设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与答辩是大学德语本科毕业生毕业前的一项重大教学活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大学本科教育的必要环节,然而其现状一直令人担忧。一直以来高等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论文写作递交过程当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各个学院对于学生最终作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大部分专业,例如德语本科专业开设了相应的论文课程,希望提高学生论文撰写的质量。但学生在写作和递交过程中还是显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单单是靠几周的论文指导课程而能够解决的。
首先,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大学四年的知识完成最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显示出学生在某些课程,特别是阅读理解、写作课程上部分知识和能力的薄弱。众所周知,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对文献资料的大量阅读是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虽然学校在学生学业的后期安排了论文指导课程,教师对如何迅速地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或提示,但是阅读训练的过程是在大学前三年的阅读课程中完成的。
在跟踪的80名学生中,8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选题和写作过程中遇到阅读困难,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常不知如何应对大量的文献,且阅读速度慢;40%的学生表示,在所选文献资料中关系到自己论文题目的重点篇章看不懂,不理解。而在写作的过程中,仅仅从论文题目和大纲就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对驳论文写作目的不清楚或不知道什么叫“论”,怎么“论”。即使在论文课程中老师讲明了论文需要有论点、论述和分析过程,甚至分析了一些论文的结构和内容。但学生在遇到自己写作时,至少4%的学生在选题定题时,论文题目显示为说明文,如:德国青霉素的使用状况,德国国旗的由来等;33.8%的学生在初期定论文大纲时显示为发展史,介绍类题材,如:研究德国某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大纲各个章节定位该汽车公司的发展史。
其次,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写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正确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在调查的80名学生中,40%以上的学生对论文原文献资料的抄袭程度太过;对论文的修改不仔细不认真,对指导老师重点要求修改的地方敷衍了事,声明修改不了;对于学院给定的格式要求懒得对照修改,喜欢把自己的论文文字拷贝到其他同学的论文上,造成一个同学格式有问题连带十几个学生犯同样的错误。笔者究其原因认为,这种学生对毕业论文忽视的态度,恰恰是民办院校学生对于毕业就业“重视”。笔者对部分2014届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式调查,从谈话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抓住现有的见习期工作比毕业论文的写作重要。谈话中的学生认为,“现在就业那么难,民办院校的本科生不如公办院校的学生那么好找工作,好不容易单位给你一个机会实习,说不定将来还会留下来,所以要好好珍惜机会”;“学校不会卡我们毕业生的,怎么都会让我们毕业的”等。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迟迟不对论文中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改,拖延返回修改稿的时间;更有甚者在答辩的前一天回校递交修改稿,要求指导老师必须在答辩前改完。
从2012年到2014年的毕业论文指导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此种拖沓不交论文修改稿的情况越演越烈,学生对指导教师“不回应”的态度也越来越坚决。而民办本科院校的领导层基于某种原因也不宜对此类快毕业的学生作过多处理,只能督促指导教师配合学生指导论文工作,从而指导教师在两方面的压力之下,经常在答辩前夕承担过重的论文指导工作。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和承担使得指导教师在答辩前后,在教学工作和论文指导工作之间往往疲惫不堪,陷入两难境地。
最后,在论文答辩的重要环节中突出地显示出学生对自己的答辩内容不熟悉,不了解,或了解的不够深入。例如,某学生研究德国鲁尔区的工业发展变迁,答辩过程陈述较为流利,分析也比较到位。但突然被答辩老师问及德国鲁尔区在德国的哪个联邦州时却哑然失声。在答辩过程中显现的其他问题还有,学生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学生听不懂问题,无从作答;口语表达能力太弱,陈述表达论文内容的时候因为前期准备了大量的工作表达还比较清楚,但在重要的答辩环节时学生往往语无伦次,答辩老师只能通过部分重点单词的表述来确定学生是否了解或熟悉自己所研究的问题。
德语本科毕业论文是一种定性考核。从论文题目的拟定,大纲的确定到论文的写作、答辩,整个过程的质量和论文水平的高低体现出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差异,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本学科专业建设水平。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单单靠短短几周的论文课程是无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本专业最后一份综合考核的,因此提出建议,对于民办院校德语本科专业部分的教学规划和课程进行深入改革:
第一,从教学规划上进行改革。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德语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基础有所不同。学生从大一开始以零基础学习德语,按照传统的中国式教学理念,基础语法最为重要,师生对其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其他专业课程。现在部分民办或独立院校德语本科专业公共课程课时所占比例较大,本身挤压了不少专业课课时,为重视基础德语课程建设,基德课程的课时往往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像写作课程本科前三年也只挣扎在刚刚进入中级写作的范畴内。老师天天讲语法,学生时时学语法,甚至开设了专门的语法课程,结果大部分学生的语法学习并未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对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学院应大胆地进行教学规划改革,加强写作类应用课程的比例,如写作课的比例,多写多练,让学生在多动笔的过程中实践所学的语法知识。
第二,对某些专业课程改革其教学和考核方式。比如阅读课,此课程不能单单只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要多引入课外知识的学习,在德语阅读课程中多指导学生读一些除课本以外的小论文、科技类文章。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要积极改革阅读课程的考核方法,适当的时候可以以递交阅读报告的形式对课程进行考核,而不一定要以开卷考试的方式考核。
第三,加强对听说课程的重视,主张对听力口语课程在德语初级教学中的合并。近几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民办院校加强了对德语口语听力课程的重视。但是单单以一周2学时的口语或听力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是不够的。听力和口语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除了能够用德语自由表述见解之外,在交流方面,先听懂对方的表述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对于民办高等院校德语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笔者提出应合并德语听力和口语的课程,加大学生的课程练习力度。在高年级的课程中再适当进行专项课程的练习。此外在其他高年级专业课程的改革中,可以适当以作报告的形式进行部分考核,一方面考核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考核德语口语表述能力。
总之,从2012年到2014年近三年的德语论文写作和递交情况可以看出,学院仅仅在学生学习的最后时段开设学时不多的德语论文写作课程,并期望让大四学生写好顺利毕业是有困难的。学位论文的书写是考核学生整体四年的学习效果。论文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在交最后一份“综合大作业”时提供帮助和指导。而学生想要顺利完成这份“大作业”需要其四年所学的扎实的知识作为基础。
随着近几年社会对大量外语类人才需求的转型,民办高等院校除了要时刻关注需求变化,制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更要对各个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灵活改革。只有通过改革,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扩展眼界和知识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专业学习的能力,才能期望在学生递交毕业论文时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态度认真,才能最终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校人才。
[1]孙文抗.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4,(3).
[2]刘梅华,刘世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的过程、挑战与应对策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4).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