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
摘 要:2014年财政部对会计准则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利润操纵手段形成了冲击和遏制。但现行会计准则在某些规定上仍然存在漏洞,不能完全遏制利润操纵行为。本文通过对利润操纵产生的原因以及现行会计准则下企业可能存在的利润操纵手段进行辨别和分析,并对操纵行为的防范与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利润操纵;现行会计准则;会计信息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者、管理者、企业职工、政府部门等其他利益相关者获得的收益与企业的获利水平息息相关,而财务会计信息决定了利润水平,各相关者对企业的亏损或是盈利十分关注。当出现不同相关者之间的效用不一致的情况时,管理层就会操纵会计信息以满足自己的利益而使其他相关者蒙受损失,特别是上市公司用这样的财务信息来吸引甚至误导投资者,危及资金安全。因此,有效识别和判定利润操纵行为,并对操纵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与治理,是现行会计准则下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利润操纵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建立企业良好的外在形象。 资金短缺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有通过建立企业良好的外在形象,才能获得更多金融机构的贷款,同时也维护了本企业的信誉。企业往往会通过会计利润操纵,编制与现实财务状况不相符的会计报表,以获得信贷机构的信任。
(二)业绩考核要求。一般情况下,董事会通过考察企业经营期的业绩来评判是否达到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利润目标。是否达到业绩考核的标准,影响到投资者是否对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业绩满意,并影响相关责任人的薪酬、奖金、福利等。为了达到规定的业绩,管理层可能会进行会计利润的操纵。
(三)获取额外收益。对于会计人员操纵利润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可能:一是利益驱使,被动操纵。管理层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怂恿会计人员操纵利润,并以高额收益回报;二是保住职位,主动操纵。会计人员为了显示个人的业务能力,迎合管理层操纵利润。
二、利润操纵行为的简单识别
(一)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科目识别。简单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科目对利润操纵进行识别:(1)应收账款。如果在会计年度末,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变化较大,极有可能存在利润操纵行为。例如,某公司2014年度营业收入为2250万元,前11个月每月平均150万元,而12月的营业收入却达到600万元,其中有350万元都是由赊销构成的,这可能是企业期末挽救营业利润的结果。(2)其他应收(付)款。一般情况下,这两个科目的金额较小,内容单一。如果出现单笔金额、多笔业务重复且有规律的发生,说明该科目的核算范围可能超过规定的范围,报表使用者应当注意辨别是否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3)预付账款。资产负债表中如果存在长期挂账的预付账款,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已收到相应的货物,但是为了少摊费用而不入账;二是超过一定的期限货物尚未收到,预付账款也无法收回,相关责任人为了逃避责任不进行会计处理。
(二)通过分析财务信息指标识别。财务信息指标不仅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做出经济决策,还可以识别是否存在会计信息造假的可能。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识别:(1)应收账款周转率。该比率的异常下降代表应收款收不回,可能是虚增应收账款的结果;(2)毛利率。该比率一般是稳定的,与行业平均毛利率相差不大,如果某企业在某项业务上的毛利率较同行业明显偏高,可能存在利润操纵问题。(3)资产负债率。通常该项指标是基本保持稳定的,如果相邻年度之间资产负债率变化波动较大,则该企业可能存在利润操纵现象。
(三)其他识别方法。报表使用者应当对企业的审计报告仔细阅读。企业的管理层如果对本企业当年的利润不满意,可能会要求财务部对报表等会计信息进行调整。若出现此种情况,很有可能造成会计报表送达不及时。因此,对报表未能及时报送的企业也应当多加关注。
三、利润操纵手段的分析
(一)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该种手段可分为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个层面是根据现行准则,只有当资产处置、出售等时,才可转回资产减值准备。因此企业可能对近期要处置的资产大幅计提,在处置当年则可使利润增加,以实现变相转回。第二个层面是由于部分科目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仍不具约束,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獐子岛事件”中,公司对存货计提了巨额跌价准备,极有可能掩盖了真实的财务状况。
(二)扩大研发费用的资本化范围。企业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界定,具有较大的自主权,通过将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费用确认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可以达到粉饰业绩的作用。同时,企业也有可能故意拖延研发时间,降低每期的费用摊销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少扣了利润。
(三)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应收账款科目如果超过三年尚未收回,应该计入坏账准备,冲减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而企业可能会故意不处理,长期挂应收账款的账,得以虚增利润。
(四)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企业可能人为编造理由和证据,以适应固定资产折旧的变更政策,从而掩盖真实的利润状况。由于固定资产具有实体规模大、使用年数较长等特点,因此很容易利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的变化进行利润操纵。
四、防范与治理措施
(一)加强规范现行会计准则。 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订,但利润操纵手段的存在,说明仍然存在问题。因此,在规范会计准则时应当注意减少企业的可选择性和主观性,对相关规定的概念和范围加以限制和缩小,以划清界限和责任。
(二)充分发挥政府监督职能。在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本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自主扩大其权力范围,缺乏一定的监督和约束。因此,要加强政府监督职能,大力反腐,避免对地方企业的过度保护和依赖,保证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同时对地方官员的评价应当依据其是否为民众真正谋取利益,而不是单纯地看当地经济是否迅猛发展。
(三)完善治理企业内部结构。完善企业内部结构,建立相互制衡的机制,以达到监督和牵制的作用。同时,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审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不遵循会计准则处理经济业务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予以惩罚。
参考文献:
[1] 陈静.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9,(12):94-97.
[2] 杨佩.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研究[J].商业会计,2014,(15):115-117.
[3] 朱姝.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及其抑制[J].中国商贸,2013,(26):52.
[4] 余艺.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