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慧
一直以来试卷讲评课被广大教师评为“最好上又最难上好”的课型。相比较而言,选择题的讲评比较容易操作,教师可就“为什么A对,B、C、D不对”进行分析讲解;而综合题的讲评很多教师都面临同样的困惑——学生答案五花八门,参考答案一看就会,讲评之后屡考屡错。那么,如何讲评综合题?通过多年探索和实践,笔者总结出“五步法”讲评:图文重审—错因评析—变式训练—能力提升—试题质疑。本文以“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卷”第27题为例,浅谈“五步法”在讲评课中的具体实施。
一、原题再现
图1为中国水稻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
(1)水稻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 。南方地区,水稻集中产区与水稻分散产区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单季稻产区与双季稻产区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2)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若大规模种植水稻,将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3)武汉在历史上是我国大米集散地之一。如果在武汉建立国家大米交易中心,请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
(4)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人建议我国水稻集中产区实行休耕制度,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长江中下游地区 地形 热量(3分) (2)大量消耗水资源,加剧水资源供应紧张;大量灌溉,易产生土地次生盐碱化现象(2分) (3)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主产区;市场广阔;地处长江、汉水交汇处,有京广等多条铁路通过,水陆交通运输便利;信息、金融、仓储等配套条件好(4分) (4)可行 理由:保持土壤肥力(地力)(或不可行 理由:人多地少,人均粮食产量低,粮食供应紧张)(2分,理由正确才能得分)。
二、“五步法”讲评的课堂实施(见表1)
三、“五步法”实施的策略及反思
1.课前:诊断考情,精编导学案
讲评课前师生均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教师——精做试卷、推敲答案、预估各题得分情况;及时阅卷、准确统计各题得失分情况和典型错误案例;结合数据再研究试题,诊断学情等。学生——考试认真做题;考后对照参考答案自查自纠,标注试题中的疑难问题等。“五步法”讲评课中,教师还需准确诊断学情和考情,课前精心编制高质量的导学案。借助导学案,学生课前可了解各题得分情况,实现自我纠错、自我巩固、自我反思;课中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流程,做到有的放矢;课后有“案”可依,实现再纠错、再巩固、再提升。
2.课中:自主互动,构建生本课堂
采用“五步法”讲评模式,必须改变传统型“师讲生听,缺少互动;逐题讲解,主次不分;就题讲题,缺少提升;只讲不练,缺少变式;迁就答案,缺少质疑”的课堂状况,课堂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多讨论、勤交流、强互动、促生成。笔者建议课堂可分为三段进行。
第一段:组内讨论互教——建议班级每4~6人组成学习小组,将自查自纠中个人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互帮互助、讨论解决;再讨论核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互学互教,记录仍不能解决问题的题号;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搜集各组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整合归类。
第二段:全班对话互动——教师将归类后的疑难问题进行展示;各小组选取本组擅长的问题,由小组代表上台交流,其它组学生补充、完善,甚至提出质疑,生生互动。
第三段:师生总结提升——针对“全班对话互动”后遗留的主要疑问,教师再讲评、再释疑;对于核心知识点、易错知识点等,师生一起总结规律、方法、思路;对于试卷不完善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自我修正。
3.课后:自主修正,反思提升
课堂结束并不意味着讲评课划上圆满句号。教师应提供导学案的参考答案,学生课后自主修正、完善;对于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教师应重新诊断学情、考情,编制有针对性的二次检测题,在下节课中再强调、再反馈;同时教师应结合学情、考情,反思教学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纠偏修正。另外,对于课堂上无暇顾及的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课后教师应主动及时做好个别辅导答疑工作。
4.反思:活用“五步”环节,关注即兴生成
每道综合题的难度系数有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答题水平有差异,所以教师应结合试题本身和学生考情,活用“五步”教学环节,可增加一些教学环节,如“双基落实”,也可删减一些教学环节,如“试题质疑”,做到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虽然教师课前已设计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但“五步法”讲评中,会出现很多意料不到的即兴生成,包括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创新的思路;也包括发现学生常识的缺乏、知识的漏洞等。这种即兴生成是课堂的新活力,是学生的新成果,教师应及时关注、给予肯定、充分引导、帮助解决。
“五步法”讲评课以生为本,做到题目让学生“审”,错因让学生“评”,变式让学生“练”,方法让学生“结”,问题让学生“提”;重知识更重能力,重方法更重应用,重结果更重过程,重解决问题更重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