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翼
(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71)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重塑研究
王 翼
(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7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核心元素。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由于远离生活世界、霸权现象泛化以及集体失语现象频发而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重塑必须做到理论性与生活性相统一,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回归现实生活;权威性与大众性相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的共享;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统一,力争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困境;重塑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作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阵地,高校更是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使命。因此,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有效性,守好高校这一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成败与否。
德谟克利特说:“语言是生活的化身。”任何人的经验过程都离不开语言,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决定因素。实际上,作为一个社会的存在物,人需要在客观世界中不断地经历社会化过程以完成由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的过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这一要素。“语言要确保在主客体世界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形式上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法规则,符合一定的逻辑思维,因此就语言本体来说绝不是单纯空气振动的附属品,而是有意或无意地以意识形态为向导。”[1]这或许正是福柯眼中的“话语控制”或“话语权力”。在福柯看来,权力的制约是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并且权力本身也离不开知识,它在某种特定的知识结构或知识背景中形成,而知识本身则“是以话语形式表现和展开的。”[2]115从本质上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话语为载体实现理论说服力的活动,它“遵循一定的话语规范、规则和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言语符号系统。”[3]47因此,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十分重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核心要素。
那么,什么样的话语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发挥极致便成了自然而然的追问。毫无疑问,准确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在于探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在社会主义民主观念扎根发展以及人们对人本思想日趋关注的今天,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必须能够克服对人思想行为的改造与掌控这一片面且武断的传统认知,而“将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4]具体而言,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应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特点:一方面,要以彰显人的主体性为目的。在马克思看来,人高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便在于人可以“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5]88所以人是能够且应该主动认识和改造自身的生命活动。换而言之,“人”的本质就在于其主体性的体现。因此,一切社会活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只有在这一层面发挥作用才会更有意义。就如同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冯·洪堡所言,教育“不是首先要传播知识和技能,而是去‘唤醒’学生的力量。”[6]83另一方面,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取向。在实践唯物主义看来,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当然,这里的社会生活是指包含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切社会活动。而在批判费尔巴哈有关人的抽象本质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提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一切社会关系的形成都依赖于人的社会实践,并由社会实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从而使人本身得以不断发展。因此,人的本质总在社会实践中得以体现,人的存在方式就是实践。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的精神世界,其本质属性必然要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也是实践的,其最本源的目标便是促进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高校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更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时期,多个领域内发生的实质性改革预示中国正处在一个转型的过程。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得以体现,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现实需求较以往也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1.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体系因远离生活世界而功能受限。“回归现实生活”是当前教育界一种十分时髦的提法。“生活世界”的概念最早由胡塞尔针对科学世界提出,旨在指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便就是“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上被给予的、被经验到并能被经验到的世界”[7]64,“是人们集中关注的东西”[7]37,其本身“正是主体的构造之物”[8]145,所以它本质上应该包含了人与客观世界的所有实践关系,是人存在的依托与交往的境域。后来的西方哲学家们也多是在这层含义的基础之上对这一概念进行阐述和使用的。如果透过“生活世界”的概念来审视教育,便是要启示我们不能只关照到知识的本身价值,却忽视了教育对象与知识本身的一体性,漠视知识本身对于教育客体的实际价值,否则便会因教育客体无法体会主观成就出现“教育危机”。这正如同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9]477但就目前而言,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会因话语表达脱离现实世界而使其效果弱化甚至产生反作用。其中比较明显的表现,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过多关注政治性,常常试图树立一种完美无缺的榜样形象并以此作为行为准则来衡量要求普遍大众,从而忽视了社会群体的层次性以及各阶层群众的思想活动的规律。再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刻意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意忽略存有争议的内容,甚至对现实生活进行随意的剪裁与切割,从而造成教育对象对生活本质的亲身体验与接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矛盾,引发质疑。
2.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体系因霸权泛化而功能受阻。正如前所述,福柯指出话语和权力往往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这也恰恰是话语霸权产生的基础。任何一种话语体系都必然遵循着权力机制,换而言之,没有权力的干涉,就没有话语的形成;话语在其形成过程中,正是受到权力因素的介入才具有了成为强加于他物的暴力的可能性。这个时候的“话语”便意味着某个社会团体可以依据一些成规在社会之中传播其内在意义,以此确立起其社会地位并被其他团体所认知。话语此刻便已异化为权力挤压的功利性工具,发挥着控制与操纵的作用,由此产生话语霸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话语霸权本质上就是施教者利用专业和社会角色赋予其的权威而产生的,其主要体现在教育者在表述某种观点或向教育者灌输某种观念时,常常用一种居高临下或不容商榷的语气,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丧失互动性,成为独白式的言语游戏。实际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是要系统地研究说服人的话语、技巧等,甚至要研究说服理论,也就是把说服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把说服当作一种理论来研究。这是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时效性的重要路径。”[10]62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受教育者对其话语体系内容的认同。当然,这种认同不能建立在外在权力的压服之上,也不能是“独裁话语”或“强制命令”的结果,而需要是一种自觉的话语认同行为。
3.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体系因集体失语而效果滞后。毫无疑问,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对话,“对话便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及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11]12所谓集体失语,就是指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缺少共同话语,造成沟通受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话语本身无法描述、表达、输送、转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去了一定的功力,无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需要;二是主体间无法通过一定的话语预设、话语语境进行交流互动;三是思想政治教话语滞后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要求。”[10]142集体失语的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众多体现,例如从教育者角度看,有些教育者没有真实生动的表达自身,更没有和受教育者成为“朋友”,自己仅仅扮演了政府与社会的代言人。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教育者未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功能而导致教育话语背离教育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成为机械地诠释和美化社会的工具,并最终造成“无人聆听,无法对话”;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很大一部分人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他们平时习惯于用手机、ipad等科技产品进行沟通交流、信息交换,“人机交往”的载体形式日渐取代了“人人交往”的传统沟通模式。再加之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网络中搜所自己想要的信息,长久以往便消弱了社会组织对社会舆论的有效控制,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地位的弱化,并最终形成“不愿聆听,不想对话”。
毫无疑问,有效性的实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展开的实践依据。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说明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已经刻不容缓,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也因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要坚持理论性与生活性相统一,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回归现实生活。如今,教育生活化或生活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所认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回归生活,并非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而是强调理论与现实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理服人的工作,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实践和传播形式,通常附着在书籍、条文、理论等相互关联的文字网路中,成为社会政治领域的主要叙述话语。”[12]因此,理论性一定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属性之一,离开这一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无从谈起。但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不能只有理论性,而忽略了它的对象,即人的需求。人是生活的人,人的发展是社会化的过程,作为人是社会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也一定是生活的实践,离开这一界域的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也将失去源泉。正如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综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的提升,必须能够回归现实生活,与人们的生活世界建立起广泛联系,实现理论性与生活性的统一。换而言之,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不回避现实中的焦点与热点;又要密切关照个体生活,符合个人精神生活的需求,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2.要坚持权威性与大众性相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共享。众所周知,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长期扮演着单一的主体,而忽略了与另一主体受教育者的相互制约与互动,抹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片面的权威,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常态。在曾经的革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曾产生过深远且良好的影响,但由于“文革”时期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往往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遮蔽。然而,正如前文所述,作为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由此不难理解“政治权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它也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权威性的主要成分。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那样,“没有权威的不断生成,即便他已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成为语言和思维的主人,但他却仍处在被弃置的空无一物的可能性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只有虚无紧紧尾随着他。”[11]80所以,离开了权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将难以真正实现。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坚持权威性的同时,还要注意体现大众性,即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用大众可以理解、愿意接受的形式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克服只关注权威的精英话语,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从理论回归实践。毕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属人的活动,离开“大众”的权威只能是毫无意义的独白,这种方式也已被事实证明是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的最大障碍之一。
3.坚持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统一,力争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要特征便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话语体系为主,其主旨是通过论证政治的合法性从而引导社会认知,它更多地关注并强调政治价值与意义。这种话语模式虽包含经典且继承传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传统要求,但由于缺乏对现实世界的关照,而容易显得过于政治化、形式化,甚至空洞化。这里所谓的现实世界,其实就是指当代社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诸如社会生活中生活话语、市场经济中的新兴话语、新媒体重的网络话语等,这些新的文化生态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甚至已经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话语模式。从这个角度而言,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也必须与时俱进,体现现代性特征。
[1]王翼.哲学视阈下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J].学术论坛,2012(9).
[2]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洪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4]孙瑛辉.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维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龚海泉,万美容.当代公民道德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7]胡塞尔.欧洲危机与超验现象学[M].张庆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8]段文灵.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人学”思维[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9]陶行知全集:第5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
[10]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1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12]许苏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Research on Remodeling of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olleges
WANG Yi
(School of Marxism,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 211171,China)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At present,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hich is far from the living world,generaliz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hegemony and the phenomenon of collective aphasia,has been hindered in its function.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be unified in theory and life,so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can return to the real life;the authority and the mass should be unified,hence realiz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power in the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the sharing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and strive to build a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iscourse system;dilemma;remodeling
D64
A
1009-4326(2015)05-0110-04
(责任编辑 王爱玲)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5.028
2015-08-18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媒体环境嬗变中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创新研究”(2014SJD168);南京晓庄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青年专项“社会阶层多元化背景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2013NXY75);南京晓庄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立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重塑研究”(2015XZGJ44)的阶段性成果
王 翼(1983-),男,安徽蚌埠人,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