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状况分析与改革探析

2015-04-10 06:25:31梁金荣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高职院校改革

梁金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滁州239000)

高职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状况分析与改革探析

梁金荣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对大学物理课程基础性地位的认识、课堂整体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师专业素质、教材的修订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作为高等院校理工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理论基础是理工科高职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要保障[1].近几年来,高校的物理教学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影响,促使了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的定位有了新的思考,显得尤其重要.

1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1.1大学物理的地位时有动摇,教学中的随意性严重

有些高职院校在修订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留出一学期的实习实训时间,再加上公共基础课教师在专业建设方面参与度不够深入、教育教学定位及方式方法跟不上专业教学改革,有些专业不得不去删减甚至取消物理课程,至使物理课时被挤到了“名存实亡”的境地;这完全违背了教育部所规定的“大学物理是理工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原则[2].物理课时安排很不稳定,时开时停,时多时少,即使是同一个系同一个专业,今年开设明年取消等不平衡的现象.大学物理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如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土木系的建筑工程专业由原来的一学期72学时删减到36学时,用这样少的时间去讲授物理学中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很困难的.直接影响了大学物理知识的传授及素质教育、创新意识的渗透.从而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1.2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高职院校普通物理年轻教师因深造、工作调动,流动性较大.老教师授课与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使用不相适应.另外,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较低,多数高职院校申报省级以上教改、科研项目少.现代化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的变化等等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要与之同步提升与发展[3].在高职院校的物理课程教学中,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而对计算机、多媒体、E-mail通信等现代化高科技教学手段使用较少,教学方法趋于陈旧,与大学物理教学目标不相称,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1.3学生整体物理素质逐年下降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及自主招收政策放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物理素质普遍偏低,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五年一贯制或对口生,没有中学物理底子,知识面太窄.这一状况对高职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做好大学物理教育,才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对大学物理课程的认识不够

大学物理课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一切自然学科的基础,优越于其它基础课程,也对后续理工类专业课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对大学物理这门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因为国内高职院校一般学制只有三年,另外,办学经验和教育资源积累不够丰厚.再加上生源市场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尖锐矛盾,导致高职院校对大学物理课程认识不够.

2.2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兴趣不足

大部分的高职学生物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面广,概念抽象,公式繁琐难理解,学生本来基础就不好,听课感觉就像听“天书”一样,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对这门课程也提不起兴趣,更不愿意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物理这门课程了.

2.3教学内容不新颖,对创新的力度重视也不够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实施教育教学内容上的“创新”首先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对于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因为组建的时间不长,虽然模式上有所创新,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调配与使用,师资力量的薄弱等问题存在,影响了“创新”的力度.另外,物理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不新颖.涉及的知识面广,能删减的课时又少,任务重.有些教师只是为了与教学进度同步,课堂上很少加“课外”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高职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新思路

3.1正确认识大学物理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大学物理是高职院校一门先于专业理论课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所传授的一些物理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系统地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也更好地服务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到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求实的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这是其他课程根本无法替代的物理课的作用.

3.2课程整体设计

3.2.1制定出适合各专业特色的大学物理的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一般是在大一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主要为不同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到基础作用.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各专业人才的市场定位,制定出适合各专业特色的物理教学大纲.其次根据专业课的知识需要选择符合专业特色方向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3.2.2重视中学物理、大学物理、专业课的衔接关系

大部分高职学生的物理基础都相对薄弱,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首先要带领学生复习一些与本章相关的中学物理基础知识,做好铺垫.由浅入深,逐步过渡到大学物理课.再注重“举一反三”中的“举”,与专业课相关联的章节精讲细讲.如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要重点讲授电学,包括静电场的能量、电磁感应、自感和互感等章节,而土木工程系的学生,却偏重于力学方面的讲授.所学习的知识点必须与专业课紧密结合起来.即物理概念、理论的理解,公式的灵活应用教师应该讲透,让学生学得明白.

3.2.3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实行多元化教学,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不一,有自主招生的、职高的或对口的学生,他们接受教育就不同于普高的学生,如学生在职高几年几乎都没学过物理,底子比较薄弱.另外,动手能力不强,在物理课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授课,师生关系基本上是处于单向传输状态,缺乏情感交流与学问探究,没有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教”,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努力把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物理学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研究方法,一些科学家的实验精神和创新意识.

适当地采用多媒体和演示实验教学,采用物理课堂报告、网上答疑、课下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教学环境,尝试改变课堂教学形式,适当压缩课内学时,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小讲座、小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勇于质疑发问.在学物理过程中融入物理学家的思想和物理学史的资料,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掌握大学物理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并应用到相对应的后续专业课中.

3.3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3.3.1课堂教学中应“穿插”物理学史的史料,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史料:如物理学家的生长环境、成名历程、趣闻佚事、实验探索、科学成果等到教学内容中,激发出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对物理概念、公式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3.2引进现代化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媒体,把投影仪、语音设备、录放相机引入课堂,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使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了综合化的阶段.这一方便、快捷高科技的应用,增大了物理课程的容量、密度及加强演示实验的效果,使大学物理课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主动学习,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4考核方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以往考试都是以一张试卷来实现教学情况的反馈.很显然:这种做法并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很难做到把一个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全部用一张试卷测试出来.考试应该以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提高与素质考查融为一体,把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学”、“练习”过程施予一定的分数.如课堂出勤、课后作业、课堂提问、学习的态度、课后思考题等应占综合成绩的10%~30%,期中考试占综合成绩的30%左右,期末考试应占综合成绩的40%~60%,这样做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师的“教”与“学”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脑、计算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大学里,考试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在于教学中能真正地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力的提高等各方面,考试还可以采用专题总结和小论文的形式,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5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的改革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用到物理,到处都存在着物理思想.关键在于物理老师是否善于挖掘高职物理教材内容与其对应专业课的衔接,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实例融入课堂,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的人才需求.

3.6教材方面的改革

针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物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材的 “复杂、难懂、古板、脱节”等弊端,向“实用、新颖、创新、广泛”层面转变,要选择适合于现代化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优秀教材.因此,各专业大学物理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教高职专业的专业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自己编写特色的大学物理教材.做好与各系部、各专业的调研工作,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物理基础知识的相关性与相融性入手,降低课后习题难度,弱化理论推导,围绕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并延伸到实际生活与专业课的衔接层面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4 结语

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目前的高职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方法、考核方式、教材等进行大胆改革,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探索出一条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更好的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振伟.高职院校普通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12):91-93.

[2]杨雄珍,陈浩,陈恒,等.高等院校理工类大学物理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贺州学院学报,2009,25(3):87-88.

[3]秦剑.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分析与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4):52-53.

(责任编辑:李婉)

中图分类号:G712;O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5)02-0097-04

[收稿日期]2014-09-02

[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省职成教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状况分析与改革思路(CCB14012).

[作者简介]梁金荣(1980-),女,安徽灵璧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应用.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Physics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ANG Jin-rong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College,Department of basic,Chuzhou 239000,Anhui,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ollege physics course,discussed the new thought of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s course teaching mode reform.It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by taking into great consideration of the university physics curriculum,teaching methods,performance appraisal,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s revision and reform, and it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llege physics;teaching;reform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高职院校改革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改革创新(二)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物理与工程(2012年1期)2012-03-25 10: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