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希平
在河北省海兴县有一个“奇人”叫仝炳庄,从1976年至今始终担任着该县辛集镇刘东村的党支部书记,前些年又兼起了远教站点管理员。说他“奇”,一是因其年过古稀却痴迷远教,操作起设备赛过年轻人;二是在促进学用转化上,他很善于把从远教里学到的知识与村情实际结合起来,为刘东村的发展增添助力。
刘东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民祖祖辈辈都过着“土里刨食”的苦日子。如何改变现状?仝炳庄一直在苦苦思索。远教站点在村里开通后,老仝从中看到了强村富民的希望。一次,他在远教平台上搜索到介绍盐碱地池塘养鱼的课件,当时就来了精神:“村里到处都是盐碱地,要是能用来养鱼,那等于是捡到了聚宝盆啊。”他把那部课件反复研究了个透,就立即组织上马项目。村里要兴办淡水养鱼场,却没钱没技术。他几经周折,从天津塘沽引来投资,请来技术人员,开挖荒地130亩,当年投放鱼苗10万尾,年底盈利5万余元。初战告捷,他又带领大家拓建鱼塘300亩,增加养殖品种,还带动邻村发展了200多亩养殖水面,将淡水养殖打造成海兴县盐碱地开发的重点项目。
远教在刘东村一炮而红,老仝又从平台上一档发展村集体经济新模式的节目中受到启发,决心动员村里的“能人”,让他们入股村集体企业,走共同发展之路。刘东村所在的辛集镇当时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鱼子鱼粉集散地之一,虽然村里从事这行的人不少,但却没有一家鱼粉加工厂,加工费白白让外人赚了去。老仝合计要以此为突破口,便把目光锁定在了村里的“能人”仝宝林、仝炳路、仝成发的身上。可人家一听要合股投资,都直摇头:“辛辛苦苦挣个钱不容易,万一赔本投资收不回来怎么办?合伙干出现矛盾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让老仝一时难以解答。接下来,他一连几天都没再登这几家的门。原以为老仝张罗建鱼粉加工厂的事会就此打住,可没多久他又找到了这仨人,兴冲冲地拉他们到村远教站点坐坐。到了站点,他给大家沏上茶水,就开始放有关合股办企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经验的片子。几部片子放完,他问仨人:“咋样,悟出点门道没?”仨人都点点头:“这事还挺靠谱。还有啥资料吗?”老仝哈哈一乐:“你们要是想学,我这儿管够!”原来,他“消失”的这几天,一直都窝在站点里找片子、查信息了。
“能人”决定办厂,老仝又一次次地跑县有关部门,帮他们办理各种手续。在远程教育的指导和宣传下,厂子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生产的鱼粉是供不应求。有了典型的带动,村里的其他人也纷纷跟进,合股建厂,迅速盘活了全村经济。如今,仝炳庄已经提前谋划起退休的事,他说:“一定要选好接班人,把远教‘接力棒传下去。”
(作者系河北省海兴县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