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教训:全面建设时期中国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探索

2015-04-09 09:24吴佩芬
社科纵横 2015年5期
关键词:斗争马克思主义领域

吴佩芬

(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天津 300191)

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和“八大”的胜利召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但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并不是排斥其他思想意识的存在,如果不允许其他思想意识存在,全国上下发出的是同一个声音,这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1956年4月25日和28日,毛泽东同志两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他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1](P54)即“双百”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并不是只允许一种意识形态存在,而是可以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的。而这些不同的意识形态是相比较而存在,在斗争中寻求发展的。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1](P280)这是意识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因此,对于不同性质的意识形态,我们应该允许其存在。相反,如果对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1](P229)也是从根本上违背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规律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2]鉴于此,1957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双百”方针是我们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方针。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提倡百花齐放,难免会出现各种毒草;提倡百家争鸣,难免出现各种谬误,但“这并不可怕,在一定条件下还有益。”[1](P195)因为这是发展正确的思想和意见,克服错误思想和意见的一条有效的途径。错误的思想只有表达出来,正确的思想才能与之作斗争,才能教育人民。在这里,他还形象地以种牛痘和温室中花草为例来说明实施“双百”方针、开展思想斗争的重要性。他说,对错误思想开展斗争犹如给自己种牛痘,一旦我们接受这种牛痘,就会增强我们思想的免疫力,这样就可以抵御其他思想的侵袭。但是如果我们不敢与错误的东西接触和斗争,那我们就犹如在培养温室里的花草,这样的花草经受不住风吹雨打,是不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因此,科学的意识形态就是在与各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和较量中不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他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3](P1094)而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之后,毛泽东同志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将之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他认为,虽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我们已经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方面,取得了基本胜利,但是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方面,我们还没有完全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我们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还要进行长期的斗争。”[1](P281)在毛泽东看来,虽然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反映旧制度的思想残余,还会长期影响人们的头脑,左右人们的言行。为此,必须对人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既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现实需要。对此,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1](P449)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它能够为各项工作提供方向保证,即通过抓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使人们懂得更多的马克思主义道理,进而坚定人们的政治信仰和政治信念,确保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相反,如果“不注意思想和政治,成天忙于事务,那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很危险。”[1](P351)

具体到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同志认为,要正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正确,不仅不能引导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相反,还会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逆反和厌烦,甚至将人们推到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他提出,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反对“采取粗暴的强制的方法,只能用细致的讲理的方法。”[1](P231)即“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4]

三、意识形态领域判断人们言行是非的基本准则——“六条政治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的工作来确立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和头脑,那么,如何判断人们的思想和言行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呢?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六条政治标准”,作为当时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准则。毛泽东指出:“在我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应当怎样来判断我们的言论和行动的是非呢?我们以为,根据我国的宪法的原则,根据我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和我国各党派历次宣布的共同的政治主张,这种标准可以大致规定如下:(一)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三)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四)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五)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六)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1](P233)紧接着毛主席又指出:“提出这些标准,是为了帮助人民发展对于各种问题的自由讨论,而不是为了妨碍这种讨论。不赞成这些标准的人们仍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来辩论。但是大多数人有了明确的标准,就可以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就可以用这些标准去鉴别人们的言论行动是否正确,究竟是香花还是毒草。这是一些政治标准。”[1](P234)就“毒草”这个概念来说,它并不是专指敌人,更多指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思想,即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这“六条政治标准”高屋建瓴地指出了在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面对国内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袭,如何以正确的标准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其最终目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人民的头脑,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四、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失误——阶级斗争日益扩大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最初几年中,领导人们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斗争与建设,对于确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1957年之后,受国际上波匈事件和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事件的影响,毛泽东对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过“左”的估计,把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夸大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甚至把一些学术问题、文艺思想的论争也当作意识形态问题和政治问题来处理,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从而扩大了阶级斗争的范围,夸大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使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日益凸显。其具体表现为:

1.1957年反右派斗争使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渐露端倪

1956年9月,中共八大顺利召开,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大会上一致认为,目前,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P341)在此,已经比较明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这可以说是对当时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和正确判断。但是,“八大”这一正确的思想却没有彻底地贯彻执行。从1957年开始,受国际局势的影响,毛泽东思想深处的阶级斗争意识也开始萌动。他认为:“被推翻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残余还是存在,资产阶级还是存在,小资产阶级刚刚在改造。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1](P230)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1957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这次整风本来是一场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运动,其目的就是:“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6](P240)但是,在整风过程中,却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对此,毛泽东作了主观主义的过分夸大的估计,以至于产生了一种左的思维方式:党内矛盾必定是社会上阶级斗争的反映,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党内矛盾也同样如此,概莫例外。5月中旬,毛泽东写了《事情正在变化》一文。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1](P321)的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这次反右派斗争不仅把大批的共产党员、民主人士、知识分子视为右派予以批判,而且把这些右派分子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阶级敌人。“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和人民的矛盾是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矛盾。”[7](P484)这样一来,大批被错划的右派分子就成了“人民公敌”、“反动派”、“反革命派”,使反右派斗争进一步扩大化。随后,在1957年9月到10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完全改变了党的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作出的正确判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7](P606)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完全背离了党的八大关于当前国家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决定,也背离了他在半年前已经确认的大规模的、群众性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的正确论断,开始把目光转向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

2.1959年庐山会议使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在党内公开化

党的八大以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左”的指导思想逐步发展起来。为了讨论并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日益严重的“左”的错误思想,党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会议。庐山会议前,彭德怀通过实际调研,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会议期间,彭德怀根据调研到的实际情况,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彭德怀对1958年以来产生的“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但由于毛泽东没有从指导思想上纠正“左”倾错误的考虑,就使他与彭德怀力主彻底改正“左”倾错误的意见发生了尖锐的对立。他认为,彭德怀的信是向他和党中央领导“下战书”,“是代表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向党进攻的纲领”[8]。在这种错误的判断下,毛泽东决心发起反击。1959年8月16日,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把彭德怀定性为“具有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性质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认为“庐山出现的这一场斗争,是一场阶级斗争,是过去十年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的生死斗争的继续。”[9](P524)并据此指出,“右倾机会主义已经成为当前党内的主要危险”,“保卫总路线,击退‘右倾机会主义’的进攻,已经成为党的当前的主要战斗任务”,从而把所谓的“反右倾”斗争推向全党。此后,阶级斗争逐渐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主题,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在党内也公开化、白热化。

3.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在全社会范围内展开

庐山会议后,大批党政干部被打倒,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但是,毛泽东并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的危害,反而认为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我们党内也存在着严重的修正主义,毛泽东提出了批判修正主义的任务,并把它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重心。在毛泽东看来:“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己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10](P622)因此,“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11](P501)所以,毛泽东决定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认为:“只有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才可以防止修正主义。”[12](P1107)。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从1963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在农村进行以“四清”(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城市开展“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因为在毛泽东看来,“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存在着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13](P19)

“四清”和“五反”运动,其主要内容就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就是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谨防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实现资本主义的复辟。因为按照毛泽东的判断,当时全国三分之一的基层政权是掌握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手里的。所以,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3](P562)。为此,提出要进行夺权的彻底革命。至于夺谁的权,那就是要夺取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因为毛泽东认为修正主义的根子在于干部。他说:“干部一参加劳动,许多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修正主义的根子就在这里。”[14](P1318)这样就把斗争矛头由社会阶级敌人转向了各级党员干部。并于1964年9月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夺权斗争问题的指示》。指出:“凡是被敌人操纵或篡夺了领导权的地方,被蜕化变质分子把持了领导权的地方,都必须进行夺权的斗争,否则,要犯严重的错误。”[11](P307)这样,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夺权斗争。这就加重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使全党对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更加夸大化了。

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时期,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情况下,确实存在阶级斗争,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激化。但是,由于毛泽东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从而导致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其教训是深刻的。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文献三篇[J].党的文献,1990(3).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问题[N].人民日报,1957-06-19.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8]人民日报[N].1955-04-05.

[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10]高凯,于玲.毛泽东大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1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斗争马克思主义领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领域·对峙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