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的技术研发投入必然是非常久的过程,企业的战略定力如何格外关键
近日,上海市国资委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本市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文件一方面将创新指标纳入国企考核体系,一方面解除束缚,在多项政策方面均有突破。
《若干措施》明确,要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大方向,把握全球产业变革大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找准定位、明确举措、系统谋划,充分尊重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本市国有企业科技创新。
对此,本期封面文章选取了上海微电子作为报道主角,这家企业规模不大,但诠释了科技创新的巨大能量,作为一家技术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营收在最近5年每年均翻倍增长,市场前途绝不容小觑。
作为一家从一开始就瞄准世界科技制高点的国有高科技企业,这家企业的成长,给了我们观察一家科技创新企业的绝佳案例。
上微初成立时,国内相关产业基础为零,且投入巨大,成败前景并不乐观。但企业并不急于求成,而是选择潜心研发。其于2002年成立,到2008年,自主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台IC前道投影扫描光刻机样机,时间已经过去6年。
一旦成功,光刻机产业发展的机遇已悄然到来。一方面,发展集成电路已成为国家战略,给芯片上游装备业带来广阔前景,另一方面,中国已发展成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形成了自己研发能力和创新力的上微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据了解,并不出奇的是,上海微电子走的也是一条集成创新之路,即“学习、理解、消化、创新”,比如光刻机上的物镜,上微是从模块分析开始,完成后研究其构造零件,零件研究后,再研究硬件直至图纸。
但对于其他企业科技创新有极强借鉴意义的是,上微并不在高科技生态链上的某一个地方做局部创新,“这种局部创新,其地位不会很高,受技术局限很明显,如果从产业链低端进行创新,那我们永远只能做创新的附属品。”
上微做的是基于生态链的系统创新,选择的是一条难度更高的创新之路。这意味着,在光刻机的技术链上,上微公司把自身定位于顶层系统设计者。零部件由合作企业提供,但系统设计和核心技术将掌握在自己手里,且其一开始就极其注重世界前沿技术的跟踪研究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这是一条现实路径。专家认为,当前,全球技术变化速度日趋加快,设备、元器件和技术信息在国际间高度流动,这种高度国际化的经济环境,为中国企业利用集成创新整合全球资源,实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高科技领域来说,前期的技术研发投入必然是非常久的过程,这一过程漫长但极其重要,如同大厦建造的地基,因此在这一领域,企业的战略定力如何格外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