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历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2015-04-09 05:42张广杰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历史观纲要历史

张广杰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90后大学生历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张广杰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历史教育的意义在于资政育人、鉴古知今,可以增强国民的自信力。当前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取向,90后大学生对新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好奇心,导致在历史观的选择上存在趋个性化现象。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的历史观总体上积极向上,但也存在历史虚无主义蔓延的隐忧,部分学生对理应熟识的历史常识持怀疑态度。许多“西化”的历史观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任其发展,就会导致严重的民族认同危机。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生群体也应端正态度,自觉抵制“西方化”中国的错误观点。

90后大学生;历史知识;历史教育;虚无主义

一、调查的由来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缺少历史的民族,势必缺少其独立存在的精神基因。历史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重视历史教育更是中国共产党长久的光荣传统,邓小平早就提出“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200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方案中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列为高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把历史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纲要》课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日渐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信息化与全球化不断扩大的今天,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早已冲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信息技术将形形色色的历史文化以捆绑的形式向外散布,导致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化。当眼花缭乱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视觉时,大学生的历史观也悄悄的发生变化。大学生作为新事物的积极追逐者,在历史观的选择上追求个性化。许多“西化”的历史观若不及时加以纠正,任其发展,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更会导致严重的民族认同危机。

为了了解大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的现状,更好的开展《纲要》课教学,解决大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本课题希望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历史教育现状进行客观分析,以提高大学生历史教育的实效性。

二、调查数据分析

大学生历史教育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采取不同方式、途径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大学生历史观念,树立历史意识的教育活动。因此,调查者将问卷内容分为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三方面。本次调查对象是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了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学院、动漫与传媒学院、人文学院、经管学院等学院2011-2013级在校本科大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1167份,收回1167份,有效回收率100%。

1.历史知识的调查。历史是古今对话的媒介,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历史典籍资料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变迁。通过调查,12%的学生对中国的历史很不了解,50%的学生一般了解,30%的学生比较了解,能按照时间顺序说出近代历史重大事件的学生仅为8%。这充分说明了开设纲要课的必要性,没有正确、完备的历史知识将会影响正确历史观的形成。那些对中国历史不了解的同学将结果归因于中学阶段早已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知识仅仅是对历史过程的再叙述,与中学课本并无差异。

这种粗浅的看法实际上将历史教育等同于历史知识的教育,还未了解到历史观念与历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大学生的历史教育”的内涵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选择“大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观念教育”占45%,认为它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爱国情感、道德素质等的一种教育手段”的占30%,但是,仍有部分同学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19.8%的学生认为历史教育就是历史知识的普及教育。2.7%的学生认为是《纲要》的课程教育,2.5%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生的历史教育是针对历史专业学生的教育,与其他专业无关。

对于开设《纲要》的作用,90.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增加历史知识有作用,6.6%认为没有用,2. 6%的学生对是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竟然说不清。被问及掌握历史知识的目的时,5.3%的同学认为对专业课学习是没有意义的,38.8%的认为为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在考研政治课复习中。55.9%的同学认为学习中国历史不应带着功利性目的,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掌握本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常识。由此可知,《纲要》课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尚有提升的空间。

《纲要》课未发挥其应有历史教育功能的原因, 34.6%的学生归因于对历史课向来不感兴趣,28.6%的同学觉得上课所讲内容没有解答心中的疑惑, 13.2%的学生认为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干,不想去学,10.9%的学生认为大合堂学习效果差,老师上课内容枯燥,不想听,7.5%的学生认为历史课对未来就业没有太大帮助,5.2%的学生在内心对书本上讲述的内容有抵触情绪。由此可知,学生的现实需求与主观愿望存在严重脱节。

高校教学与中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后者注重知识的巩固和积累,而前者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联系现实的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纲要》课本知识理应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然而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调查让人堪忧。据统计,高达35%的人没有参加过历史教育的课外活动。参加过历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3次以上的仅18%,却不是全程参与,由于种种影响的因素,实践课效果不佳,在少数参加历史教育活动的学生中,从不缺席的仅5.7%,经常参加的也只有12.6%,偶尔参加的高达40.5%,突显历史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2.历史观念的调查。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深深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电脑、手机等成了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工具。经调查,在问及获取信息的媒介时47.6%的同学会选择网页搜索,14. 1%的同学选择阅读网络大V的博客、贴吧,3.9%的同学喜欢道听途说、与别人聊天甚至偷阅非正式出版的书籍或影视作品。喜欢从历史课本中获取答案的仅34.4%。

在信息社会,当国内外政治斗争在网络等新媒体上突显时,思想多元化的现状也为 “西化”主义者提供了思想渗透的空间。据调查,对于美国之音、英国BBC等传媒内容,10.8%的学生认为海外传媒敢于直言揭露事情的真相,有很高的可信度,32.7%认为尽管存在一些不实的报告,还是比较可信的。能持批判的态度对待这些海外报道,警惕某些煽动性宣传的学生为56.5%。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揭秘”歪曲了历史,扭曲了事实,大学生对网络上的“西化”观点若不加以科学的辨析,盲目从之将影响甚远。

调查显示,81.8%的同学认为《纲要》教材内容真实反映了历史事实,但15%的同学认为历史教材的叙事歪曲了部分事实,与历史事实之间存在失真感,3.2%的同学则认为历史课本与历史事实之间是完全相反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基本内容的熟知程度也并不理想,仅10.1%的同学表示很了解,基本了解的达55%,只了解一点的为29.4%,完全不了解的占5.5%。

被问及对恶搞传统历史文化的态度时,20%的同学竟认为是个人自由,完全可以理解。孰不知,拿恶搞当作个性张扬的方式,对历史毫无敬畏,恰说明了其内心的空虚、道德原则的缺失。65.4%的学生认为应该遭到谴责14.6%的同学却表示沉默,与自己没有任何联系。对历史知识漠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探求传统文化的欲望,4.8%的同学表示没兴趣, 18.1%的同学则认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只能当作故事来了解即可,77.2%的同学则认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渴望了解民族历史真谛的认知需求。所以,在缺少历史知识的背景下,仅68%的学生认为应时刻存在忧患意识,但16.5%的学生认为生活很美好、没有忧患意识,15.5%的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更不知忧患意识是什么。

3.历史意识的调查。许多“西化”思想借所谓学术批判的伪装,充斥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近代历史的认知。在回答“90后大学生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35.0%的学生认为网络信息来源太多,难以辨别真伪, 30.6%的学生认为纯文字的教科书吸引力不够,没有阅读的欲望,22.5%的学生认为西方的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了价值判断,11.9%的学生认为是学习中许多自己困惑的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答,逐渐丧失了求知欲。

同学们对近代史上的战争有一定的事实判断,但论及近代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的本质实质及其评价上缺乏理论上的价值判断,存在一定的偏激情绪。关于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还有32.6%的同学认为这是中西文明的冲突,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一概肯定。这种以具体分析为由的观点,实际上是变相否认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

大学生往往容易只看表面,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更谈不上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关于近代仁人志士为探求民族解放道路所进行的革命活动,12.1%学生认为是瞎折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77.9%认为发生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10%说不清楚。由此可知,虽然多数学生认同革命,但对于为什么进行革命的原因以及革命对象的腐朽性、落后性与反动性却认识不足,对一些错误思潮还存在困惑,有理解上的局限和偏激倾向,不能从理论上回答革命的正义性原因,因此出现说不清的态度。

经过近代百余年艰苦探索,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终选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确定,然而,有12.4%的同学认为这是少数人的意志决定的,是历史的误会;6.5%对这段历史很模糊,竟不知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存在三条建国道路主张,是“两个中国”的斗争。仅81.1%学生的认为这是近代以来历史的必然,是历史的选择。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虽然近代中国曾落后于西方,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东西方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也变得越来越清晰。据调查,88.4%的学生认为东西方的差距是历史形成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崛起在世界的舞台上,对中国发展充满了信心。但7.4%的学生认为中国近代的衰落是必然的,与西方文明相比,中国是一种落后的文明,这无异于将传统中国文化全盘否决。近代中国的落后仅仅是指从封建社会走入近代社会的落后,绝不能据此否定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力。4.2%的学生认为当前我们社会还存在众多问题,中华民族能否复兴还是一个未知数,对今天中国所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缺少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三、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充斥的世界中,90后大学生的历史观总体上积极向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由传统的翻阅书籍转为网络媒体。网络中出现的许多所谓的“新鲜观点”表面上只是与中国历史教育内容不同,实际上却是西方某些国家借经贸往来推销的意识形态,因大学生缺乏辨别真假的能力,这种经过伪装的舶来品与那些漠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生在心理上极易产生趋同性,对许多理应熟识的中国历史常识持怀疑态度,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这种对历史常识漠不关心的态度,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最担心的。漠视的实质是变相歪曲、否定近代革命的正义性。这种思想认识在高校中的传播与侵蚀,将会影响大学生历史观的正确形成,扰乱大学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的正确选择,任其发展下去将会成为大学生非理性政治行为的温床。

关注大学生的历史教育是建设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方式之一,也是加强大学生对社会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适应历史教育的时代性,多方面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把高校《纲要》课学习变成一个大学生探索历史知识、增强历史意识、树立正确历史观念的过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高校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管理作用,加强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好的教育需要科学有序的教育管理作保障,高校职能部门应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分批次的组织培训与学术研修,强化政治意识与底线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与育人能力。

2.充分发挥《纲要》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关教师既不能重史轻论,也不能重论轻史,而应史论结合,将凝练的教学重难点与学生关注的问题相联系,真正发挥《纲要》课的历史教育功能,既要抓住历史事件这个“纲”,更要通过事件的解读与科学分析,突显近代中国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与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要”,从而引导同学们自觉抵制错误的“西化”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3.大学生应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国历史的文化认同。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与以往大不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生活的大变革,人们接触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90后大学生若一味的漠视中国历史,对中国历史的精髓存在认知障碍,这不仅会影响到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竞争,而且会影响到中国历史继续传承。所以,大学生应转变理念,将“让我学”变为“我应学”,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探索历史知识,反思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才能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4.拓宽历史教育的学习场所,充分发挥思政课社会实践的辅助作用。历史教育不应是死板的课堂灌输过程,应通过对历史纪念馆、战争遗址的调研,让大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实际认知过程结合起来,既理论联系了实际,又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总之,只有科学的历史观才能成为主流的历史观,才会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与生命力。当越来越多的大学对主流历史产生共识,就会对近代中国的三个历史选择形成情感纽带基础上的理性认同,到那时,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不仅认同中国的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更认同青年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主动承担起实现富强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Investiga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History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Post-90s——A Case Study in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ANG Guangji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historical education is cultivating people by senior advisors and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by learning the past,hence enhancing the self-confidence of the nation.The diverse orientation of current social trends and the pursuit of new things out of curiosity by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have lead to individuation in the choice of history conception.The sampling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suggested that the conception of history of the 90s college student was positive generally,but there were some worries about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the historical nihilism.Some students doubted the common knowledge about the Chinese history.If there is no timely guidance,many of the"Westernization"view of history will lead to serious crisis of national identity.The work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history.Moreover,students should take a correct attitude and consciously resist the erroneous views of a"Westernized"China.

college students of post-90s;historical knowledge;education on history;historical nihilism

G641

A

1009-4326(2015)05-0121-04

(责任编辑 潘 京)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5.031

2015-08-18

青岛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研究会2014年度资助项目

张广杰(1984-),男,山东潍坊人,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历史教研室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猜你喜欢
历史观纲要历史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新历史
习近平的历史观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