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正迁移

2015-04-10 06:52王改莉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母语外语

王改莉

最近二十多年来,在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很多人对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迁移作用产生了很大兴趣。对“迁移”的定义很多。埃利斯(Ellis)把“迁移”定义为“对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B的学习的一种假设”,将定义中的“任务A和任务B”分别置换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就是语言迁移。[1]最有影响的是奥德林(Odlin)的定义,他给语言迁移下了一个简明精确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 (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2]当母语的语言习惯被运用到目的语中,如果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促进目的语言的学习和应用,所引起的迁移被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相反当母语的语言习惯干扰、阻碍目标语的学习时对其产生的影响则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就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很多学者已经通过他们的研究、测验和亲身教学经历给出了理论肯定。Ellis在1985年提出:“语言学习者应该使用第一语言作为他们有意识的可以借助的资源,从而促进他们的第二语言学习。”本文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为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说明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认知过程

语言学习不仅是对一系列语言符号的识别、记忆过程,还是一个心理认知过程。人类总是试图利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去认识新事物,利用先前的经验和认知结构通过观察、判断和思维来解决新问题。从此角度讲,外语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而信息接受者以往的经历包括期望和所掌握的知识将直接影响信息处理的成败。

桂诗春先生曾指出:外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3]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以前,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母语的习惯规则,并会不自觉地以其为起点来认识、理解和掌握新的第二语言的知识。在缺乏目的语言环境、没有很好掌握目的语言的情况下,学习者会经常不自觉地将母语思维、母语知识、母语习惯运用到目的语的学习中。如果我们一味地强制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使用目标语而杜绝母语,将会违背这种正常的心理过程。杨卫德也认为“学生只有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才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得更快、更好。可以说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学习又因迁移而提高和深化,所以学习与迁移是不可分割的学习心理现象。”[4]

凸显语言共性

英国语言学家 Ellis认为,在所有的自然语言中,存在一些共同的“核心”规则。通过对世界上繁多语言的调查研究,人们发现了许多语法规则。“这些规则构成了普遍语法,而普遍语法则是人类每一种语言特定语法的基础 ”。[5]母语与外语学习过程本质上都是获得一种语言符号系统的过程,只是由于学习者学习的年龄起点、学习时间长短、语言使用环境、认知水平、学习动机及语言自身规则及其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才使得两种语言的学习有了差异,但是语言之间的共性是客观存在和可以被有效利用的。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差异比较大的语言。但是两者在许多方面还是有共同或者相似之处。

在语音方面,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根据发音和使用规则都分成了两种,前者是声母和韵母,后者是元音和辅音。有些英语音标的发音部位或方法和汉语拼音的发音部位或方法相似或相同。如英语辅音[b][p][d][t][k][g]的发音部位和汉语声母b、p、d、t、k、g的发音部位完全形同。英语的单元音[ʌ][ə][i][u]和汉语单韵母a、e、i、u发音部位非常相似。如果学生正确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发音方式和部位,将会有助于其对相关英语音标的学习和掌握。在词汇方面,汉语和英语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分类。表示第三人称的代词都有男、女、中性之分。汉英也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方法,如词缀法、转化法、合成法、缩略法、类推法等。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习者对英语单词的习得。在句子层面,英汉都有很多相同的句子成分,比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等。就句式,也有相同的句式结构如主+谓句。两个语言都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对汉语句式成分和结构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句子成分和句式。

过滤不良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对语言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相反,消极情感,包括焦虑、害怕、胆怯、沮丧、厌烦等,则会阻碍语言的学习。Elsa Auerbach就总结过母语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起到的不可比拟的作用:“用母语教学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已有知识来帮助新的语言的学习,同时也能使其大胆地开口表达自我。这样学生才愿意去冒险、去尝试使用英语来表述,从而克服怕犯错误的心理,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6]

对第二语言的初学者来说,坚持利用目标语上课,当输入的信息量超出了学习者现有的语言理解、接受水平时,将会给他们带来消极情绪,如茫然、失落、恐慌、焦虑等,进而增加其心理负担,最终会影响其对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如果实行全英语授课,有的学生就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等原因而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心理压力和负担,甚至产生焦虑、失落、抵触、厌学等情绪。

由此可见,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我们还需要适当利用母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将有助于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其以轻松的心态进行学习,也会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文化对比传承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基石、产物和载体,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还要了解其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语用失误,有效提高其目标语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母语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会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束定芳、庄智象曾指出:“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些。同样,如果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结构越相近,文化背景越相似,交际能力的正迁移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就越大。”[7]

文化对比可以促进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要将第二语言的文化和母语文化进行对比学习,学习者就必须对母语文化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汉语和英语中有很多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方式,比如: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隔墙有耳(walls have ears),同舟共济(in the same boat)等。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利用母语文化的背景知识就能很容易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些英语表达,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辅助第二语言交际

人们之间语言交际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以期获得相互了解,达到某种预期目的。在第二语言学习和使用中,当学习者的语言需要超出了他现有的语言水平,面临无法用目的语表达、交际的情景时,他便会首先转向母语求救,将母语运用到第二语言交际中,通过夹杂母语的方式来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得语言交际能够成功进行下去,如“Please sit on this凳子”。这就是母语在成功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它可能出现在口头表达中,也可能出现在书面表达中。我们在日常英语口头交际中,以及英语笔记、作业中,时常会发现学生使用汉语词汇或拼音来代替比较难的、生僻的、无法表达的英语词汇等现象。为了成功信息交流、交际的需要,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母语,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交际技巧。

我们并不是鼓励学生在二语学习中使用母语,实施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也不会否认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负迁移作用。研究表明,随着学习者第二语言水平的逐步提高,母语负迁移造成的错误就会越少,母语迁移现象也会出现得越少。如何更好地克服母语的负迁移,有效地利用正迁移来提高二语学习水平,是我们更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俞理明.语言迁移和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2]何声钟等.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10).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85.

[4]杨卫得.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论丛[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232-233.

[5]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201.

[6]Eisa Auerbach.Reexam ing English Only in the ESL Classroom[J].ELT Journal,1987(4):41.

[7]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母语外语
母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母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大山教你学外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