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策略

2015-04-08 13:06张洁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创设物理

张洁

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是课堂教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的常规工作。一线教师如何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不同的科目,以及同一科目的不同教学内容,其创设的教学情境是不同的,方法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哪一种教学情境的创设,都要立足于学生,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课程改革 教学情境 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已经被广大一线教师所青睐,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想法。

一、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积极性,让学生努力去追求知识的本源,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一些新知识或者新理论,如果是学生没有接触到的,并且一些理论和学生原有知识产生冲突,那么就导致学生的认知被激活,产生所谓的“认知冲突”。面对这种情况,其实是唤醒学生求知欲的好机会,教师一定要把握,并加以引导,就能起到水到渠成的好效果。

1.实验中引发的认知冲突

在给学生讲解金属膨胀这一部分内容时,先给学生进行一个观察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两块儿合在一起的金属条,并引导学生猜测持续加热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猜测。当学生说出各种答案,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发现金属条向下弯曲。有的同学刚才说到,在持续加热后,金属条变软,同时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向下弯曲。说这种答案的同学非常兴奋,以为自己看到了事情的真相。然后,教师再把金属条反过来加热,这时候竟然出现了令学生觉得奇怪的现象,金属条并没有向下弯曲,竟然向上弯曲。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教师最后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引出知识,金属条在加热后,不同金属的膨胀程度是不一样的。

2.制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

在给学生讲解“物理受力如何运动”这一内容时,笔者先给学生引入一个小故事:“一个重达一吨的铁球放到平面上,让一只蚂蚁去推他,能不能推动?”这个问题看似不可思议的,许多同学都觉得太简单了,而且太幼稚了,一个平时比较活跃的同学首先反映了大家的心声,“老师,当然推不动,这么明显的问题还考我们!”但是,老师并没有着急回答大家,而是面带微笑的看着同学们,要求大家做进一步的思考,这时肯动脑筋的同学若有所思,然后不太自信地说,推动推不动也不能仅仅看物体的质量,也要考虑下地面和铁球之间的摩擦力。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物理的运动与摩擦,这样的情境设置,就讲究了艺术性和技巧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情境的导入,学生们印象非常的深刻。

二、创设递进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师创设情境的不断深入,课堂气氛逐渐进入一个良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运用教学艺术,营造递进的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掌握不断深入的物理规律,从而获得全新的知识,促使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

笔者在向学生讲授“透镜”这一部分知识时,首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本节知识的特点,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如果射入凹凸镜的光线不是平行的,那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依据同学们的回答总结出几种答案。然后通过学生的思考,让问题不断深入,并通过实验证明学生的哪种答案是可以经受住实验的考验的。通过递进的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透镜的知识有了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创设递进情境,可以使问题由浅及深,促使问题逐渐明朗化,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符合思维培养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创设求异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众所周知,在物理习题讲解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解是非常到位的,许多学生当时也可以理解。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许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只要题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或者角度改变,问法发生改变,学生就会束手无策。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一个必要的过程认知,学生能力理解教师的讲解,并不等于能够真正的运用。鉴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变换角度,进行物理情境的创设。

例如,笔者在讲授连通器这一内容时,给学生讲到连通器内只有单一的液体,并且静止的时候,液面是一直保持平衡状态的。这个知识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教师可以进一步设问,如果连通器中不是同一种液体呢?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设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养成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适量延伸教学情境,强化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教学情境的环节,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引导,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把知识面进行拓宽,不能局限于一个点,要由点带面,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脉络,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授万有引力的定律这一内容时,首先给学生引入了他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牛顿的苹果落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进一步引入不同物体在落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形状,从而调动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实验的操作去落实知识,让学生发现知识的本相。通过不同维度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延伸,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提升,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教师结合初中学段学生的特点,同时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同时,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要尽量联系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更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恩民.如何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2,(10).

[2]林秀莉.调动情感因素促进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探讨,2004,(03).

[3]郑伟潮.初中物理课堂激趣八法.物理教学探讨,2004,(03).

猜你喜欢
新课程创设物理
只因是物理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处处留心皆物理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