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客观题的创新立意

2015-04-07 13:06曹务青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浮萍三视图零点

曹务青

数学试卷中客观题具有覆盖面广、指向明确、多样灵活等特点,可以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地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潜能,特别是选择题、填空题最后一题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彰显整份试题的特色,在试题的创新立意方面起到了窗口的作用,下面略谈几点体会,权当抛砖引玉.

1基础知识是创新的源泉

基础知识包括课本上的定义、公理、定理,很多创新型题目的设计都来自于课本,并且“高”于课本,考查其内涵及外延及其应用能力.

例1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尺寸的长度单位为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m3.

图1解析结合三视图绘出直观图,过B、P分别作A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由三视图可得PE⊥平面ABC,BD=3,PE=2,VP-ABC=13×12×4×3×2=4.

例2若函数f(x)的零点与g(x)=4x+2x-2的零点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5,则f(x)可以是().

A.f(x)=4x-1B.f(x)=(x-1)2

C.f(x)=ex-1D.fx=lnx-12

解析f(x)=4x-1的零点为x=14,f(x)=(x-1)2的零点为x=1,f(x)=ex-1的零点为x=0,fx=lnx-12的零点为x=32.现在我们来估算g(x)=4x+2x-2的零点,因为g0=-1,g(12)=1,所以gx的零点x∈0,12,又函数f(x)的零点与g(x)=4x+2x-2的零点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25,只有f(x)=4x-1的零点适合,故选A.

点评解决例1的关键是理解三视图的定义,从三视图中读出直观图的形状及数量关系.例2主要考查零点存在定理.

2在知识的交叉点处创新

要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例如,函数和不等式,函数与导数,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数列;又如,三角函数与数列,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再如,平面向量与函数,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平面向量与物理等.这些交叉点都将成为创新命题的发源地.

例3设-1≤b≤1,-1≤c≤1,则关于x的方程x2+bx+c=0有实根的概率是.

解析此题是线性规划与几何概型相结合的题目.画出可行域-1≤b≤1,

-1≤c≤1,

b2≥4c,如图2所示:

先求出满足条件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1=∫1-1b24db+2=136,总面积为S=4,所以P=S1S=1324.

点评求解几何概型的思路与古典概型基本一致,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先要判断其类型,分清是长度型、面积型、还是体积型,然后套用计算公式,尤其是面积型,有时需要借助直角坐标系来研究.本题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载体,将几何概型问题与线性规划、定积分相结合进行考查,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在数学思想方法上创新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精髓,是高考数学考查的重中之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隶属性、层次性、迁移性等特点.是命题创新的最高境界.

例4设方程3x=lg-x的两个根为x1,x2,则().

A.x1x2<0B.x1x2=0

C.x1x2>1D.0

解析不妨设x2

例5已知x2a2-y2b2=1a>0,b>0,M、N,是双曲线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P是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且直线PM、的斜率分别为k1、k2k1k2≠0,若椭圆的离心率为52,则k1+k2的最小值为.

解析设Mx0,y0、Px,y,由于M,N在双曲线上关于原点对称,则N-x0,-y0,k1+k2=y-y0x-x0+y+y0x+x0≥2y2-y20x2-x20,因为Mx0,y0、Px,y在双曲线上,所以x2a2-y2b2=1,①

x20a2-y20b2=1.②①-②得y2-y20x2-x20=b2a2=c2-a2a2=e2-1=14,k1+k2≥1,故答案为1.

点评例4主要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图形界定x1,x2的范围是关键;例2主要采用了“点差法”的基本思想.

4在生活应用上创新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高考试题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通常所说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是更加关注数学应用的能力,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实际生活作为背景的题目是常考常新的,因此可以说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型题目是创新的归宿.

例6如图3所示,由于环境污染,某池塘中的浮萍蔓延的面积(m2)与时间t(月)的关系:y=at,有以下叙述:

图3①这个指数函数的底数是2;

②第5个月时,浮萍的面积就会超过30m2;

③浮萍从4m2蔓延到12m2需要经过15个月;

④浮萍每个月增加的面积都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

解析将2,4代入函数表达式中可得a=2,第5个月浮萍的面积为25=32>30,由23.5<12,所以③不正确,故答案为D.

例7某海域内有一孤岛.岛四周的海平面(视为平面)上有一浅水区(含边界),其边界是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的椭圆.已知岛上甲、乙导航灯的海拔高度分别为h1、h2,且两个导航灯在海平面上的投影恰好落在椭圆的两个焦点上.现有船只经过该海域(船只的大小忽略不计),在船上测得甲、乙导航灯的仰角分别为θ1、θ2,那么船只已进入该浅水区的判别条件是.

解析由已知船到甲投影所在焦点的距离为h1tanθ1,船到乙投影所在焦点的距离为h2tanθ2,若船进入椭圆形成的浅水区,h1tanθ1+h2tanθ2≤2a.

点评例6考查了指数函数的性质及相关的计算,例7考查了椭圆的定义,把实际问题顺利转化为数学问题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5在推理证明的形式及内容上创新

在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逻辑推理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正常推理渠道,也可以通过算法、框图等进行推理,其内容更是广泛存在,就类比推理来说,可以跨越各个种类进行不同类事物的类比,可以比较本质的特征,也可以比较非本质的特征.

例8一个计算装置有两个数据输入口Ⅰ、Ⅱ与一个运算结果输出口Ⅲ,当Ⅰ、Ⅱ分别输入正整数m,n时,输出结果记为f(m,n),且计算装置运算原理如下:①若Ⅰ、Ⅱ分别输入1,则f(1,1)=1;②若Ⅰ输入固定的正整数,Ⅱ输入的正整数增大1,则输出结果比原来增大3;③若Ⅱ输入1,Ⅰ输入正整数增大1,则输出结果为原来3倍.则f(m,n)=.

解析fm,1=3fm-1,1=32fm-2,1=…=3m-1f1,1=3m-1,

fm,n=fm,n-1+3=fm,n-2+3×2=…=fm,1+3n-1=3m-1+3n-1.

例9在△ABC中,D为BC的中点,可得AB+AC=2AD,类比到空间中,已知在四面体P—ABC中,D为△ABC的重心,则可得到的结论为.

图4解析PD=PA+AD,PD=PB+BD,PD=PC+CD,以上三式相加得3PD=PA+PB+PC+AD+BD+CD,由于D为△ABC的重心,得AD+BD+CD=0,所以答案应为PA+PB+PC=3PD.

点评这类题目注重考查学生思维水平,可以深刻地揭示知识的内涵,拓展其外延,对增强知识间的联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提高解题应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6在概念及运算符号上创新

高考在命题上不但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而且考查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因此在试题的设计中常常给出新的概念及运算符号,其中部分试题通常以高等数学内容为背景,依托于中学数学知识,但是一般都是起点高、落点低,其题型设计包括新概念、新定义、新定理和新规则等,考查在新的信息、新的情境下,独立获取和运用新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

例10对于使f(x)≤M成立所有常数M中,我们把M的最小值叫做f(x)的上确界,若a,b∈R+,且a+b=1,则-12a-2b的上确界为().

A.92B.-92C.14D.-4

解析-12a-2b=-(a+b)(12a+2b)=-(52+b2a+2ab)≤-92,当且仅当a=15,b=45时等号成立,所以M≥-92,-12a-2b的上确界为-92.故答案为B.

例11设S是至少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在S上定义了一个二元运算“*”(即对任意的a,b∈S,对于有序元素对(a,b),在S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a*b与之对应).若对任意的a,b∈S,有a*(b*a)=b,则对任意的a,b∈S,下列等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A.(a*b)*a=a

B.[a*(b*a)]*(a*b)=a

C.b*(b*b)=b

D.(a*b)*[b*(a*b)]=b

解析此题只有一个已知条件:a*(b*a)=b.B中a*(b*a)=b原式变为b*(a*b)=a,成立,C中相当于已知条件中a替换为b,明显成立,D中,b*(a*b)=a,原式变为(a*b)*a=b成立.故答案为A.

点评解决这类问题,能透彻理解新概念、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形式是关键,并能对其应用是根本.

以上的创新试题,命题的思想既贴近中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和考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又源于教材且不照搬教材;既突出选拔性,又注重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导向性.培养学生在新的信息和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的旧知识和思想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创造性地解决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经常注意联旧引新、遇新想旧,最终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用他们的数学素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轻松获得新知识.

猜你喜欢
浮萍三视图零点
函数零点、不等式恒成立
池上
例析函数零点问题的解法
浣溪沙·浮萍
探究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几种常用能力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导函数零点“不可求”之应对策略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三视图题型例析
三视图解法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