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非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首次对“中国梦”进行了阐释。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清晰而完整的表述开启了当代中国人的追梦征程。自从有关“中国梦”的讲话发表以来,它便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其概念、内涵、实现路径等内容不断地被人们丰富与发展。“中国梦”是一种体现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国家之梦,民族之梦,它是由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梦汇聚而成。大学生作为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一员,其个人梦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之上。而暑期社会实践,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并将其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对“中国梦”进行了表述。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随后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还对“中国梦”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并将“中国梦”的实现与我们每一个人联系起来。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从“中国梦”的正式提出到现在,已经近两年时间了。在这期间,通过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国人对其概念、内涵等内容有了更多的了解。简言之,“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关键在于既要充分尊重个人梦想,又要使其有所超越,最终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有机统一。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体现了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集体主义是中国人一直崇尚的价值理念,……作为新时期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它……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同于建立在个人成功与财富基础上的‘美国梦’,受集体主义的影响颇深的‘中国梦’是个人梦想、社会梦想、国家梦想相一致的集体的梦想,其实质是个人的梦想与全社会、国家梦想的协调一致、有机统一,倡导把国家、社会梦想放在首位,充分尊重个人梦想的基础性地位,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三者的相互促进……”[1],全体中国人必须在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感召下,不断地修正个人的梦想,使其在终极价值上更加接近体现全体中国人民利益所在的“中国梦”,脚踏实地,真诚付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实现,个人的梦想才能成真。
依靠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学生群体。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必须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神要义,树立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意识,自觉地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华民族复兴、人民生活幸福的“中国梦”当中去。
当今中国,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国家政治生活更加民主,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日益提高。与社会生活变化同步的还有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思想活跃,不再盲从;注重知识更新,追求物质享受等;远离国家政治生活,淡化自身责任意识,成为了一些人思想变化的真实写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比以往更多地关注和谈论功利。作为价值观正在形成的‘90后’大学生其思想行为的变化更为明显,表现在价值取向上就是功利化倾向突出”[2]。
第一,人生观念扭曲。人的价值观包含了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而社会价值观又包含了政治、经济以及道德观等。在社会价值观上,一些学生在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时,却难以消除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对他们的影响,不关心国家大事、厌恶政治、逃避责任、玩世不恭;在个人价值观上,他们崇尚个人价值的优先实现,而把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抛在脑后。
第二,利己主义抬头。虽然多数大学生赞成为集体做贡献,但部分学生在处理与集体关系时,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对集体活动毫无热情;在处理与同学关系时,多从个人主义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并以个人利益是否能够最大化来判断利害得失。
第三,拜金主义至上。一些学生将金钱看成是最高价值,并用它来衡量一切,凡是对自己有利可图的,就趋之若鹜。在拜金主义的趋使下,他们将个人的梦想物质化,常常梦想着一夜暴富,认为拥有豪宅、名车、不劳而获的“工作”就是自己人生的终极奋斗目标。
第四,缺乏责任担当。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责任意识单淡泊;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做到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民族梦想的统一;当国家需要时,也不能挺身而出;不考虑国情世情,难以将个人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联系起来。
总之,“一些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中出现极度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重物质轻精神,忽视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缺乏社会责任感等”[3],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梦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有自己的梦想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它至少从一个侧面证明他们开始了规划人生的尝试,并对未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追梦路上,有人梦想成真,有人好梦难圆。所以有梦想的人并不一定都能够梦想成真。透过无数圆梦大学生的人生轨迹不难看出,当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梦想与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时,个人梦想才有了实现的土壤。
从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分析中不难看出,大学生的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我们认为,大学生的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是部分与整体、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梦是中国梦的基础,而中国梦是个人梦的归宿。“一方面,集体梦想——国家、民族复兴的实现,无法脱离人民群众的‘合力’,另一方面,单个主体具体梦想的实现只有在集体梦想充分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最为根本性的保障”[4],“‘中国梦’不仅是整个国家的富强之梦,而且同国人(包括大学生——笔者注)的住房梦、就业梦、社会保障梦、生活环境优美梦等个人愿望直接相联系,是中国人的总体追求与每个人的个体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憧憬和期盼”。[5]
所以,大学生们要让自己梦想成真,必须主动地将自己的价值追求与“中国梦”的价值取向统一起来,摒弃个人梦想中那些极端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想法,从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里走出来,深入到当下的中国社会中去,真正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了解国情世情,在大风大浪中锻炼自己,勇于担当,努力将已经获得的有关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中国梦的基本知识及精神实质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并转化为自己梦想的核心内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自觉地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华民族复兴、人民生活幸福的“中国梦”当中去。目前正在全国各地高校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则为大学生了解社会,转换能力,修正个人梦想以及融入中国梦提供了平台,也是大学生个人梦与“中国梦”的会通路径。
暑期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也是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社会、增长见识、了解国情、锻炼自己的活动过程。通过参与这一活动,学生们既能收获知识,开阔眼界,又能增长才干,学会做人。这对于其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地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暑期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大学生们的第二课堂。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教育不同,学生们在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告别对教师的依赖,开始独立思考,用心观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锻炼能力,自我教育:他们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结合实习地的社会实际,自拟调研提纲,提出相关问题,努力寻找答案,找出解决办法,……在短暂的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们深入到农村、厂矿、社区等地,亲身了解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实地考察所到地区生产发展的现实,感受普通百姓向往幸福生活、努力实现梦想的努力。通过与教师、同学的相处,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学会合作、沟通与妥协;通过走访贫困家庭,切身感受民众疾苦,了解国情;通过扶贫帮教,增强责任感,培养自己的能力;通过关心留守儿童,培养爱心,克服自私狭隘的思想。所有这些意识的增强、习惯的养成、挂念的修正、能力的培养以及素质的提高,都会为以后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生们在将科学的知识理念带到基层的同时,也在连续不断的暑期社会实践当中收获了个人的真正成长。通过实践,他们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体部分;通过实践,他们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活生生的现实相联系,学以致用,服务社会;通过实践,他们会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自己与集体、国家的关系,摒弃以往对国情的感性认识,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联系起来。所有这些变化,都预示着大学生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合通,也昭示着“中国梦”的实现后继有人。
中国梦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体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是由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梦汇聚而成。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等各种社会实践,了解国情,修正个人梦想,才能将个人梦想有效融入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让自己梦想成真。
[1]周显信,卞浩瑄.“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探索,2013(2):15-19.
[2]赵永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功利化倾向及其矫正理路[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5):40-42.
[3]王智华,杜立文,马金锁.社会价值困境对大学生思想状况影响分析及价值重构设想[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12-115.
[4]张明.“中国梦”的特征、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16-22.
[5]潘春丽,周本贵.“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J].科教文汇,2014(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