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绩
北至黑龙江、东至山东威海、南至广东,全国范围的奶农,都在2014年遭遇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打击。
据山东奶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自2014年2月中旬以来,原奶价格已经连续10个月下跌,截至2014年12月,牛奶价格同比下降19.86%,再创新低,但是与国际市场价格相比却仍偏高。
“现在还不是中国奶业最困难的时候,2015年3至9月份将面临更大挑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说。
国际奶价接近腰斩
2014年12月10日,恒天然集团宣布将第四季度固体奶预收价格下调。占全球乳制品贸易1/3多的恒天然的这个举动,又一次在本就伤痕累累的乳业市场投下深水炸弹。
“新西兰、欧盟都是全球最主要的奶源供应地。不过,去年以来,这些地方的原奶价格跌幅已经达到了30%至40%。恒天然这次调价之后,每公斤牛奶干物质的价格从5.30新西兰元下调到4.70新西兰元。这个价格不仅只有2014年5月时的一半,同时也创下2007年后的新低。”李胜利教授告诉笔者。
这对国内市场的直接影响显而易见,“原来一些大型乳企都从村里收奶,现在国际原奶价格比我们低,他们就不收散户的牛奶了,一些散户生产的原奶只能卖给一些小的用奶厂家。”乳业专家张志民说。
直接受到冲击的是国内的奶粉制造商,“对于乳企来说,从国外进口奶源生产奶粉,价格约为每吨2万元,而用国内奶源生产的话,价格约为每吨4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原奶根本没有竞争力,销路很成问题,面临的压力的确很大。”张志民说。
在青海,多家奶粉企业已经歇业,大量库存积压在仓库。
随着我国与澳大利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未来,澳大利亚奶源将更加便宜和便利地来到中国,澳大利亚奶源与新西兰奶源一样,质量优、产量大,而且运费也比欧美的低。中国的奶牛养殖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澳大利亚牛奶的冲击。
作为应对,目前国内多家乳企巨头纷纷在海外开设牧场,然而这对于国内的奶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015年日子将更难过
一边是国内饲料费用上涨导致的成本上升,一边是国际奶价跌跌不休,国内外奶价倒挂加剧。内外交困之下,多名业内专家呼吁,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转型升级,保障奶农利益,才能保障国内奶业的健康发展。
在李胜利教授看来,2015年3月是牛奶消费的淡季却是牛奶生产的旺季,奶粉进口商和乳业集团所囤的奶粉保质期要到了,“他们将大量抛售,这势必将对生鲜乳的价格产生影响,国内外奶价倒挂现象难免加剧。”
因为进口牛奶便宜,国内企业更多用进口奶源,类似年初的乳企停收奶农奶源现象会更多,导致奶农有奶卖不出去,不得不杀牛卖牛。“业界最怕奶农杀牛,因为一头奶牛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养大,到时出现奶荒就麻烦了。”李胜利说。
在专家看来,国内奶农想要在绝境中谋生,一方面必须提高饲养水平,目前我国奶牛平均单产是每年5吨左右,而国外以色列奶牛单产则能达到10.5吨,养殖成本高造成了奶农的低收益。另外也需要国家的扶持,“比如新西兰就一直对乳品行业进行补贴政策,应当可以借鉴。”乳业资深研究员魏荣禄说。
“这样的波动迟早要来,早来要比晚来好,它将倒逼我们加快奶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张志民认为。
牛奶遭遇“大豆之问”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乳制品消费国,人均消费量从30年前不足每年1公斤增加到28.3公斤,乳品行业成为关乎13亿人民生活健康的重要产业。
多位业内专家呼吁,要改变我国乳品逐步被外国垄断的现状,避免重蹈大豆的覆辙(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超80%)。
“现在还远远谈不上垄断,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奶价,会严重左右我们自己的奶业发展。大家目前眼光都盯着新西兰,看新西兰的拍卖价格。定价权的丧失,可能会进一步打击国内乳品行业,引发恶性循环带来的是不可想象的食品安全危机。”乳品研究专家魏荣禄表示。
李胜利呼吁设立原奶最低保护价保障奶农利益,“任何畜牧行业都具有周期性的价格波动。为了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应尽可能避免市场大起大落。在奶价方面,原奶要有最低保护价,保障奶农以及养殖企业的利益,避免奶贱伤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