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变,对外国际关系需要调整
“理解中国如何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先了解世界经济格局,了解当前世界经济周期情况以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前所长杨建文对《上海国资》表示。他详解了“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
外因
目前,世界经济处于危机后的过渡期,或称经济萧条期。在萧条期经济一般有两大特点,即商品市场竞争缺乏、资本市场游资活跃,同时存在5大矛盾,即贸易保护与贸易自由、资本短缺与游资充斥、财政平衡与社会福利、经济增长与社会矛盾、新科技革命与市场约束的矛盾。贸易和投资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聚焦。
因此,在后危机时代,大国竞争需要考虑的是,世界政治经济会形成什么样的新格局?形成什么样的新规则?本国会占据什么样位置,能否抢占后危机时期的战略制高点和发展主动权?
对于中国而言,目前的发展需要巧妙规避“美元指数周期陷阱”。这一陷阱的出现来自战后世界体系的重构周期陷阱。十年走弱、六年走强,是美元的基本趋势。回顾历史数据可以看到,美元经济周期呈现“剪羊毛”趋势:美元走强时,美国出现双赤字,即贸易逆差与战争负担;随后美元走弱期,通过资金流向新兴经济;接着再通过出口导向、投资拉动,实现贸易顺差;于是,新兴经济体市场的投资环境会变化,可能出现资产缩水、债务危机和资本外流。比如1970年代的拉美奇迹、1980年代的东亚奇迹,都引发过剧烈的金融风暴。1990年代随着全球制造业中心转移和国际资本市场供给,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但从2010年以来,已有多次小范围危机。中国应以新常态稳住阵脚,以新丝路带动人民币国际化,打破“周期陷阱”。
内因
对内,中国经济正面临转折。
对于中国而言,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到2050年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在这一时间内实现?从改革开放初期到本世纪中叶一共是70年时间,前35年对于中国而言比较顺利,内外互动,有序发展。后35年,内外条件正在变化,中国需要迈过人口峰值、能源资源依赖峰值、生态承载峰值,为了延续现代化进程,实现百年战略目标,必须要形成新的战略应对当前的转折点。
因此,对内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变,对外国际关系需要进行调整。
短期来看,中国当前经济矛盾突出,集中需要解决“两多两少”问题。中国目前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但是这些过剩产能都集中于制造业,即产业链的中端。而这过剩的存在,在于产业链的上游能源原材料供应不足,以及后端市场份额的不足。储蓄资金过多,则表现为缺少投资市场,但这也是经济衰退期不可避免的情况。
中期来看,是要解决协调发展和整体提升的问题。协调发展的问题的矛盾焦点是西部缺少增长的基础性条件,整体提升的问题在于资源、技术、文化上的约束。中国作为一个陆权国家,其与美国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有东、西两条海岸线,而中国只有东部一条海岸线。因此中国需要在西部找到一个出口。
长期来看,中国需要建成与民族振兴相辅相成的“中华经济体”,以及需要提升“动员、组织、配置全球经济资源”的能力,形成“主导、整合、协调全球经济格局”的能力。
当前,需要综合考虑“短、中、长”的结合,寻求“内在发展要求、外部环境条件”的结合。经济转型、战略调整、体制改革,是必然的,而且必须是系统性和战略性的。
在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的同时,对于中国而言,最为关键的任务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能中断。
因此,中国要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博弈技巧、治理能力,避免战略失误,不要失去机会。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是明智的战略选择。持续现代化进程,抢占战略制高点和战略主动权,才能走出中国特色的大国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事关国运,事关大局。中国作为大国,要去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是国际关系铁律。同时也要看到,国际竞争永远是残酷的,不进则退。
中兴战略
任何国家的全球战略,都必须以本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为基础,以本国国家利益为根本目的。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受能源、市场双重约束,需重构大国战略。“东稳,西进,北固,南下”是具体战术,统筹东西两个战略方向,以及海陆两个战略手段的平衡,形成东西联动、海陆互补的有利战略态势。
采取西进应对东移战术,无论从地缘政治、增长潜力还是全球治理策略来看,都应该成为中国大国战略关注点和着力点。
因此,对于“一带一路”而言,交通运输便利化是前提,促进商贸关系是纽带,建立产业关联是基础,区域自贸协议是关键,金融连结各大经济体和文明是主要内容,掌握主导权和主动权则是核心。
在当前的方案中,“一带一路”将在油气管线、铁道、港口、金融、经济走廊5个方面开展。油气管线将包括俄罗斯、中亚、巴基斯坦、缅甸;铁路将包括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中蒙铁路、中巴铁路、泛亚铁路;港口包括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欧洲;金融包括货币互换协议、亚投行、丝路基金;经济走廊有中-中亚-西亚、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巴、孟中印缅、中-中南半岛。
但沿途沿线,实施战略,仍不可小看风险。多数国家指望带来收益但未准备好投入。一些国家政局不稳会导致立场逆转。而基础设施是长期性投资,有赖于沿途国家政局稳定、对华关系稳定,防止可能的干扰。
中国也应通过加强战略磋商、地方交流,融合各方利益,达成共识。
人文.荐书HUM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