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活动教学建议(人教版)

2015-04-10 08:23胡春波
地理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喷壶壶口黄土高原

胡春波

人教社2012版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大体由四部分组成,正文、阅读材料、图表和活动,增加了“活动课文”比例。“活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考题、练习题等,通过“活动”将正文、阅读材料和图表等内容串联起来,“活动”成为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形式。“活动”课文和传统课文有机组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活动”被设计成一个个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独立或合作完成活动过程,最终得出结论。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内容,教材内容共设计四个大的活动: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通过一系列活动将本节主要内容(文明的摇篮—黄土的形成—水土流失原因及其危害—水土保持)联系在一起,凸显地理课程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黄土高原”一节的活动教学建议如下。

活动一: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活动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同时提出问题:说明“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水土流失”埋下伏笔,是对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文明的摇篮)的补充和拓展。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以“信天游”为背景音乐,展示相关图片(黄土高原景观、窑洞、黄河壶口、延安宝塔山、安塞腰鼓、白羊肚手巾、羊肉泡馍等),导入新课学习。通过展示,使师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黄土高原的独特自然景观和浓郁的黄土风情。如信天游—— 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直接关系,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白羊肚头巾——冬春可保暖,夏季防晒,还可擦脸;羊肉泡馍——口味厚重,热辣暖胃,既符合黄土高原的气候又符合高原人的豪爽本质。

活动二: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地理现象

该“活动”的内容与传统意义上的思考题、练习题有很大差异,是对教材第二部分内容(风吹来的黄土)的佐证,同时提出假设(关于黄土的来历,你是否还有其它推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拓展有关“水成说”、“风水雨相说”的内容)。教师可画简图(图1)讲述,也可设计成辩论赛的形式完成。

风成说——见教材P26“阅读材料”。

水成说——认为黄土物质的堆积以流水作用为主,其中包括冰水沉积作用、冲积作用、洪积作用和坡积作用以及海相、湖相沉积等不同认识。

风水雨相说——一种综合性的观点,认为黄土不单单是风成或水成的,而是通过各种作用共同形成。

风成说——证据:①“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②“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③“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其下面基岩的成分不一样”——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结论:“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水成说和风水雨相说未得到广泛认同。

活动三: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

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文理兼顾。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该“活动”可采用实验探究方法,完成相关教学目标。教材P29活动1、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土质、坡度以及降水强度的关系)。课前教师可做好如下准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原因的演示实验器材。抽屉状的木板若干、沙土和黏土、草皮甲(植被覆盖密集)、草皮乙(植被覆盖稀疏)、喷壶甲(壶口漏网细而均匀)、喷壶乙(壶口漏网粗而不均匀)、同样的玻璃水槽若干个、水。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一:草皮甲(植被覆盖密集)、草皮乙(植被覆盖稀疏)和铺满沙土的抽屉状木板3个(课前准备,下同),置于相同角度放好,下面放置玻璃水槽,用喷壶甲(壶口漏网细而均匀)同时均匀喷水,观察3个玻璃槽容器中水和泥土的多少。

思考:水土流失和植被覆盖率有何关系?

实验二:装满沙土和黏土的抽屉状木板2个,置于相同角度放好,下面放置玻璃水槽,用喷壶甲同时均匀喷水,观察2个玻璃槽容器中水和泥土的多少。

思考:水土流失和土质(沙土和黏土)的关系是什么?

实验三:装满相同土质的抽屉状木板2个,按照不同角度(如15°和60°)放好,下面放置玻璃水槽,用喷壶甲同时均匀喷水,观察2个玻璃槽容器中水和泥土的多少。

思考:水土流失和坡度有何关系?

实验四:装满相同土质的抽屉状木板2个,置于相同角度放好,下面放置玻璃水槽,用喷壶甲(壶口漏网细而均匀)和喷壶乙(壶口漏网粗而不均匀)分别同时喷水,观察2个玻璃槽容器中水和泥土的多少。

思考:水土流失和降水强度有何关系?

讨论实验结果:①在同等降水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      ;植被覆盖率越低,水土流失      。②实验四中,在“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        。

完成上述活动后,教师结合教材图6.32及相关文字,把实验结论迁移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上,学生通过上述活动很容易理解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在后面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时,学生很容易想到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四: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思考1: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所了解,假如你是“治黄专家”, 结合图2,通过“望闻问切”,为“黄土高原”把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说“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问题。

思考2:假如你家位于图2的不同位置(挡土坝、陡坡、缓坡),采取什么措施能有效利用坡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增加收入?

学生结合教材图6.36、6.37、6.38、6.39,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方面设计合理的方案(鼓励学生合理设计,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猜你喜欢
喷壶壶口黄土高原
壶口放歌
小喷壶
小喷壶
忆秦娥·临壶口
直倒两用小喷壶
壶口放歌
选举 沸腾了黄土高原(下)
选举沸腾了黄土高原(上)
洒向黄土高原的爱
我去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