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5-04-09 16:15:13孙成梅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利巴韦干扰素

孙成梅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慢性丙型肝炎10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n=50)与普通干扰素-2b治疗(对照组,n=50)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有纳差恶心、发热恶寒、身痛乏力、咯痰咳嗽、鼻塞咽痛等症状,对症处理均消失。两组患者少数有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下降,取升白药物应用,恢复正常。观察组脱发1例,对照组2例,药物停用后好转。观察组治疗12周、24周、治疗后24周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088-03

丙型肝炎在临床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发生率较高,约50%~85%的丙型肝炎在感染病毒后向慢性感染转化[1]。HCV感染可诱导肝脏纤维化和慢性炎症坏死,部分并发肝硬化,使肝细胞癌风险明显增加。HCV病毒复制活跃程度与HC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关联密切,重视抗病毒治疗,对控制肝脏的炎症活动和病毒复制意义重大[2]。本文旨在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与普通干扰素-2b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慢性丙型肝炎100例,均为我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患者,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21~72岁,平均(43.7±10.6)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等制定的诊治标准,病毒RAN和血清抗HCV定量持续阳性>6个月。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全部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等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嘱患者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充足,加强营养支持。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腹部皮下注射,300万IU/次,隔日1次,以2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取普通干扰素-2b肌注,500万U/次,隔日1次。治疗前后对血清Tbil、ALT及血清HCV-RNA的变化进行观察。检测肝胆B超、血常规、心电图、尿常规、肌酐、尿素氮、肝功能,每月1次。两组均予利巴韦林口服,依据体重不同,对剂量进行选择,(800~1000) mg/d,并观察副作用。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纳差恶心、发热恶寒、身痛乏力、咯痰咳嗽、鼻塞咽痛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两组患者少数有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下降,取升白药物应用,恢复正常。观察组脱发1例,对照组2例,药物停用后好转。观察组治疗12周、24周、治疗后24周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LT复常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2,4.872,4.236,P<0.05)

3 讨论

丙型肝炎若未正确及时地进行抗病毒治疗,易发生肝衰竭、肝癌、肝硬化等风险,后果较为严重。丙型肝炎可划分为急、慢性类型,急性可完全康复、多有自限性,辅以抗病毒治疗,可避免向慢性肝炎转化。只有对HCV诊断,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均应行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采用抗病毒治疗以对体内丙型肝炎病毒清除为目标,治疗后有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获得者,患者中99%可达治愈[4],故丙型病毒性肝炎以抗病毒治疗为最关键的措施。患者只要无使用干扰素禁忌证,均需行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在近年取得较大进展,具体如下:(1)从标准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到应答指导治疗。分析标准抗病毒治疗方案,包括:Ⅰ/Ⅳ基因型病例予利巴韦林和PEG-IFNa联用,共行48周治疗;Ⅱ/Ⅲ基因型患者予固定剂量利巴韦林和PEG-IFNa联用,行24周治疗。依据标准,对Ⅰ/Ⅳ基因型患者治疗,可获得40%~54%SVR,而针对Ⅱ/Ⅲ基因型患者,SVR获得为65%~82%[5]。在标准治疗基础上,依据治疗应答时间,对治疗疗程进行调节,可使SVR进一步提高。针对Ⅰ/Ⅳ基因型,患者为低病毒载量,在快速病毒学应答获得后,抗病毒治疗可开展24周;针对其他Ⅰ/Ⅳ基因型病例,有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或RVR获得,需行48周治疗;对于Ⅰ/Ⅳ基因型无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和RVR获得的患者,但迟缓性病毒学应答可获得,需将疗程延至72周;针对Ⅱ/Ⅲ基因型患者,为低病毒载量,在RVR获得后,可将疗程缩至16周;针对Ⅱ/Ⅲ基因型患者,RVR未获得,但可获得DVR或EVR,且行24周治疗后,HCV RNA呈阴性转变者,可延长疗程至48或72周。(2)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是对HCV自发或实施抗病毒治疗后阴转预测的重要因子。有研究报道,标准抗病毒治疗效果与IL28B基因多态性关联密切,已引起临床重视。有报道指出,IL28B基因多个位点多态性与临床治疗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但rs8099917和rs12979860关联最为密切[6]。HCV消除与IL28B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不仅对不同人种抗病毒治疗预后存有一定差异可解释,也较好的对同一人种个体不同间实施抗病毒治疗的差异性予以解释,是优化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决定因素,具有较重要价值。(3)分析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DAA小分子抗病毒药物为抗HCV新药研究重点,抗病毒药物的靶点含在HCV受体拮抗剂、NS3/4蛋白抑制剂、NS5A抑制剂、NS5B核酸多聚酶抑制剂等,药物分子中以NS5B核酸多聚糖抑制剂、NS3/4蛋白酶抑制剂研究最多[7]。因此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产生,诱导耐药,并且HCV基因型存在一定特异性,故无法单独应用。两种批准上市的药物,为与SOC联合的三联治疗方案,可使初治、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的SVR提高。但相关研究显示,作用不同靶点的药物联用,可使抗病毒治疗效果提高,耐药发生率降低,故多品种DAA药物的开发应用为研究重点。

临床治疗慢性丙肝患者时以往取干扰素单用,即对肝炎病毒的Jak-STAT、MAPK等信号通路产生影响,促使OAS、PKR等蛋白生成,就抗肝炎的作用进行发挥。另外,取IFN联用利巴韦林,利巴韦林为光谱抗病毒药物,相较单用干扰素效果较为理想。多项研究认为,α-2b或PEG-IFN-2a与利巴韦林联用为抗HCV的有效方案[8]。抗病毒为丙型肝炎治疗的唯一有效方案,即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用,其目的为改善肝功能,对病毒复制产生抑制,使传染性减少;减轻肝组织病变;延缓或减少HCC和肝硬化发生;最终提高生活质量。在新型干扰素中,利巴韦林类似物和新型干扰素类药物,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已行临床试验。通过构建编码IFNα-2b和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基因,并高效在载体中表达而获得,前两期结果显示,具抗病毒作用、半衰期更长等优点。不管是急性丙型肝炎或慢性丙型肝炎,均以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用为标准治疗方案,明显提高了丙肝的治愈率。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利巴韦林联用,为丙型肝炎目前有效方案。利巴韦林与两种干扰素联用,对临床试验进行比较,相较40KD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复发率、12KD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居较低水平,可能与抗病毒辣分子大小及活性诱导的药物分布相关[9]。本次观察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慢性丙肝患者治疗,多可耐受,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行12周、24周治疗及治疗后24周,结果示,两组均有纳差恶心、发热恶寒、身痛乏力、咯痰咳嗽、鼻塞咽痛等症状,对症处理,均消失。两组患者少数有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下降,取升白药物应用,恢复正常。观察组脱发1例,对照组2例,药物停用后好转,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2周、24周,24周后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中,除血中病毒载量和HCV基因型外,感染宿主的影响因素,如肝硬化、年龄、体重、人种、性别、精神状态、脂肪肝、胰岛素抵抗、IL-28B基因多态性、HIV或HBV合并感染等,对PEG-IFNa+RBV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另外,HCV RNA在联合用药后可较快阴转,但病毒学在继续用药中的突破不能避免,SVR获得的可能性较与DAA药物加PEG-IFNa联用治疗低[10]。有报道示,最近相关研究取NS3/4蛋白酶抑制剂BI201335联合应用,患者均获得RVA,期待此研究的后续治疗对DAA药物或联用DAA药物方案加以研究,提供难治性丙型肝炎治愈机会,最大程度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临床需做好影响预后因素的规避,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以保障用药质量,促使临床效果最大程度地改善。

综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显著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陶剑,刘俊,普冬,等.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9): 683-685.

[2] 刘光伟,王春芳,赵文霞,等.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年龄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J]. 广东医学,2013,34(10):1602-1604.

[3] 金瑞,郭新会,黄建峰,等. 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及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25-28.

[4] Xiaohui,Tian,Fei,et al. GCN5 acetyltransferase inhibits PGClα-induced hepatitis B virus biosynthesis[J]. Chinese Virology:English Version,2013,(4):216-222.

[5] 徐庆年,杨宗国,陆云飞,等.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经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19:1797-1802.

[6] 李磊,罗明,杨二娜,等. 慢性丙型肝炎血脂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30): 2961-2965.

[7] 黄雷湘,章必成.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治疗前后血清TIMP-1水平的变化[J]. 实用医学杂志,2012, 28(10):1698-1700.

[8] 袁银会,陈思颖,宁博.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J]. 临床内科杂志,2012, 29(6): 418-419.

[9] 廖柏明,罗光汉,朱海鹏. 不同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92-94.

[10] 杨明,饶慧瑛,魏来. 维生素D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2013,42(23):2791-2793.

(收稿日期:2014-10-21)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利巴韦干扰素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4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家庭医学(2018年8期)2018-10-17 02:10:02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哈尔滨医药(2015年6期)2015-12-01 03:58:19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
河北中医(2015年11期)2015-02-27 13:36:14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