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跃春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一方面,亚投行满足了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亚投行推崇的是互相尊重、包容的合作理念,保证每个成员国在独立、平等、自由的基础上进行和平对话。
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署协议。按协议日程,2015年底亚投行将正式挂牌成立。
亚投行是政府间的多边开发机构,旨在促进和支持亚太地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该地区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进而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共同发展。近年来,亚洲地区多数发展中国家进入快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速冠盖全球。但其中多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巨大,需要相关国家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合作。为此,建立一家专门针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银行就成为亚洲国家的共同愿望。建立亚投行一方面满足了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给亚太国家乃至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切入点。另一方面亚投行推崇的是互相尊重、包容的合作理念,保证每个成员国在独立、平等、自由的基础上进行和平对话,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
目前,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世界银行(简称“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它们是国际经济体制中最重要的三大支柱。在亚太地区,日本、美国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或ADB)是唯一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与这些金融机构相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一方面,亚投行资金规模不大,但参与国家众多。亚投行启动资金只有1000亿美元,既不能与世行相比,也不能与亚行相比,但参与国已经远远超出预期。起初,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只有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成员国,但截至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国、日本和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估计今后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墨西哥,非洲的尼日利亚、南非、埃及等国也有可能加入亚投行。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的加入,亚投行的法定资本规模和影响力也将随之扩大。
另一方面,亚投行没有侵犯主权条款,更容易被发展中国家接受。众所周知,世行和IMF从成立到现在一直由美国把控。尽管其创建宗旨是恢复战后重建,维护世界经济增长,但因其贷款条件苛刻,尤其是对贷款国设置了要求其采取货币自由兑换、财政紧缩等侵犯主权的条款,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无法接受。另外,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国家都清楚记得,在发生危机的过程里,这些“大牌”机构的救援行动十分有限。而亚投行虽然在资金使用效率和成本回收等问题上也设置了一些条款,但这些条款不会妨碍其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这是因为这些项目的开发并非完全由单个发展中国家承担,而是多国合作的国际项目。比如,有些发展中国家自身无法满足兴建基础设施的贷款条件,但由于沿途其他国家的广泛参与,使得整个项目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从而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亚投行之所以在刚刚启动就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其原因正在于此。
亚投行是对世行、亚行等国际开发机构的有效补充,而不是谋求替代。如上所言,与现有的世行、亚行等机构侧重于减少贫困不同,亚投行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据亚行预测,2010年至2020年亚洲国家每年大约需要8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而在实际操作中,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每年在1万亿至1.5万亿美元。因此,仅靠世行和亚行根本无法满足未来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亚投行作为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专业银行,可以更直接地帮助亚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同时又能弥补世行、亚行等多边金融机构的缺位和不足。
从历史经验看,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区域性开发机构的建立,并未对世界银行产生威胁,而是更加有力推动了所在区域的经济开发。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亚投行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发挥推动和促进作用,而不会与世行和亚行产生竞争,甚至摩擦。
在亚洲,《清迈倡议》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10+3”国家财长签署的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协议”,它的宗旨是通过货币金融合作防范区域性金融危机。尽管自2009年以来这种互换从“双边”推广到了“多边”,很好地补充了IMF的不足,使“10+3”各国能够超越由IMF份额所限定的借款额度,但毕竟由于金额和参与国家有限,仅仅靠这一协议维持亚洲金融市场安全显然不够。再者,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最为活跃的要素,走向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亚洲各经济体大都是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边缘国家,同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相比,现有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和区域金融机构不够完善,应对风险能力较弱。为了减少外部风险的冲击,亚洲国家应当加强合作,构建安全高效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合作机制。亚投行的建立,不仅改变了目前亚洲国家金融合作的单一形式,亚洲国家还可以通过在该行的融资和贷款直接解决本国实体经济中的需要,从而推动该地区金融合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