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推进企业统计工作

2015-04-09 09:17姚艳
中国有色金属 2015年1期
关键词:统计数据数据库信息化

姚艳|文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统计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统计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统计模式,提高了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和发布的效率,实现了统计数据“精、准、快”,为企业经营决策、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放和发展统计生产力提供着有力支撑。当下没有哪一项工作与信息化的结合比统计工作更紧密。统计工作以数据库为依托,采用C/S或B/S结构,实现在线数据处理、查询,缩短了数据采集时间,提升了数据质量,信息化在企业统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

信息化与统计

信息化是指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信息化所借助的媒介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自上而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统计来源于国情调查。原始的统计工作即人们收集数据的原始形态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它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7世纪开始。统计科学是统计工作经验、社会经济理论、计量经济方法相互融合、提炼、发展而来的一种边缘性学科。一般来说,统计包括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信息化在统计中的应用不仅仅涵盖了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也丰富了统计形式的同时充实了统计科学的内容。

由此可见,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统计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信息化在统计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统计的信息化,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统计设计、统计数据的采集、传递、储存、处理、分析和发布等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统计活动。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作为统计的最初步骤,也是确保统计数据不失真的重要步骤,这一步骤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统计效率,降低了统计过程中人工误差,减少了重复录入、审核、汇总工作量。建立信息化数据采集,首先要对传统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规范,使它能够与先进的信息化平台相互结合起来,让实际的数据统计到信息化统计数据能够自动的一步生成;其次要建立数据采集的信息化平台,共享统计资源,方便各级统计部门从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采集,避免了不同平台进行数据采集而造成的数据一致性的差异;最后要统一计量方法,各部门都要采用科学、合理、标准、统一的统计计量方法,确保共享的统计数据交换顺利、快速进行,减少大量重复性的工作。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信息化是以数据库为依托,网上完成信息传递、信息管理、配置统计资源,在线处理、查询统计数据,提高了统计的效率和准确度。要实现统计数据传输信息化,网络硬件平台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次要建立数据库,及时存储和组织数据,为统计信息在线处理、查询等提供支撑;再次要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完成信息传递和信息管理,优化配置统计资源;最后要建立开放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平台,丰富统计信息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信息化的传输方式为统计数据共享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不仅保证了统计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也为更多统计信息之间的融会贯通提供了渠道。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信息化是利用先进的统计分析处理软件,建立统计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信息挖掘和分析,为科学决策、规划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采用先进的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首先要根据需求设定参数,从数据库中提取符合条件的数据,应用在线分析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展现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获得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其次根据获得的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建立E-R模型;最后将E-R模型转换成为物理数据模型,开展数据分析,进行科学预测,为企业决策、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数据发布。数据发布信息化同样需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以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信息化为源头,利用统计服务网络子系统,建立统计信息网站和综合信息反馈服务的统计数据库体系,开辟统计服务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领域,实现统计服务的网络化、社会化,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于社会。

信息化在企业统计中的应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信息化统计数据是企业开展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企业有了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信息,管理过程中就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合理配置设备、人力、原料的投入,掌控设备运转、安排生产进度、优化能源消费,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设备的配置与运转。在企业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上,设备现状、新旧程度、台数、运转状况一览无余,每台设备受控状态通过网络平台充分反映出来,企业可根据设备运转周期统一安排检修,依据产业规划进行设备改造升级或是购入。一方面,企业可以及时平衡调控设备负荷,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能;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适时调整生产规模,合理利用资源,避峰限荷,效益最大化。

原材料的供应与投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通过信息化平台,了解企业原材料的存储状况,方便业务部门及时制订好完善的原材料购入、投入、储备计划,使原材料的储备量既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又不会造成库存过大,占用资金过多。信息化的统计数据,准确地为管理者提供了原材料储备和资金占用情况,适时购买原材料、调整企业生产规模,为持续稳定的生产提供物资保证,提高资金边际成本效益。

能源的消耗。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能源相当于企业的血液,它驱动着生产设备的运转。因此,提倡能源效益和节能等能源需求的优化管理,对企业愈来愈重要。企业通过实施统计信息化,准确地反映出设备状况,制订出准确、环境友好的能源动力计划,对能耗大的设备合理避峰,多用谷时电组织生产,为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人员的配置。任何一个企业都与每个员工息息相关,员工的合理配置更是在一定阶段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通过信息化的员工管理,动态地了解每个员工的现状,为每个人员工分配合理的职务和工作,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效用。

产品需求的监控和调整。通过网络信息的查询,实时准确掌握市场价格的波动、产品需求变化情况。通过对市场需求分析,根据需求价格弹性指数,制定合理的产品预期未来的价格,科学地安排生产,在信息发布的第一时间实施营销战略,让产品得到更好的销售,使企业获得最佳经营成果,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里程碑式地影响着统计的发展,颠覆了统计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发布的传统模式,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流程和效率,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信息化改进了统计,便利了统计,开启了一个新的统计时代。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数据库信息化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