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萍
控制装置的安全性设计对人身安全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控制装置安全检测中重要一环。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做出限制,是为了防止在两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表面或空间可能出现的爬电和击穿事故。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检验工作,就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以下解析。
1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定义
1.1 名词解释
爬电距离:不同电位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不同电位的两个导电部件间最短的距离。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防范对象和考核目的不同。爬电距离是考核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的耐受起痕的能力;而电气间隙防范的是瞬态过电压或峰值电压可能造成的瞬态击穿。
1.2 生成机理
不同带电部件之间或带电部件与金属外壳之间,当他们之间的空气间隙小到一定程度时,在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介质将被击穿,绝缘会失效或者暂时失效,因此这之间的气隙应维持在一个使之不会发生击穿的安全距离,这就是电气间隙。而与空气绝缘不同的是,固体绝缘材料是一种不可恢复的绝缘介质,电场强度、热、潮湿等不利因素会造成绝缘材料的不断老化,绝缘性能的下降。爬电距离其实是一个边界平面,这种边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横跨两种截然不同的额定电气强度的材料每个单位距离所承受的电压值。因此,爬电距离是用来减少和防止漏电起痕或电弧放电的。
2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测量
2.1 标准
IEC 60664-1:1992+A1:2000+A2:2002 列举了11 个例子,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进行说明。在GB19510.1-2009 中,默认污染等级2 级,其跨接距离X=1.0mm。
电气间隙的路线选择两导体间最小距离即可,而爬电距离的路线需要考虑跨接的情况,当绝缘体间的沟槽宽度小于X 时可跨接,当绝缘体形成尖角凹坑时可跨接。
CTL 决议DSH 590 的80 度原则和CTL 决议DSH0717 主要对标准中例子爬电距离跨接的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其出发点都是考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导电尘埃等吸附在凹坑内无法自然脱离造成的绝缘表面爬电距离减小的情况,即理论路线中被跨接的部分,因此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凹坑是否形成来判断该处的爬电距离是否能跨接。
2.2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判定依据
通过游标卡尺,爬电距离电气间隙量规,数字显微镜等工具可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进行测量。在获得测量值之后,根据工作电压和绝缘材料查出相应值。
测得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值不应小于该值。
3 结论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安全测试中的重要参数,新的 IEC 61347 讨论稿中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主要增加了绝缘类型(基本绝缘,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要求,并对相应的值进行了调整,这充分说明国际上对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重视,也说明了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对安全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