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天
(长春建筑学院,130607)
面向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绿色节能技术研究
张昊天
(长春建筑学院,130607)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节约能耗、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加广泛。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点较为独特,长年气温高、湿度大,太阳辐射强,其绿色节能技术的需求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本文就以夏热冬暖地区的公共建筑为例,对其适用的绿色节能技术展开研究。
冬暖夏热地区 公共建筑 绿色节能技术
随着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提出,绿色节能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公共建筑在所有建筑工程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具有数量大、范围广、标准高等特点,能源消耗较大,在公共建筑中推行绿色节能技术十分必要。夏热冬暖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特点,探讨此地区公共建筑绿色节能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夏热冬暖地区主要是指我国南部部分省市,包括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的大部分地区,其温度标准最热月温度平均在25-29℃,最冷月温度平均不低于10℃,有100-200天日平均温度在25℃上的天数[1]。
夏热冬暖地区的能耗主要是由于制冷降温产生的,在建筑设计上,重视自然通风、防热和除湿。
(一)围护结构的绿色节能改造技术
围护结构是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间隔,影响着建筑的热量、水分传递,改造围护结构,可以对室内热环境起到良好改善效果,降低空调的能耗,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围护结构的绿色节能改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外墙和屋顶的改造。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的外墙和屋顶节能主要是隔热,但保温设计上,需要慎重考虑。有时在设计保温措施后,虽然避免了白天热量进入室内,但室内积累的热量无法在夜间或其它室外温度较低时段排出,不利于室内散热。
外墙和屋顶保温设计适用于室外环境热扰作用大于室内环境的情况,也就是夏季大多时间室内向室外散热。在外墙和屋顶保温措施设计中,并不是简单的添加某种保温技术即可,而是需要根据建筑运行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隔热方式。其中,外墙节能改造有浅色饰面、设置通风墙和墙面绿化等;屋顶保温节能设计有屋顶绿化、屋顶遮阳、通风屋顶和浅色涂料层等。
二是门窗的改造。门窗面积与空调负荷成正相关,为降低能耗,应当尽量减小门窗面积,但面积过小时,通风采光又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窗墙比。
在夏热冬暖地区,要保证通风条件良好,以便于室内热量、湿气能够及时排除,同时要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热量,为实现这双重目标,在窗墙比上,应采取折中方式,通常取0.85以下。
此外,门窗材料也是影响门窗性能的重要因素,根据夏热冬暖地区特点,在玻璃上,应采用遮阳系数高的,比如吸热玻璃、反射玻璃等,最理想的是中空Low-E玻璃,在保证采光基础上,可以有效降低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成本与普通玻璃相差不大[2]。
最后,气密性是门窗应当重视的一点,气密性不足会造成空气流通,引起能力损失,保证门窗气密性达到相应标准。
(二)暖通空调的绿色节能改造技术
暖通空调系统是公共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做好暖通空调的绿色节能十分重要。对于夏热冬暖地区的公共建筑而言,暖通空调的改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送风方式改造。在春秋过渡季节,暖通空调可以通过利用全新风或增加新风比的方式,将室内空气品质进一步改善;如果采用全新风方式,需要做好新风管直径、排风口位置的选择和设计,保证室内压力为正值。
二是热回收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运行时,排风中含量较多的能量,为实现节能目标,应当对这部分能量进行回收利用,常用的方法是安装热交换装置,完成排出风和新风间的热量交换,起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三)照明系统的绿色节能改造技术
照明系统是公共建筑另一大耗能系统,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来进行节能,具体措施包括:
首先,选择合适光源。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节能光源类型越来越多,在公共建筑中选用节能光源,可以有效降低照明用电,也能够减少照明产生的热量,进而起到节约空调能耗的目标,常用的节能光源有LED灯、陶瓷金卤灯等。
其次,分区控制照明。公共建筑面积十分庞大,不同区域对灯光的需求有所差异,所以,选择合适的灯光控制系统,根据需要进行分区、分时控制,可以避免无用照明的产生,起到节能的效果。
在传统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开发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也是绿色节能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低热能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区域特点来适当选择。
(一)太阳能的利用
在夏热冬暖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太阳能十分充足,适用于大部分的公共建筑中,利用方式包括两种:一是太阳能集热,也就是通过集热设备,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的方式,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在太阳能集热系统使用过程中,通常将其放置直接朝阳的位置,比如屋顶、南墙上等,同时兼具部分遮挡功能。
二是太阳能发电,主要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实现光能与电能的转换,其应用于功能与集热系统大体一致。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出现了太阳能电池瓦、太阳能光电玻璃等新产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应用于公共建筑中,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
(二)风能的利用
风能是一种常见的能源,在夏热冬暖地区中,主要适用于临海、风速大的地区中。风能的利用主要是建立风电场,将风能转换为电能,供建筑正常用电需求,一般情况下,在风速超过3m/s时,大型风车就可以得到相对稳定的电流[3]。
(三)生物质能的利用
生物质能主要来源于垃圾、废物、农产品等,可以将其含有的生物能转换为热能、电能来使用。常见的生物质量利用方式有沼气、有机肥料,通过建立沼气池,将城市垃圾堆积在一起,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得到可以作为燃料的沼气和用于绿化、种植的有机肥料。
在公共建筑中采用生物质能利用方式,主要是采取生物质能转化后电能或热能,用于照明、发电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
(四)地源热泵系统的利用
地源热泵系统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水体作为冷热源载体,通过钻孔布井方式建设地源热泵系统,实现制冷与供热双重作用,在冬夏两季分别对建筑物起到供暖和制冷效果。由于地源热泵系统采用的是地下水或地表水,在夏热东南地区水资源通常是较为丰富的,在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使用。
在地源热泵系统的利用中,需要做到冷热交换处于平衡状态,以免对地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还应保证回灌设计的到位,使置换后的水流回到先前的含水层中,有效预防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破坏。此外,还需要对地下水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使抽水量、回灌量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地下水水质保持正常。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行业当中,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在建筑中采用绿色节能技术,是当前建筑业的普遍现象。夏热冬暖地区的公共建筑属于高耗能建筑,采取绿色节能技术进行改造十分必要,在具体改造中,主要可以从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三方面进行,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改造方式,结合新能源的利用,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
[1]王可睿,莫馥任,李怡,赵立华.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分析[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5,02:80-85.
[2]甘玉凤,陈铭心.谈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2013,24:202-204+228.
[3]杨思明,张勇华.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浅析[J].广州建筑,2013,04:38-43.
G322
B
1007-6344(2015)11-0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