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晔红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经验探索。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各类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育人模式、人才培养结构等方面都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特色。高校的育人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学术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师资质量和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高校的基地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高等学校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日益突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保证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向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变。
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中学术腐败问题就是阻碍高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像毒瘤一样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对学术腐败的概念和类型已有很多报道,如祝光英在学术腐败预防问题的论述中,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学术腐败进行了解释[1]。万晓光在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中,徐绍华在防治高校学术腐败的思考中,李新红、韩东屏等都对学术腐败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2]。指出学术腐败主要包括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学术贿赂等类型。喻丹、荣跃明等从学术制度建设等角度论述了学术腐败防治策略[3],但如何将惩治学术腐败落到实处,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则鲜有报道。本文从学术腐败产生的社会危害着手,分析了学术腐败的起因,并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术腐败,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从社会的方方面面抓起的对策与建议。
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谈到学风问题时提出,培养好的风气,最主要是走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道路。特别是科学,它本身就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是不允许弄虚作假的[4]。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为社会提供合理改造和利用各类资源的方法手段,但学术腐败不仅颠覆真、善、美,还引起部分急功近利者加以效仿,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如大范围内出现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深潜于学生与社会主客观诸方面因素中见怪不怪,反映了已长期存在的社会道德诚信危机。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就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论,所谓尊重知识,就是尊重科学真理,尊重人才就是尊重有真才实学的人;而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买卖交易所产生的各种所谓科研成果,只不过是对已有成果的简单重复。这种所谓成果完全违背了科学精神,还会由于胡乱拼凑而歪曲原作的原意,因而只能是一些扰乱视听的学术垃圾。而且会对参考者产生误导,甚至导致错误决策。
如果有人只要采用抄袭剽窃,弄虚作假,行贿受贿、拉关系等学术腐败手段就能得到学术职称、学术头衔、科研课题、教研奖项、学科点或教研基地这些稀缺资源[5][6]。相反,通过正常竞争途径来获得这些学术资源的人,积极性将受到严重挫伤,进而影响学术界的公平竞争。
1.学术道德跌破底线
在过分强调速度的时代,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二十多岁的教授,重点大学的少年班等报道。职称评定与升学就业压力,使很多人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很多人讲究速成,讲究立竿见影,而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受教育者自身更长久的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已经到了对“速度唯一”观念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刻,高校发生的投毒、杀人等恶性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高等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因为部分人在追求学术速成时道德跌破了底线。历史上学术巨著无一不是十几年甚至毕生心血的结晶,“十年磨一剑”快了还是慢了,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2.学术观念严重失范
一些学者之所以故意违反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这是因为他们平时不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与培养,放松了对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的追求,抛开了促进学术是为人类造福的学者使命和社会责任,过分关注自我价值,只注重自己学术职称、学术地位、学术权力和经济收入的提高[7][8]。
1.评判标准重智轻德
现代教育从中小学,直到大学及研究生教育,成绩作为评判升学及考试的唯一标准,学生和学者几乎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成绩上,而对学生道德素养是否合格无人问津,导致进入各类高校的学员缺失了道德评判环节。在评审“三好学生”和优秀各人时,标准只是成绩和业绩,以“一好”为标准,因而形成重智轻德的评判标准,这一环节的缺失也是造成学者道德意识薄弱的原因。
2.校方与社会以教学论成败
高校的评估以文章多少、教授数量、科研成果、科研数量等来评价学校质量;各地中学和高校也以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校方与家长都会竭尽全力为学生和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这也是造成各级学校道德教育缺失的因素之一。
3.行政干预无孔不入
有些个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动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实行行政干预,竞争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和社会资源,也助长了学术腐败在社会上的蔓延。还有的行政干预者,缺少科研思路,没有静下心来做科研的心思,还要得到科研成果,只好凭借行政手段干预以谋得一己之利,因而产生了行政干预下的学术腐败[9]。
要从根本上整治学术腐败,必须从根源抓起,从社会的方方面面抓起,才能达到持续长久的效果。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的古代教育从进学堂开始,及讲授做人的道理,比如论语中讲“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因此建议中国的素质教育从中小学基础教育抓起,确保输送到高校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只有人人坚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底线,才能杜绝学术腐败现象在社会的蔓延。
当今的就业、考核、升职等只看成绩、业绩,很少考察道德素养。子曰“我日三省吾身”。《大学》中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身者,先诚其意。”这些话告诫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诚实守信,才能真正建功立业。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受教育者长期的、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要学习思考的能力,需要受教育者静下心来思考、审视,而不是人云亦云,所以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好的导向。就业、考核不仅要看成绩、业绩,还有必要对应试者做道德修养等全方位的考察。
避免学术行政化,最首要的在于淡化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基金会等与学术有关机构的行政色彩,代之以专家治校和行业自治原则,是保证学术良性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与学术批评,形成严肃的学术风气也是治理学术腐败的有力措施。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明确限定学术论文、著作等参考文献的参考比例,以实现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
这里借用莫言先生的一段话做文章的结尾:“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曾提出科技救国的口号,三十多年前,中国的政治家提出科技兴国的口号。但时至今日,我感到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就是日益先进的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人类健康需求服务的正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其实是少数富贵者的病态需求。”以告诫人们来共同端正学界行为。
[1]祝光英.学术腐败防止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3):57-59.
[2]万晓光.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
[3]喻丹.高校学术腐败问题原因与治理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0(3):172-17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D].人民出版社(第二卷)1994:57.
[5]刘金玉.浅谈高等学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9-11.
[6]李保玉,崔海浪,王亚娟.国内学术腐败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37).
[7]葛剑雄.学术腐败学术失范与学风不正:探究与思考[J].科学博议,2010:49-53.
[8]蒋邦芹.学术腐败的成因及其治理[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3):35-37.
[9]刘守义.预防和治理学术腐败的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