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日东
崇左市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发展探析
□农日东
近年来,崇左市把发展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和促进民族地区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4年11月,全市所有电台都开播了民族语节目,电视台开办民族语节目的比例为广西各市当中最高,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已经实施。全市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崇左是全国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壮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88.3%。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等上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崇左市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效果显著。
(一)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硬件建设取得大突破
广播媒体方面。过去,崇左市与广西各地一样,每个县(含县级市,下同)都开办了有线广播站或广播电台。后来由于设备陈旧,线路老化,投入不足或没有投入,而使部分县级广播站(广播电台)都先后“关门”或“倒闭”。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崇左全市于2013年实现了县县都开办有新的广播电台的目标。其中,停播了8年的扶绥人民广播电台,于去年6月7日以无线调频方式重新开播。据了解,目前广西能够实现县县都开办有广播电台的地级市只有崇左市。
电视媒体方面。与广西各兄弟市一样,崇左不仅市级有电视媒体、县县建有电视台,而且还通过认真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和大石山区大会战广电项目,有关县(市)电视台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由于注重抓硬件建设,着力恢复建设新的县级广播媒体,电视媒体技术设备获得不断更新升级,这使全市广电媒体开播民族语节目有了比较好的硬件条件和载体平台。
(二)民族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基本实现“全覆盖”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思想观念和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崇左开办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电视媒体“微乎其微”。农村壮族群众收听收看壮语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崇左市广电局在2013年4月25日组织有关人员赴靖西参观考察之后,就着手推进民族语广播电视工作。2014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2014年2月7日),市广电局专门向下级下属单位下发了《关于开办和完善壮语新闻栏目的通知》,对开办与完善壮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工作进行部署,提出要求,把开办与完善壮语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作为发展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的“切入点”。特别是2014年7月29日,全区民族语广播影视工作座谈会在靖西召开之后,崇左市狠抓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大推进民族语广播电视工作力度。崇左市广播电台和崇左市电视台先后于2014年8月6日和11月6日开播了壮语新闻节目。至此,崇左“一跃”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每家广播媒体都开播有壮语新闻节目的地级市,电视媒体开播壮语新闻节目的比例高达85.7%。
(三)大幅提升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数量质量
在广播电视媒体开办壮语节目,既要增设该语节目自制、译制项目,添置制播设备,又要“找人找钱找编制”。如此,该节目才能办多、办好,影响力才能增大。为解决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问题,崇左市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在资金、项目和业务等方面予以了资助和指导。市、县党委、政府对该工作都给予重视和关心。这为广播电视媒体开办民族语节目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011年底,崇左市开播民族语节目的仅有宁明县电台、电视台各1家,开设民族语节目各1档。至2014年11月,全市7家广播媒体开播民族语节目达19档,其中天等县电台开播7档、大新台开播4档、宁明台开播3档、凭祥台开播2档,崇左市台、龙州台、扶绥台各开播1档。电视方面,除了扶绥台之外,全市开办民族语节目的有6家,开播民族语节目有13档,其中大新台开播4档、天等县台开播3档、宁明台开播3档,崇左市台、龙州台、凭祥台各开播1档。
市、县广播电视台开播壮语节目后,普遍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有的群众写信到台里表达了高兴和支持之意,有的网民则在网络上发帖表示赞成和拥护。
(四)民族语电影译制放映工作进入“试施行”阶段
建市以来的多年间,崇左民族语电影译制放映工作基本上处于“零”状态。今年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让更多的农村壮族同胞“看懂”电影,在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崇左市克服困难,采取“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方式,“试施行”民族语电影译制放映工作,译制了《天琴》等三部电影。
电影《天琴》由广西电影集团和崇左市、龙州县联合打造,在崇左市龙州县实地取材取景,展现了壮族天琴文化的魅力。作为崇左建市后第一部壮语电影《天琴》于2014 年7月译制完成。在崇左市第四届陆路东盟国际商务文化节电影文化周活动期间,市电影放映机构在崇左城区“试放映”了该影片,受到群众欢迎。龙州县已放映该影片70场,观众达21000多人次。该县还计划放映该影片55场,使片子放映达到125场次。观众看后普遍反映良好。宁明县译制的《寻找刘三姐》《举起手来》两部电影已经“完工”,现正申请办理许可放映手续。目前,崇左市、县都在着手建立“买服务、不养人”的民族语译制机构。全市民族语电影译制放映工作已迈出“试施行”的步伐。
近年来崇左市民族语广播影视工作虽然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要推动该事业进一步发展,还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民族语广播电影电视人才非常缺乏。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学校培养“南壮声音”方面的民族语译制与播音主持人才,因此要在崇左本地找到既能懂得讲“南壮话”、又有播音主持技能的同志相当难。例如,崇左电台为新开办《壮语新闻》广播节目招聘壮语播音人员,结果前来面试的人没有一个达到录用标准。经过“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寻找,最后才物色到2位比较合适的播音员。二是投入不足。发展民族语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在广播电视媒体开设民族语节目,用崇左“本地话”译制电影电视片子,既需要增加有关设备投入,也需要增加编制、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等等。可事实上,目前对该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如某县开办本地壮语电视新闻节目,该县财政仅给经费5000元/年。三是发展很不平衡。这主要表现在,崇左广播电视媒体都开办了民族语节目,但崇左民族语电影电视译制工作非常滞后。目前,崇左市除了完成对电影《天琴》等3部电影的译制外,全市电影电视片民族语译制工作整体上由于受到人才、设备、经费三大瓶颈的制约而处于等待起步的状态。四是认识没有到位。有的同志担心在电台电视台开设民族语节目,与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相抵触;有的认为民族语是“土话”,用这样的“土话”“进广播”“上电视”,不好听、不好看,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需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把发展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提升到地方政府层面进行推进
国家对发展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9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广播影视事业”。“提高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能力,加强优秀广播影视作品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工作。提高民族地区电台、电视台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自办率”。“推出内容更加新颖、形式更加多样、数量更加丰富的少数民族广播影视作品,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国务院、自治区政府还在有关文件中就发展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提出新要求。2014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提出“继续推进广播电影电视民族语译制工程”的工作任务,对现阶段我们发展壮语广播影视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有必要把该工作提升到地方政府层面进行谋划和推进。毕竟,要发展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这不仅需要广电部门去做,而且还涉及民委、民语委、发改、财政、编办、人事、教育等多个部门。由地方政府牵头推进该工作,可以较好地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否则,仅靠一两个部门的力量就显得相当薄弱。
(二)着力加强民族语广播影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崇左民族语是我国多语言中的一种,属于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是我们国家丰富的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广西民族语(壮话)以地处“北壮地区”的武鸣音为准,广西壮文学校多年来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的几万名人才学讲的壮话都是“武鸣话”。右江、邕江以南的“南壮地区”学生进入广西壮文学校学讲的那些“武鸣话”,在他们毕业回到自己家乡工作以后,基本上都用不上。毕竟,崇左等地方的“南壮地区”的群众,大都很难听懂“武鸣话”,他们历来讲的都是“南壮话”,用的都是“南壮声音”。这样的情况说明,要发展崇左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需要培养、打造一支懂得讲“崇左壮话”的广播影视专业人才队伍,特别是播音、主持、策划和电影电视译制方面的人才团队。打造办法,各县(市)可从本地的优秀学生和有关人员当中挑选一些“苗子”委托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本地院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
(三)加大对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的投入
据有关资料披露,这些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过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对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已形成“民族之声”、藏语频率和维语频率3套相对完整的广播频率。其中,2010年10月就开始全天播出18小时的“维吾尔语频率”,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全部频率每天播出时间总计达38小时,比2000年多28个小时。
目前,中央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已经发展成为集传统广播、互联网、移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民族语言传媒,成为党和少数民族群众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电视方面,全国主要民族地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电视播出机构,云南有16家,其中藏语1家、彝语2家、傣语8家、景颇语5家;新疆有61家,其中蒙古语5家、维吾尔语37家、哈萨克语16家、柯尔克孜语3家;内蒙古有蒙古语电视播出机构32家(2008年统计数字)。由此可见,中央级广电媒体对民族语广电事业的投入,是逐步增加的。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地方的民族语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非常好。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大力发展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增加对该方面投入,使之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更快发展,成为讲好壮族故事、传播好壮族声音的一大阵地和重要载体,成为服务好农村壮族群众的桥梁和平台。
(四)增强民族语广播影视的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由于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崇左全市广电媒体开办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推进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关键是在逐步增加节目档次的同时切实把节目内容搞好,不断增大民族语广播电视节目的关注度、吸引力、影响力和收视率、收听率,使播放播出的壮语电影电视片子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为此,应注重把“三贴近”原则切实贯彻落实到壮语广播影视工作之中。开办什么内容的壮语广播电视节目、开办多少壮语广播电视节目和如何开办壮语广播电视节目,这包括译制什么题材的电影电视片子和译制多少电影电视片子,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搞好策划,切实使壮语节目内容贴近壮族群众,反映崇左地域特点、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体现民族特色,聚焦壮族群众关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热点问题。要多从壮族群众视角做壮语节目,突出节目特色,增强节目的可听性和可看性,多译制和播放壮族群众喜爱的壮语电影电视片子,这样,加强和改进壮语广播影视工作才能获得预期的实效,民族语广播影视事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系崇左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