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的作用

2015-04-09 10:35毛元金
思想战线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素质育人

毛元金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在文化育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文化育人提供丰富的文化底蕴;能够提高学生的智能,为文化育人提供知识基础;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文化育人提供素质支持;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文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大学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文化育人提供丰富的文化底蕴

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是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学生毕业以后要成为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要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不仅需要有文化育人的氛围,而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为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语文》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既是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素质的基础。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文学知识。比如,《大学语文》教材选择的课文,都是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我国历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对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的讲解中,会涉及的作者的生平、文章的体例、描写手法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属于文学知识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些文学知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另外,《大学语文》教材在附录部分,介绍了常用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法、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等方面的常识,学生对这些文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可以丰富学生文学知识。高职学生文学知识的丰富,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为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第二,《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都江堰》中“只要都江堰不塌,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对未来的殷切希望;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达了不肯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又如辛弃疾的辞表达了他的铮铮傲骨和忧国情怀;爱国诗人陆游的诗篇则让我们感受到他在收复中原、实现国家安宁后的炽热感情,这些都是高职学生人格培养、理想确立、道德熏陶的重要精神食粮,这些内容对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大学语文》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人体现在言谈举止,写文办事等方面的文化涵养、修养。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既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的重要基础,高职学生文化素养的状况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实施的进程和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文化素养内涵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多条途径。其中,《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高职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课程以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为载体,以中外历代优秀文学作品为内容,通过语言艺术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和表达能力。同时,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较强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浓烈的趣味性、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等特征。这些特征对高职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具有教育、引导、熏陶、感染的作用。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仅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还会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修养,从而起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

二、《大学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智能,为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施提供知识基础

高职学生是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的主体,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要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需要高职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文是学习各门知识的基本工具,《大学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征。当前高职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语文基本功欠缺,学生在智能方面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起到促进高职学生智能发展的作用。高职学生智能的发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施提供知识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文化育人提供知识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高职学生要想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为自己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打好知识基础,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掌握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高职学生能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知识,特别是语言、文字的应用和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高职学生文化知识的丰富,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增强,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第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学生从教师传统的知识灌输中得到解放,可以充分发挥自由的个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深入思考分析,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就能够起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认识水平的作用。当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语境,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帮助学生形成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第三,《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将理论论述、历史著作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和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相结合,无疑会起到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比如,在《冯谖客孟尝君》一课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对冯谖乞食于孟尝君进行心理分析,然后联系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认识到只有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在很多课文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都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大学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文化育人工作的实施提供素质支持

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推进,能够取得多大的成效,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好,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就能顺利推进,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就很难顺利推进,最后影响到文化育人的效果。《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施提供素质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文化育人提供素质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目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学语文》比其他课程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带给学生的是热爱生活、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前赤壁赋》表达出作者的超脱旷达及身处逆境时自我调控、泰然达观的心态。另外,孔子“见贤思齐”的人格修养、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的道德境界,无疑会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目标,《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审美因素、启迪审美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大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语言,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美的语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可以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第三,《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目标。《大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优秀文学作品,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技巧。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学习,能够借鉴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思维成果,汲取思维智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学习庄子的《秋水》,既能够领略到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又能够学习其严谨的相对论辩证思维;学习鲁迅的杂文,在感受他对世态百相深刻剖析的同时,又能够学习其辩证的思维方法。这些,都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创新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与联想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想象与联想能力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好基础,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四、《大学语文》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文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实施文化育人,是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质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从而起到促进文化育人目标实现的作用。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为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供文化基础。专业理论知识是职业素质的理论基础,学习和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高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学生不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就很难形成,职业素养就很难养成,职业素质就不可能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增强其文化基础,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这就为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供了文化基础。

第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为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提供帮助。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会做事,能做事,既是高职学生的特色所在,也是高职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行业的职业技能,都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和理论作支撑,特别是文史类、管理类的职业技能,更离不开理论和知识的支撑。《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支撑职业技能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不仅知道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可以起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作用。

第三,《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有助于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从而起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作用。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是否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既是职业劳动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也是职业劳动者提高职业素质的基础。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如果学生不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没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责任,就不可能形成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就不可能具备创新能力,职业意识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就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奠定了文化基础。

[1]徐中玉等:《大学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周利兴等:《旅游职业道德专题讲座》,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陈慧仙:《旅游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研究》,《思想战线》2012年。

[4]陈慧仙:《旅游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如何体现旅游特色》,《思想战线》2011年。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素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