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服务提质增效做出新贡献
——上海市质量协会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要点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发展”总要求的重要一年。一年来,上海市质协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指示和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精神,围绕上海“四新”经济发展,结合质量工作的实际,引导和服务企业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创新工作载体,紧紧依靠各行业、区县质协、全体会员单位和社会各界,抓住发展机遇,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质量推进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夯实基础、塑造品牌、创新特色,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一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服务自贸区机构的定位。在上海市经团联的支持下,挂牌成立服务自贸区工作办公室,开展系列服务工作。完成330家企业的调研,了解自贸区企业质量需求;围绕风险管理、能源管理体系、企业社会责任等自贸区企业关注焦点,邀请国内外质量专家,坚持每月举办2期质量“双周讲”。专题召开自贸区生产性服务业座谈会,20多家企业分享了开展质量改进的经验与成果。
二是首创完成自贸区制度创新第三方评估。组织专家团队,对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8项创新制度、市质监局自贸分局的10项创新管理举措,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结果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认同与采信,促进了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复制推广。
三是首次在自贸区内举办升“质量旗”活动。在“质量月”期间,组织区内的企业代表、市质协会员企业,在自贸区内首次举行升质量旗活动,弘扬质量正能量。
一是提高会员服务和活动的有效性,满足不同层次会员企业的质量提升需求。组织开展质量新专题研讨,围绕卓越绩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品牌建设等10余个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40余次,上千家企业参与。
二是围绕社会民生的质量热点,开展公益性调查。重点开展了10项社会调查工作,涉及领域包括B2C电子商务、住宅电梯维保、老年人生活质量、自贸区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等。调查结果被各行业主管部门广泛采信,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媒体上广泛报道,取得了宣传质量提升的良好效应。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市文明办委托,组织开展了华东六省一市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和上海城区文明进步指数调查研究,发挥社会组织的质量监督作用。
三是发挥平台集群服务优势、推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在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推进380多家企业的首席质量官辅导培训。先后举办了10期中小企业免费培训,近千名企业领导和质量工作者参加。配合市总工会,举办了112期企业班组长岗位培训班,8000多人获证上岗,提升上海基层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配合经团联建设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平台,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举办14期、800家企业代表参与的免费培训,在进一步做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贯推广工作的基础上,组织43个行业的140家企业参与2014年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6月2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市政府周波副市长,市经团联蒋以任会长到会指导并讲话,推动上海企业实践社会责任。
五是推动质量文化与质量环境建设,举办“刘源张院士在上海”纪念座谈会,邀请市政协周太彤副主席、国务院张纲参事共同为刘源张院士铜像揭幕,弘扬刘院士一丝不苟的钻研态度和奉献精神。在质协系统中倡导“刻苦、敬业、创新、和谐”的质量文化。此外,市质协还承办主题为“讲述品牌故事,彰显品牌价值”的第二届全国品牌故事演讲比赛上海赛区决赛等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受到企业欢迎。
一是国家级重大质量研究课题获得广泛认可。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国家级质量重大专项课题,如中国工程院、国家质检总局联合牵头的“中国制造质量战略研究”,国家质检总局委托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研究”,国家工信部委托的“中国工业企业品牌走向国际”等通过验收。这些课题成果对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质量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是承办、协办三项国际性重大质量会议。为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作为质量月启动仪式的重要内容,于2014年9月1日在北京承办“质量发展与经济转型”主题论坛,国际质科院院长梅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美国质量协会会长约翰·蒂默曼,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教授等十多位重量级专家精彩演讲,400多位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参会。
2014年9月15日,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市质协又协助国家质检总局承担了邀请和联络国际重要质量组织及专家的工作。美国商务部前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德国质量协会会长于尔根·瓦尔维格,香港城市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郭位,俄罗斯质量组织第一副主席、欧洲质量组织副主席尤里,日本科技联盟专务理事小大塚一郎等应邀出席,并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
2014年11月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第九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会议得到国家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质量协会的指导,以及美国质量协会、国际质量科学院、亚太质量组织等国际质量组织的支持。中国质协会长贾福兴,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胡延照副主任,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黄国梁司长,国家工信部科技司沙南生副司长等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外的4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市经信委徐子瑛副主任主持开幕式。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伊丽莎白·凯姆等专家分别就质量经济和品牌建设等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三是推动上海企业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企业质量实践成果。2014年,市质协在做好“请进来”的同时,还积极选送上海企业代表参加国际高水平质量会议。其中,2014年5月,世界质量改进大会暨美国质量协会第68届质量大会上,市质协选送的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的“JCYM持续改进团队”参赛团队,一举夺得“国际卓越团队奖”铜奖,这是首支中国团队获得该全球竞赛项目奖项。
一是以创建“质量标杆”为抓手,推进企业评奖创优、追求卓越。6家会员企业的质量管理特色方法,获得上海市经信委颁发上海市“质量标杆”称号。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获得上海市质量管理奖,其中,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获得全国质量奖荣誉称号。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亚太质量组织全球卓越绩效奖荣誉称号。
二是推进企业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普及质量理念与方法。共注册QC小组2万多个,普及率达到31.4%;取得成果1.5万多个,成果率达71.6%,可计算经济效益达27.28亿元。上海推荐的小组(班组)荣获27个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30个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在全国首屈一指。
三是推进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的深入开展。经过培育,上海浦江隧道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人民路隧道等36个现场评为上海星级现场,上海电气电站设备公司汽轮机厂等9个现场获得全国星级现场。在上海开展推进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的活动中,培育15家单位获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称号,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和现代设计集团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标杆称号。
一是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打造充满活力的质量组织。通过规范管理增强公信力,确保客观公正地开展质量技术服务工作。一年来,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要求,在市社团局的指导下,我们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从健全民主机制、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实行信息公开、强化审计等方面,加强廉洁自律,加强协会和分支机构的规范管理,完善内部治理。
二是加强协会工作网络建设,不断扩展工作领域。多年来,市质协的工作始终得到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周波副市长和市经信委李耀新主任多次出席在市质协举行的行业协会座谈会。以此为契机,市质协积极推动协会间合作,共创质量多元共治新格局。2014年下半年,会同市电子商务等行业协会,开展电商企业的团体标准研制、服务质量测评、培训和认证等一系列质量提升活动。同时,还定期组织召开区县、行业质协工作研讨会,注重加强与区县质量组织共同推进质量服务工作。为进一步增强会员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市质协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建设质量信息平台,开发质量APP软件,及时向会员企业发挥最新的活动资讯,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三是组织开展质量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质量专业优势,努力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回报社会,始终是市质协履行“三个服务”宗旨的重要内容。2014年,组织质量志愿者在15个社区开展了现场咨询、上门服务、讲座、参观企业等社区公益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市质协团结广大会员单位,创新工作思路与方式,较好的完成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与发展要求不完全相适应的方面。如在质量实践工作的服务领域上,还要进一步拓宽;在服务功能上还要进一步优化,对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技术的质量提升应用还要进一步研究;在帮助企业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的质量提升上,还要进一步加强。这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2015年,是“十二五”全面收官之年,也是深化改革,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关键一年。习总书记高屋建瓴,系统规划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深入分析了“新常态”的重大趋势,提出了“四个面向”“八个注重”,对我们质量工作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是亿万群众福祉的基础,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先决条件。面向未来,我们要倡导的是以创新取胜,以质量取胜,以品牌取胜的发展模式。广大质量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积极凝聚和协调各方面力量,把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转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乃至社会发展的大质量上来,秉承先进的质量理念,依靠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有效推进各项质量基础工作,扎扎实实降低质量成本,赢得质量效益。
面对新形势,上海市质量协会认真总结规划,提出2015年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推动“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和首届中国(北京)质量大会的要求,围绕“上海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要求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按照市经信委、市质监局和中国质协的工作要求,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和《上海市质量发展规划》,聚焦企业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不断增强服务能力,积极帮助会员企业主动适应新常态,共同应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唱响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品牌。
重点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中国经济正在由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其核心是从速度规模式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型,必须抓住高质量这个关键,推动中国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用质量引领经济转型,对冲速度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习总书记指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根本出路在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新常态下,质协要发挥质量专业和社会组织的优势,结合上海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要求,更多地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发展,更多关注安全、健康、环保、医疗、教育等民生改善,在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推进质量升级,推动会员单位和广大企业以创造求创新、向质量要效益、树品牌赢竞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德国提出工业4.0。在此大形势下,中央对上海提出了“三个牢牢把握”的要求,“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我们要积极配合国家与上海的科技与质量创新政策规划,做好“中国制造2025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制造业质量升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宣贯与培训。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管理体系示范、产品研发的质量技术创新试点、节能环保的管理体系认证、生产性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等质量提升的推进举措。
同时,质协要积极建设国际多边合作交流平台,瞄准国际前沿,引进最新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多年来,市质协先后组团参加了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地的各类国际质量会议,推动国际质量学术交流深入开展,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上海企业的风采。
问题导向,专项整治成果丰硕。围绕热点问题,该处重拳出击,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查处的卞某非法生产、销售无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案被国家总局列入全国十大案件。此外还开展了违法添加罂粟壳(粉)食品专项整治、壮阳类假药及有毒有害食品专项整治、保健食品“打四非”、农村食品“扫雷”等系列专项行动,共查办案件1777起,曝光典型违法案件23起,有力地打击和震摄了违法犯罪分子。
今年,受亚太质量组织委托,在市经信委、市质监局等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市质协将承办第21届亚太质量组织国际会议。届时,将有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亚太地区的知名质量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参与,以此来帮助上海乃至中国企业进一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质量创新成果和最佳实践,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此外,市质协还将组织会员企业,出席2015年美国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等国际高水平质量会议,围绕创新、领导力、质量未来等热点话题,推动企业与质量大师、国际同行深入研讨交流,并不断推出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最新成果。
最近发布的《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全面实施第一批服务业六大领域23项开放措施;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初步形成;区内27项制度创新成果已先后在全国或部分地区复制推广。
市质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4年在服务自贸区方面取得多项突破,2015年要在新的基础上,继续分析改革热点,深挖企业需求,做好质量服务。要围绕自贸区发展重点,积极探索上海服务业的质量评价、管理认证和品牌培育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
要创新组织形式,加强自贸区内质量协会平台的建设与会员活动,利用好质协服务自贸区办公室这个窗口等,强化为区内企业服务的基本功和穿透力。要针对区内产业结构和企业特点,针对金融、物流、航运、维修、检测等业态,开发服务项目。
习总书记多次指出,改善社会民生,要创造“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为此,市质协要以促进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着力开展各项服务民生工作。
要围绕社会质量热点问题,继续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与市民衣食住行用密切相关的产品、服务的公益性质量调查,努力为政府的宏观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要抓好以质量管理服务示范平台为抓手,引入国际先进的质量教育课程和人员注册制度,发动区县、行业质协和会员企业,继续抓好首席质量官、质量经理等质量人才培育工程,推进企业质量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要紧紧围绕“建立放活市场、科学监督、多元共治的质量工作新格局”的质量工作新要求,深入贯彻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精神,在政府质量工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联合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专业机构和有关企业,积极探索在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开展团体标准研制和试点认证等工作,引导企业开展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承诺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要以第四届上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为抓手,服务和推动企业实践社会责任标准,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与宣传机制。
服务是立会之本。随着政府职能的转移,社会组织肩负着政府职能转移,引导和服务企业的重任,发展大有可为。
要进一步思考自身制度化建设,严格推进依法依规治理。通过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断提升协会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廉洁自律,落实“三重一大”等集体决策制度,提升工作的规范透明程度。要推动协会全面深化改革,明确协会的社会服务地位,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开创社会服务品牌。
要进一步思考社会联动化建设,让企业能够通过协会这个杠杆,撬动社会大资源,共建社会大质量平台。要联动区县、行业质量协会,围绕区域和产业经济发展重点,聚焦质量难点,合力建设好质量推进的工作网络和工作平台。
要进一步思考资源网络化整合,大力发展网上平台,推动服务上网、业务上网、信息上网、资源上网、流程上网的“五网”工程,利用网络增强交流互动,利用网络提高信息透明,利用网络提升服务能力。
要进一步思考业务国际化合作,将国际最新的理念、方法、工具引进来,将国内优秀企业实践推出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相互借鉴、交流中实现上海质量的不断提升。
2015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一年,在复杂的环境中,上海质协系统要求真务实,团结一致,努力用新视野、新思路、新机制、新载体、新动力、新方法来思考新常态下的新形势和新工作。同时相信,广大的会员单位一定会再接再厉,以更实的质量基础、更高的质量效益,为实现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