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拜成员特质焦虑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机理及干预转归*

2015-04-10 09:41李培培陈青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特质焦虑人格成员

李培培 陈青萍△ 梁 颖 杨 东

①中国.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通讯作者 E-mail:qingping3150@qq.com ②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关于“破坏性膜拜团体”(Destructive cult),经常被引用的定义是1985年,在美国威斯康星举行的教派专家代表大会所作出的定义:“要求其成员绝对忠诚或效力于某一人物或主张,其首领为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通过操作、诱导和控制手段损害徒众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以宗教、文化或其他形式出现的集团或团体”[1]。本文所指的膜拜成员是指加入破坏性膜拜团体并热衷于其活动,同时心理功能有退化的成员。

焦虑是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根据斯比尔伯格的状态-特质焦虑理论,焦虑可以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描述的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暂、强度变化较大、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特质焦虑反映的是个体在焦虑倾向上所表现出的相对持久稳定的个体差异。面对不同的应激源或情景时,高特质焦虑的个体会更多地表现出焦虑情绪,对问题的应对方式也比较消极。中外研究者从遗传、认知偏向、人格、环境等方面对特质焦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往研究者已通过实验证实了社会因素对状态焦虑有影响,个人因素对特质焦虑有影响[2]。

近年来,膜拜研究引起了国内外极大的关注,但多数研究是聚焦在膜拜行为产生的社会原因方面,而对于其情绪活动类型却鲜有涉及。膜拜成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否存在焦虑状态?是什么性质的焦虑类型?焦虑是否与健康水平相关?导致什么样的病理性行为?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帮助?这些都是膜拜研究中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膜拜成员的焦虑类型、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为膜拜成员心理转归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干预应用指导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0-12月,在陕西省某市抽取膜拜成员62人作为实验组,入组标准:①加入膜拜团体并热衷于其活动,每天“修炼”在3 个小时以上者;②对教主极端崇拜,个人生活被教主控制,为教主捐赠钱财者;③个性有变化,拒绝以往的价值观,批评别人的价值观,认知功能局限者;④感情有变化,对家人和朋友情感淡漠,而对“修炼”执着者;⑤经本人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测试者;⑥无严重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阅读书写障碍者。共发放问卷70 份,回收有效问卷62 份(88.6%)。其中男性20 名,女性42名,平均年龄5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14 名,初中15 名,高中23 名,大专3 名,本科及其以上7 名,同时采用与实验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的69名非膜拜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3]该量表由Spielberger 等人编制,主要测量焦虑程度及其类型。第1~20 项为状态焦虑量表(S-AI),用于评定持续时间较短暂、强度变化较大、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第21~40 项为特质焦虑量表(T-AI),用于评定在焦虑倾向上所表现出的相对持久和稳定的情绪特征。采用1~4 级评分制,分别计算S-AI 与T-AI量表的累加分,最小值20,最大值80,反映状态焦虑或特质焦虑的程度。量表信度系数S-AI 为0.88、T-AI 为0.90。

1.2.2 自评健康评定量表(SRHMS)[3]该量表由徐军等人编制,由10 个维度,48 个条目组成,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3 个分量表,量表采用模拟线性评分法,总分越高,表明自测健康水平越高。其生理、心理和社会3 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57、0.847 和0.815。

1.3 统计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主要统计方法有独立样本t 检验、Pearson 积差相关分析,以P <0.05 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膜拜成员与非膜拜人员的焦虑水平比较分析

数据显示,膜拜成员的特质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膜拜人员(t=5.54,P <0.001),这说明膜拜成员存在较为持久性的焦虑体验,具有消极的焦虑特质;在状态焦虑方面,膜拜成员与非膜拜人员比较,未见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各维度的差异比较(±s)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各维度的差异比较(±s)

注:* P <0.05,**P <0.01,***P <0.001,下同

项 目 实验组(n=62) 对照组(n=69)t 44.58±8.36 42.58±10.71 1.19特质焦虑 48.77±7.33 40.87±8.98 5.54状态焦虑***

2.2 膜拜成员与非膜拜人员健康水平各维度比较分析

在自评健康量表各维度中,膜拜成员与非膜拜人员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以及总分上均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膜拜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水平均低于非膜拜人员,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自评健康量表各维度的差异比较(±s)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自评健康量表各维度的差异比较(±s)

项 目 实验组(n=62) 对照组(n=69)t生理健康 118.50±23.66 131.86±21.51 -3.38**心理健康 88.87±18.54 104.80±24.27 -4.24***社会健康 75.16±16.40 86.00±20.52 -3.36**总 分 309.94±45.92 353.36±60.02 -4.68***

表3 实验组焦虑类型与健康水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的相关(r)

2.3 膜拜成员状态、特质焦虑与健康自评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见表3。运用Pearson 积差相关处理膜拜成员健康自评量表各维度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相关程度。数据显示,膜拜成员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得分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以及健康总分呈负相关。其中,状态焦虑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自测总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特质焦虑水平与心理健康、自测总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膜拜成员的状态-特质焦虑水平越高,总体健康水平越低。

3 讨 论

3.1 膜拜成员特质焦虑水平高于非膜拜人员的机理分析

膜拜成员特质焦虑水平高于非膜拜人员,特质焦虑是用于评定在焦虑倾向上所表现出的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反映的是人格倾向。“人格是人行为的基本动力,人格的倾向性决定了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了人对认识和行为的趋向与选择”[4]。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系统中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应该和谐,否则会产生心理冲突进而导致焦虑情绪和冲动行为。膜拜成员由于长期被精神控制,片面地追求空虚幻想的“本我”欲望,同时还有来自“超我”的惩罚,当“自我”功能不足,无法有效调控自己的焦虑情绪时,便会产生不顾及后果的冲动行为,这也是膜拜成员特质焦虑水平显著的原因;由于人格因素所致的特质性焦虑表现出的持久深入性,他们会反应在各种活动与行为方式中,甚至导致一些病理性行为的出现。此外,心理学家Weinberger 提出的压抑者理论,他认为压抑者倾向于采用各种策略避免意识到与他们的自我形象不相容的情感或冲动。压抑者不仅压抑具有威胁含义的记忆,还倾向于使用诸如理智化、否认等神经症防御措施[5]。

3.2 膜拜成员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低于非膜拜人员的机理分析

膜拜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水平均低于正常人员,一些膜拜成员最初就是因为身体疾病而进入膜拜团体的,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方面的表现主要是焦虑情绪、负性认知和无法适应社会的行为。本调查中,膜拜成员往往无法获得社会支持的机会。由此,更会加剧焦虑情绪,引起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被破坏,以至于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导致更多的心理冲突和病理性行为。膜拜问题研究专家佩佩·罗德里格斯指出:“由于人都有规避痛苦的天性,所以就会去寻找解脱焦虑的办法,只是在那种情况下,不同程度上缺少选取适当保护手段的智慧,最后只能跌进将膜拜行为作为排解焦虑的极端手段这样一种陷阱之中[1]。”

3.3 膜拜成员焦虑水平与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

精神动力学认为,自我是理性思维,起作用是指导个体增强现实的适应能力,但膜拜人员为了应对焦虑,自我往往会超负荷工作,尤其是使用防御机制过度,从而拒绝或扭曲现实,导致其形成回避和掩盖矛盾等病态的思维模式,而潜在的心理冲突逐步积累,使人陷入更大冲突的情境之中,由此催生许多生理和社会适应问题,形成病态心理意识。以往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存在着密切关系,人格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6]。本研究的相关数据证实,高特质焦虑的膜拜成员在生活中更倾向于过度使用防御机制,来逃避现实获得虚假满足,并已经形成自动思维模式,进而破坏了人格结构内部应有的平衡,降低个体的社会适应力和机体调节力,而焦虑水平与心身健康之间本就存在共变相伴的关系,最终导致一系列的身心问题[7]。

3.4 援助膜拜成员的心理干预援助对策

国际膜拜研究协会前任主席赫伯特·L.罗斯戴尔指出:“对待那些加入膜拜组织的成员,应该像对待患有心理疾病和感情受到伤害的病人那样给予关怀和悉心照料,而决不是让他们自受其咎[8]。”有学者认为,膜拜问题根本就是心理问题,应该采用心理辅导技术进行帮助[9]。给予膜拜成员心理帮助措施如下:①运用积极心理团体训练改善膜拜成员的特质焦虑。通过团体活动进行情绪宣泄、讨论,彼此启发、支持和鼓励,逐渐改善焦虑性情绪人格倾向,缓解焦虑情绪,继而使膜拜行为得到修正;②提升膜拜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注重卫生保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定期或不定期聘请心理专家开设系列的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向膜拜成员传授心理调适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其掌握科学的自我心理保健和调治策略,提高他们的心理免疫力,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此外,还要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以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前人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10];③帮助膜拜成员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模式,鼓励参加科学健康的工娱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书法、诗歌等,发现、鼓励患者的兴趣、爱好,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培养膜拜成员的健康生活情趣,促进回归正常社会生活[11];④促进膜拜成员的人格转化。在膜拜成员的转化教育中,降低其本我、提升超我、强化自我,尤其增强“自我”解决问题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当膜拜成员的“三我”得到平衡,情绪稳定之后也就容易脱离膜拜团体了。

[1](西班牙)佩佩·罗德里格斯.痴迷邪教[M].石灵,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7-18,159-161

[2]唐宏,刘善玖,李小波,等.大学生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22(1):101-103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8-239,38-39

[4]王晓慧,孙家华.现代精神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8-48

[5]Weinherger D A,Schwartz G E,Davidson R J.Low-anxious,highanxious,and repressive coping styles:Psychometric patterns and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o stress[J].J Abnorm Psychol,1979,88:369-380

[6]吴花林,孙永胜.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29-129

[7]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8]中国反邪教协会、美国家庭基金会.关爱生命·远离膜拜(内部资料)[C].2004:121-123

[9]陈青萍.精神控制论-从临床心理学视角分析膜拜现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0-250

[10]彭虎军,魏书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966-967

[13]何晓艳,许可,杨梅.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53-355

猜你喜欢
特质焦虑人格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特质焦虑在面部表情前注意加工阶段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音乐表演专业大学生的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
大学生特质焦虑、自我同一性状态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