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5-04-10 05:21罗定市黎少中学赖红玲
师道(教研) 2015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图形创新能力

文/罗定市黎少中学 赖红玲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文/罗定市黎少中学 赖红玲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老师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一、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例如:在应用二次函数研究市场营业员销售的数学应用课上,设计这样的一段开场白:“今天这节课,每一个同学的身份都是商场经理,请问各位经理,你想盈利吗?你有什么盈利的办法吗?”老师把学生的意见归纳为两种:(1)薄利多销。(2)提高售价。老师又问:“降价扩大销售量或提高售价是否一定盈利?为获得最大的利润,应怎样掌握降价或提价的尺度?”随后给出两道似是而非题,引导学生寻找解答。教师创设情境,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能运用发散性思维和跳跃思维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数学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应尝试把数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要有吸引力和新奇感,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亢奋情绪状态,回味无穷。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制作数学模型、借助电脑演示等实验方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5.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要树立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二、引发学生猜想与联想,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

创新课堂教学离不开丰富、大胆的猜想与联想。因此,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引而不发,营造出具体、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猜想与联想。促使他们去观察、分析、去猜想,从而养成善于猜想的思维习惯。

三、激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在教学《实数》一节课时,曾设计了这么一道思考题:“两个无理数之和是否一定还是无理数?”许多同学纷纷通过举反例说明以上结论不一定成立,例如:-+=0,-π+π=0等例子。我鼓励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它不一样的例子。(学生听说还有其它答案,跃跃欲试)不久就有学生举出:

a=0.303003000300003……(相邻两个3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b=0.030330333033330……(相邻两个0之间3的个数逐次加1)

a+b结果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为有理数,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这一问题。你看这不也是一种创新的答案吗?

教后所得: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交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四、引导“后思”,鼓励学生再创新

“后思”,是在解题之后对所解决的问题进行质疑、发展、创新的思维活动,是对问题的再认识。正如伽利略说的那样“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探索中前进的”。所以引导学生“后思”,鼓励学生多渠道尝试一题多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周围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常有: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走访专家、社会调查、问题讨论、现场观察等。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猜你喜欢
研究性图形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分图形
找图形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