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名著征引台州史实考析

2015-04-09 09:24葛昌璘
社科纵横 2015年5期
关键词:台州朱熹

葛昌璘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浙江台州地处山陬海隅,南、北、西三面分别被雁荡山、天台山和括苍山环绕,只在东面向着大海开放。三面阻塞一面开放的地理形态,封闭了与外界的联系,构成了“据险”和“另一乾坤”的特点。《民国台州府志》尝言:“台郡地僻东南弹丸之地,然常异才突起,群贤都能立光明俊伟事业,以惊动人世,他郡莫之若先。”[1]台州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源地,历史上曾出现了张伯端、智者大师、济公、戴复古和方孝孺等著名人物。这些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或成为历代文学家触发创作灵感的素材,或被他们直接摄入作品中,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现仅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几个台州史实作一简略的考析。

《西游记》与紫阳真人张伯端

《西游记》第69至71回写到:麒麟山妖怪大王赛太岁得知朱紫国金圣皇后“貌美姿娇”,便用妖法将其摄入洞府做大王夫人。紫阳真人张伯端为免皇后受辱,驾临麒麟山,把自己身上的“旧棕衣”变作一件“五彩仙衣”献给妖王作为“新妆”,妖王满心欢喜送给皇后。谁知皇后穿上五彩仙衣以后,妖王一靠近她便如触毒刺,疼痛难忍,从此再也不敢近身。因此皇后虽身居妖窟,倒也毫发无损。后来孙悟空救出金圣皇后,夫妻得以团聚。重逢之际,孰料皇后身上毒刺依然,使朱紫国国王同样无法亲近。这时,紫阳真人从天而降,收回仙衣,终使国王与皇后仍复天伦之乐。

小说中这个救金圣皇后于危难之中的紫阳真人——张伯端(986—1082)字平叔,后改名用成,号紫阳,北宋初人,是中国道教南宗的开创者,世居台州临海城内璎珞街。他在生时籍籍无名,《宋史》不传。《民国临海县志》有详细记载:“宋张用成,邑人,字平叔,为府吏,性嗜鱼,在官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嗜鱼戏匿之梁间。平叔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经死。一日,虫自梁间下,验之,鱼烂虫也。平叔乃喟然而叹曰:‘积牍盈箱,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因赋诗云:‘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赋毕,纵火将所署案卷悉焚之,因按火烧文书律遣戍。”[2]

张伯端是因侍婢冤死而悔悟入道的。先被以焚弃文书罪流放岭南,后置桂林知州陆诜帐下,随之入成都,佐机要。因为内丹之法轻易不传外人,张伯端在求道过程中虽穷究深研、学富五车,终因不得明师真诀,到了82岁高龄仍未掌握丹经之关键,直至在成都遇真人刘海蟾,授以养生秘要,得传金丹大道。陆亡之后,伯端转徙秦陇,因得罪风州太守,复遭羁押,在起解途中际遇石泰,泰为之请托,得以免罪。后事扶风马处厚,处厚被召,伯端遂返故里,在家潜心著《悟真篇》,于熙宁八年(1075)完成。在《悟真篇·序》中,他交代了自己撰写的目的:“因谓世之学仙者十有八九,而达其真要者未闻一二,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3]张伯端的内丹理论注重先命后性,性命双修,其代表作《悟真篇》倡导以道教内丹为中心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学说,被称为“专明金丹之意,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4]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伯端之学,初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陈楠,楠授白玉蟾,此五人即后世所谓道教南宗五祖。

《西游记》通过描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宣扬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虽然神通广大的仙佛占据了很大篇幅,但小说仍然是把儒家精神作为宗教文化的底蕴。《西游记》搬出紫阳真人这个道教人物来敷演一段神仙救美的“化功大法”,也是作品体现“三教合一”思想的一个表征。这件救助了金圣皇后的“五彩仙衣”具有贞操内衣的功用,它体现了作者的儒家伦常观念:女性贞操极其重要,是神圣的,一旦被践踏,便会有伤人伦礼制。作者把道教教主紫阳真人描绘成儒家人伦大防和妇女贞操观的卫道者了,这足证佛道深受儒家思想观念的浸润和影响。

《聊斋志异》与台州“白榜银案”

《聊斋志异》卷九《张鸿渐》篇叙写永平府名士张鸿渐跌宕起伏的逃亡经历。永平府卢龙县令赵某贪暴,人民早已怨声载道。有个县学生员范氏被其杖杀,同学们群情激愤,要向部院伸冤,约请张鸿渐写状词。无奈赵某以巨金贿赂上司,诸生告官不成,反被诬以结党谋逆的罪名收监并押解进京,作为代笔者的张鸿渐也被追捕,从此踏上了颠沛流离又充满传奇的逃亡之路。途中张鸿渐与狐仙施舜华相遇并产生了爱情。在舜华的帮助下,最终得以逃出生天,重归家园。

此篇小说情节取材于清初发生于台州的“白榜银案”。满人入主中原之初,采取了专制和民族高压政策,疯狂地在全国索租征赋,通令限期上交,不许宽贷,凡欠交违限者一概解京流配,有司可以直接杖责。台州府临海县生员赵齐隆和赵齐芳两兄弟旧欠“白榜纸银”三两,前此已经上交,却被临海粮役贪入私囊。顺治十八年(1661),台州知府郭曰燧谓各邑催征不力,便遣衙役将未交者尽行逮获,赵齐芳也在被抓之列。郭为了杀一儆百,便不顾赵的申辩,首先在赵身上开刀,对之严刑毒打,结果把赵活活打死。按封建社会的旧制,生员是不能直接杖责的,若要杖责生员,必须先革去“生员”这一名份。台州府学和临海县学两庠诸生认为这是“凌辱斯文”,一时群情激愤,“不愿为士”,要求退学,并联名署状,至宁绍台兵备道杨三辰处申诉。谁知郭、杨上下其手,硬说诸生“挟制官长”,聚众闹事,并以“诸生近海,谋且叵测”上纲上线,转呈浙江总督赵国祚。赵得贿,便罗织成狱,将为首的水有澜、周炽以及赵齐芳之子赵鼎臣等六十八人尽行解京。最后,水有澜、周炽处以绞刑,其余除赵齐隆死于道途外,应鸿渐等六十五人各杖三十,遣戍尚阳堡、开元堡、仁寿堡等处安置。此案十年始解,牵连被逮者将近四百人,遁回者十分之七,死亡者已十分之三。[2]

《张鸿渐》以“白榜银案”为背景展开情节,不但整个故事的框架和人物来自该案,而且小说中一些细节也是来自于此。比如,主人公张鸿渐生活的永平府所在地就是卢龙县城(今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正对应了台州府所在地临海县;“卢龙令赵某”,即隐指台州知府郭曰燧;主人公“张鸿渐”便是案中应鸿渐之化身;故事说张鸿渐“十年”乃归,意指此案十年始解。

为什么蒲松龄在文网如此森严的清初要把这个发生才刚不久的冤案写入文中?细究之下可以发现,台州这块地方在清初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和知名度。台州是南明抗清的根据地:顺治初年,朱元璋的后裔鲁王朱以海曾经来到台州,临海人陈函辉(南明朝礼、兵两部尚书)、黄岩人柯夏卿(南明朝佥都御史、兵部尚书)等破家起兵,辅佐鲁王监国。顺治中后期,反清的最大势力郑成功和鄞县张煌言(张苍水)都曾转战台州。特别是郑成功的几次攻打台州和清台州协镇副将马信倒戈起义,影响尤大。基于上述情形,清廷对台州的一举一动,都心怀疑惧,一闻“谋且叵测”,即定此案为“抗粮鼓众,退职造反”,惩处格外严厉。[5]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立志效法太史公,为当世存史,以写鬼狐故事刺贪讽世,发泄孤愤不平之气。为避开文字狱,《张鸿渐》用了影射这一曲笔手法,曲折隐晦地表达了那永不泯灭的民族意识和对清廷残暴统治的忿恨,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

《二刻拍案惊奇》与天台营妓严蕊

晚明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中收有《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一篇,主人公天台营妓严蕊因为在“朱唐讼案”中耿直不屈、亮烈难犯的表现而留名千古,成就了身处下贱却品格高古的妓中侠者的形象。

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提举浙东常平仓行部台州时,风闻台州知州唐仲友与严蕊通奸,且背地里轻薄他的学问与为人。于是,朱熹拿住了严蕊严刑拷打,逼其招认。朱熹本以为女流之辈,刑拷之下必无不招,谁知严蕊面对威逼利诱,不为所动,说出了一番掷地有声、令人感佩的话语:“身为贱妓,纵是与太守有奸,料然不到得死罪,招认了,有何大害?但天下事,真则是真,假则是假,岂可自惜微躯,信口妄言,以污士大夫?今日宁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案件最后在孝宗皇帝的调处下了结,提点刑狱岳霖对这个风尘弱女子深表同情和敬重,准了她的意愿,除了伎籍,判与从良。于是,严蕊“声价腾涌”,舆论比之为“古来义侠之伦”。

小说取材于洪迈《夷坚志》和周密《齐东野语》这两部笔记,而宋人笔记多采自道听途说的传闻,可信度不是很高。据《宋史》朱熹本传,因“浙东大饥”,朱熹被授“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6]因职责所系弹劾不法属官,本是常事,况且唐仲友还有其它犯案嫌疑。朱熹本传提到,当朝宰相还是唐仲友的同乡兼姻亲王淮,他极力在孝宗面前开释唐仲友。朱熹弹劾唐仲友,得罪了朝中势力庞大的王淮党羽,卷入了朋党之争。最后唐仲友虽罢官,但并未被追究,对此失望的朱熹乞请奉祠,做了提举台州崇道观(即道教南宗祖庭天台桐柏宫)这个闲差。

小说把朱熹描绘成心胸狭窄、卑鄙狠毒的小人,并说朱熹仗势欺人,这是没有根据的。为什么作者对他如此贬抑呢?因为晚明时代,僵化的理学教条造就了社会上口是心非的假道学盛行,对民众思想的禁锢尤其是妇女身心的戕害很大。王阳明的心学流行,成为了思想解放的旗帜,对作了三百年官学的程朱理学构成了质疑和挑战,因此民间社会和下层士人如凌濛初对此表示反感,并用小说来讽刺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就文学形象来说,严蕊虽然是一个正史鄙夷不传的倡家,却有如历史上诸多名妓一样,风尘中自有气节胸怀。作为浙东区域文化组成部分的台州文化,其注重气节的文化传统体现在鲁迅所谓“台州式硬气”上,严蕊也可以算得上这方面的一个代表。

[1]喻长霖.民国台州府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版.

[2]何奏簧.民国临海县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3]张宇初等.正统道藏[Z].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

[4]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46)[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5]葛昌璘.《聊斋志异》曲笔手法的运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12).

[6]脱脱.宋史(卷427)[M].北京:中华书局,1985.

猜你喜欢
台州朱熹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论朱熹诗歌的冲雅之风
“朱子深衣”与朱熹
回眸台州茶叶一甲子
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
“乞丐王”——记感动台州十大人物之一王曰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