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
依法维护医务人员正当权益
杨震
2014年上半年尤其是第一季度,全国医患纠纷冲击形势非常严峻,全国范围内出现了齐齐哈尔医生遇害、南京护士被打等影响很大的事件,上海则出现了第五人民医院3名医护人员被砍伤事件。第二季度,又出现了上海同济医院医务处人员在区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被职业医闹殴打致伤的事件,在全市医务工作者中反响较为强烈。
今年市领导指出,要理直气壮地对各种行凶“医闹”行为依法严肃处理。我们感觉,进入第二季度,公安机关在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方面的工作力度有所加大,也强化了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对接。对此,医疗机构普遍表示欢迎。但在医患纠纷工作中,我们仍感觉需要获得公安机关等政府部门更有力的支持。
今年5月,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大手术后,因心脑血管并发症抢救无效,在我院死亡。产生医疗纠纷。其家属不顾我院耐心解释,亦不走法律途径解决,而是冲击我院,其中有一人将四大瓶燃料绑在身上,携带打火机冲到住院部内科大楼底层,进行恐怖威胁。在千钧一发之际,被我院安保人员控制。将其扭送派出所后,家属又冲击派出所,致使派出所在处理问题上极为犹豫,一度决定不予处罚。后经我院反复强烈表达及进一步工作,才对该家属给予拘留。这种针对医疗机构的恐怖威胁行为,在今年4月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的通知》中有明确处罚规定。我们希望有关法律法规得到切实执行。
中山医院对质量安全管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近年来以创建“平安医院”、“医院管理年”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为主线,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提升全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
(一)强化制度建设和投诉管理
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当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医患沟通培训,提高医患沟通效果;会同社会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科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引导患者合法维权;畅通投诉渠道,实行“首诉负责制”,加大投诉管理部门建设,规范接待流程,疏导理顺当事人情绪。
坚持预防为主,前移医疗纠纷处理关口,实行重大手术风险见证制度,落实医疗不良事件预警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并通过建立专家会商制度,加强了医院纠纷预警能力。
(二)与医调办等部门密切配合,排查化解矛盾
与徐汇区区卫生计生委、司法局以及医调委充分协作,与中山医院院的医疗安全专家委员相挂钩,创新工作机制。对于疑难信访事项,会同徐汇区医调委,组织开展院外专家讨论,及时对医患纠纷进行深入的梳理,加快处理进程,并对确有医疗缺陷的案例明确责任,落实处理,不断改进工作。组织购买了医疗责任险,实现医疗风险分担。
(三)工作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医疗纠纷心理干预模式,利用医院心理科的优势资源,对全院医务人员巴林特小组等心理学技术和礼仪技巧进行医患沟通的培训。成立以预防和化解医疗纠纷为主要目标的心理干预小组,应用心理晤谈和合理情绪疗法巧妙化解焦虑、愤怒、悲愤等情绪。呵护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为医务人员减压,使医务人员保持积极乐观认真负责的心态投入工作。
近年来,医患纠纷多发,恶性伤医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伤害了医务人员的正当权益,造成医务人员群体中负面情绪累积。亟待出台举措、创新机制,切实维护医务人员正当权益。
(一)切实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明确规定了在医疗机构中的七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求由公安机关依据予以处罚。为此,我们建议:公安机关人员在面对性质明确的“七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拒不按规定移尸”等情况时,应采取果断措施,并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进行处罚。医疗纠纷与违法犯罪不应混为一谈,公安人员应依法严厉快速地打击各种侵害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
近年来,针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恐怖威胁日渐增多,有当面口头威胁、信件电话威胁、跟踪上门威胁等等;威胁内容包括:爆炸袭击、杀害医务人员等等。这些恐怖威胁行为,极大地危害了社会稳定、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和情绪。但此类恐怖威胁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建议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严厉打击。
(二)针对医院暴力伤害,大力开展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关怀
医院暴力的三种形式:心理暴力、身体暴力、性暴力,在国内医疗机构中也有存在,医护人员深受其害。医院暴力是导致医护人员负面情绪的重要因素。但目前针对医院暴力伤害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关怀非常不足。建议从多个方面入手,大力开展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关怀工作。第一,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制定“医院暴力伤害”应急处理办法: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暴力事件后,各级行政部门及时开展安慰关怀工作;第二,在医疗机构中,开展长期的员工集体性心理疏导工作,例如“巴林特小组活动”;第三,通过科研资助等手段,鼓励开展医务职工心理支持方面的机制创新。
(杨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