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鹏,谈光华
(1.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3; 2.徐闻县实验中学,广东 徐闻 524100)
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及复兴前景
王会鹏1,谈光华2
(1.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3; 2.徐闻县实验中学,广东 徐闻 524100)
通过全景式地梳理世界社会主义及左翼运动的脉络,可以发现在经历过东欧剧变冲击以后,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正逐渐从沉寂中走向复苏。21世纪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景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非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或左翼运动的影响力;三是发达国家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凝心力。
社会主义;探索;复兴;改革
20世纪后半叶,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西方从政界到学界弹冠相庆,欢呼共产主义梦魇终于终结在20世纪。日裔美籍学者弗拉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写道:“西方民主很可能是人类社会文化演变的最终阶段,也是政府管理模式的最终形式。”这就是共产主义的“历史终结论”。然而,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历史终结论”不攻自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在低潮中复苏,21世纪将如何演化和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前东欧国家:阵痛过后,影响仍存
1.俄共
俄共由盛转衰。苏联时期,拥有近2000万共产党员的苏联共产党,在8·19事件后,以其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和叶利钦颁布“禁共令”而自行解体。随后,俄共于1993年2月举行重建大会,选举久加诺夫为党的领导人,1993年12月12日大选中,俄共得到了12.4%的选票和65席杜马席位,成为议会第三大党。
俄共的分裂。俄共重建时,党内有三个派别:第一派是由谢列兹尼奥夫领导,他们带有社会民主主义思想,主张和平道路,赞成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起来;第二派称之为列宁派,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释批判世界,完全否定私有制,认为无论土地还是其他资源都只能是全民所有,只能实行公有制;第三派为久加诺夫领导的国家爱国主义派,该派认为俄罗斯有其独特的斯拉夫文明,不应该属于西方文明或欧洲文明的一部分,应根据俄罗斯的实际进行改革[1]319。
俄共的未来走向。在理论和政策主张方面更加务实,它接受了政治多元化、意识多元化的现实,吸收了民主社会主义的一些价值观,把党的标志改为镰刀、锤子和书,并把“俄罗斯、人民政权、劳动、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口号。在实践中俄共积极吸收新党员,力争每年吸收10万新党员,培养党员的后备干部。俄共还积极恢复少年、青年、妇女、工会组织,争取各阶层的支持,扩大群众基础。从目前来看,俄共不会在俄政坛昙花一现,因为它有严密的组织,成熟的纲领,它的前景取决于自身建设和理论的创新性,取决于它的政策主张能否可以解决俄罗斯现实性的问题。
2.东欧国家
东欧剧变后,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在右翼白色恐怖打压下,有的国家如罗马尼亚、波兰、南斯拉夫分离出去的巴尔干诸国,共产党的活动基本销声匿迹;有些国家如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恢复了活动;有的国家存在几个共产党,其政治主张、理论基础有的离传统共产党近一些,有的离民主社会主义近一些,像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共产党其政治主张更接近本国国情,在本国有一定的影响力。由于东欧深受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剧变前有的共产党由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来,剧变后有的共产党转变为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它们总结经验,针对右翼执政政策失误,提出适宜的政策主张,深得选民欢迎,形成与右翼势力轮流执政的局面。
(二)西方发达国家:举步维艰,积极探索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力量也遭到严重削弱。1991年11月,英国共产党宣布“共产主义时代已经结束”,改名为“民主左翼”,芬兰共产党、瑞典共产党、丹麦共产党和希腊共产党也纷纷把共产党更名为“左翼联盟”。荷兰共产党于1991年6月宣布解散,其党员大部分加入了“绿色左翼”。意大利共产党在东欧剧变前是西欧共产主义运动的主力军,其党员人数高达150万,东欧剧变后发生分裂,多数派把共产党改名为左翼民主党,并申请加入社会党国际,完全倒向民主社会主义阵营。西班牙劳动党则宣布加入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法国、葡萄牙、希腊共产党人数比东欧剧变前大为减少。美国共产党尽管是合法政党,但党员人数仅约8000人,其政治影响力甚微。日本共产党党员人数约40万人,组织很严密,参众两院占有多个席位,有一定的影响力。
面对变化了的当代资本主义,顶住压力幸存下来的共产党总结历史教训,对传统理论纷纷提出调整:一是主张走“超越资本主义”变革道路,他们主张通过民主的道路、通过对资本主义辩证的否定、变革、改造现行资本主义道路达到社会主义。二是突出民主、自由、人权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他们认为苏联模式扼杀了民主和自由,从而蜕变为“国家干涉主义”、官僚主义。三是革新传统理论。他们认为,共产党不仅要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必须代表其他社会阶层、特别是工薪阶层的利益。四是主张社会主义要“实行社会所有制”和“民主的计划”。他们所说的公有制是指“主要生产资料属于全社会所有”,而不是“国家所有制”,要求“民主制定计划”,反对“国家干涉主义”[1]841-843。
与西方共产党活动举步维艰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左翼学者活动异常活跃,掀起一浪又一浪“马克思热”。西方学者组织了几次国际学术会议,在巴黎召开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纽约召开几次社会主义学者大会,很多高校开设马克思学说课,《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很受热捧。西方共产党与左翼力量加强协调和沟通,“西欧左翼联盟”就是他们联合的产物,主持和参与了几次国际会议,涉及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认识、关于国际联合斗争、关于西欧就业和反失业的政策和主张,成为西方共产党和左翼力量反资本主义的重要平台[2]210-219。
(三)发展中国家:基础薄弱,亮点频现
在亚洲,尼泊尔国内存在两个共产党组织:尼共(联合马列)和尼联共(毛),前者主张通过议会道路执政,后者主张武装夺取政权。尼共坚持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尼泊尔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它们都做过执政党或正在做执政党,在国内有相当大的影响。印度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60年代,受中苏大论战的冲击,分裂为印共、印共(马)和印共(马列)三党。印共(马)力量最强,拥有党员80多万,是非社会主义国家党员人数最多的左翼政党,是印度议会第三大党,在印度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提出“有印度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张。
在非洲,南非共产党1921年成立,从20世纪50年代起被剥夺了合法活动地位,经过长期斗争,于1990年获得合法地位,它与非国大保持良好的关系,在1994年5月大选中帮助非国大竞选胜利,它的一些领导人在非国大领导机构中任职。现在,南非共的影响已经扩大到南非的内阁、议会、工会、新闻界、学术界,南非的国内政治议程多半是参照南非共产党的设计制定的。
在拉丁美洲,拉美左派举办的“圣保罗论坛”和“世界社会论坛”是世界左翼活动的重要平台,在推动拉美地区共产党与左翼的联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新自由主义把拉美拖入了困境,导致拉美政治形势向左转。目前拉美国家有十几个左翼政党上台执政,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所倡导的“21世纪社会主义”,在拉美国家具有一定影响。
(一)中国:中国特色,耀眼全球
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集体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中国没有现成的模式,只能以苏为鉴,由于苏联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与中国的国情不一样,在照搬苏联经验时,毛泽东发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试图进行克服,由于当时国内国际环境,以及“左倾”错误的干扰,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些成就,比如初步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但也遭受了像十年“文革”这样的重大挫折,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在思想战线拨乱反正,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为了实现现代化,实施“三步走”战略,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续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认识,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实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文化上实行中国特色文化体制,形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现代化建设格局。经济成就显著,综合国力上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变化了的国内国际实际,提出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提出未来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3]163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担当起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精心绘制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从推动科学发展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到正确处理国际关系,从加强党的建设到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再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二)越南、老挝、古巴:锐意改革、积极进取
越南于1986年越共六大后积极实行革新开放,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在经济上初步建立起遵循社会主义方向、在国家管理下的、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多种经济成分的商品经济模式。在政治上实行“党领导、人民做主、国家管理”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步子比较大,比如,第一,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规定70岁的领导人都要退下来。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第二,完善选举制度,推进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国会代表和人民议会代表的选举原则是普选、平等、直接和无记名投票。由于实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比较符合实际,政局比较稳定,经济始终保持在6%以上的高增长率,仅次于中国,成为东亚经济的又一亮点。
老挝人民党于1979年举行的二届七中全会对经济工作进行了反思。党的总书记凯山·丰威汉提出党的干部在进行生产关系革命时,要“考虑到目前老挝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承认急于消除资产阶级私营经济将造成生产力下降”。1986年11月,老挝人民党召开了四大,这是一次被认为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大会。会议纠正了过去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思想,这次会议对建国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认为党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存在主观、急躁思想;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存在过分集中、官僚、统包和不充分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因此,以四大为起始点,老挝革新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经济增长显著。
古巴由于历史上同苏联、东欧关系比较密切,东欧剧变后,古巴工厂几乎全面停工,居民停水停电,基本消费品匮乏,经济危机空前,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幸灾乐祸地说,他已听到“古巴大厦即将倾覆的吱吱作响的声音”。[4]201在古巴共产党的领导下,1993年,古巴开始推行“稳步的改革开放”。古巴改革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古巴领导人说市场因素可以利用,但是古巴不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古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跟中国不一样,比如美国和古巴没有外交关系,美国还在封锁古巴。第三,古巴强调“平均”“公正”,强调“全民免费教育”和“全民免费公费医疗”。由于古巴的国情及所处的地理位置,改革在古巴呈不可逆转之势,将会继续保持谨慎而缓慢的改革步伐。
(三)朝鲜:先军政治,改革缓慢
朝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济出现停滞,东欧剧变,经济雪上加霜,不得不稳步改革。农业上,改变“分组管理制”,实行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放松对农贸市场的限制,允许私人、小集体、国营商店到市场出售商品。2002年7月1日起,朝鲜开始推行工资和价格改革,调整价格体制,大幅度提高粮价、物价与工资水平。朝鲜以设立自由经济贸易区、加工和贸易保税区与经济特区等形式实行对外开放。由于朝韩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的紧张局面,为了避免重蹈西德吞并东德的覆辙,朝鲜重点加强国民思想教育,坚持主体思想和先军政治,朝鲜改革开放的力度很小,严峻的经济形势一直没有缓解。2011年12月,金正日逝世,金正恩继任朝鲜最高领导人后,朝鲜局势多有动荡,至今未有系统的、成型的改革方案问世,部分领域甚至出现加紧管控的措施,未来朝鲜向何处去,有待观察。
(一)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现存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顶住了东欧剧变的冲击,都在探索本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由于除古巴以外这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前资本主义形态下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如何更好地将马克思基本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应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这把双刃剑,这都是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
当今世界,“一球两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推行全球化,凭借互联网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对现存社会主义国家构成现实压力。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比较快速实现现代化,能否让本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能否实现国强民富,赢得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在本国的生死存亡,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世界的生死存亡。邓小平曾经说过,只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世界上就有1/5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不能说失败。而今,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崛起,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的优越性更加凸显。
(二)非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左翼运动的影响力
社会主义意味着在社会占有的基础上高度自由、平等、公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些有识之士,研究马克思,相信马克思,甚至为马克思所设想的新社会而奋斗。这些社会主义或左翼运动要想增强影响力,在本国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就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外,像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绿色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流派,尽管与科学社会主义有本质的不同,但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都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三)发达国家中社会主义因素的凝心力
资本主义从它的产生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以及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5]275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发生了巨大变化,如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资本由私人所有向社会所有转变;阶级结构方面,形成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社会分配方面,实行二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社会保障方面,实行高福利的保障制度;在社会管理方面,赋予公民一定的权利。这些孕育着社会主义因素的变革,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渗透力和向心力,为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这正是21世纪社会主义光辉前景的强大内在驱动力。
[1] 李慎明.世界社会主义纵横[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陈学明.苏联东欧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趋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胡锦涛.十七大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 关志钢.世界社会主义纵横[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郜春霞]
Situation of the Socialist Movement and the Revival Prospects
WANG Huipeng1,TAN Guanghua2
(1.RailwayPolicecollege,ZhengZhou450053,China; 2.XuWenExperimentMiddleSchool,XuWen524100,China)
Through panoramic combing the world socialist and left-wing movements,we can find the worldwide socialist movement is gradually recovering from the silence after the impact of the radical social changes in Soviet and East Europe. The prospects of the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depend on the following factors: the first is the attraction and appeal of existing socialist countries; the second is the influence of the non-socialist or left-wing National Socialist movement; the third is socialist's coagulation factor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ocialism; exploration; revival; reform
2014-12-16
王会鹏(1986- ),男,河南南阳人,铁道警察学院政教部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18
A
1671-8127(2015)01-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