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建立高效课堂

2015-04-07 11:19杨秀梅
科技视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学游戏课堂

杨秀梅

【摘 要】小学时期是由儿童进入少年的时期,是教育的启蒙时期,在这个时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将游戏、理论知识以及在学生参与下的高效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游戏;课堂

小学时期是由儿童进入少年的时期,是教育的启蒙时期,在这个时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受益无穷的。因此,小学教师肩负的任务是艰巨的,人们说教师是素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小学教师是构建人类灵魂的地基,只有地基牢固了,人类的灵魂才能够得以塑造,而不至于坍塌。作为小学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探索新的途径,发展新的思路,达到真正的寓教于乐,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一个充满快乐与认知的童年。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伴着快乐成长,带着知识壮大。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教学的:

1 将游戏引进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已不足以引发学生兴趣的今天,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有游戏的韵味,让学生感觉是在玩儿而不是在学,是在玩儿中构建学习体系,让学生在玩儿中,完成学的目的。在进行《分数的认识》这堂课教学时,我与信息技术教师联合教学,把这堂课设在了微机室,这一变化引发了学生无比的兴趣。上课时我与信息技术教师一起设计了一款游戏叫做“削木头”,是操作者用一把大刀,将垛的木头削成要求的长度,按照尺寸削。首先要求把木头削成相等两段,然后是三段、四段、五段,木头的长是15厘米。布置学生都说出削成两段、三段、四段、五段的木头都分别是多长,同学们兴趣高涨,不久就都给出了答案,接着,我又让学生说出分成三段的两段有多长,分成四段的三段有多长,分成无段的四段有多长。学生很快又得出了答案。我就开始讲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讲解分数是怎么形成的,并由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演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样是多媒体教学,却没有简单的知识演示,而是在游戏中让学生掌握了对分数的认识,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寓教于乐,在于“乐”中“教”的融入,要自然不感觉刻意,其实是教师潜心的“刻意”。

2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于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掌握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解决现实的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必要的数学问题,增加对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而不是只注重公式的讲解,是否会做某一类数学题,考试得了多少分数等等。要联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做到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就必须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出示了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80%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20%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根据这一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不仅使学生升华了课堂知识,更加培养了数学的思想,增加了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从而更加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3 学生参与下的高效课堂

要想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实用性非常强的,要想让学生对教学点有更好的掌握,必须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知识应用过程自然就产生了。因此,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参与的模式有很多,可以设置有趣的课堂教学小游戏,也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探讨,还可以让学生间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展开学习研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地选取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才是优质课堂的体现。在进行“平行和相交”这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学要点首先在于要培养学生对“平行”与“相交”这两种直线间的关系具备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两种关系间各自的特征。为了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让他们对这两种直线间的关系有更好的理解,在基本介绍了两个知识点的概念后,我让学生们认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平行”与“相交”的实例。很多学生立刻对四周认真观察起来。有的学生举起一本书大声说道“:课本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还有学生说:“黑板的上边和下边也是平行的。”这时,一个学生拿起两支笔让它们彼此相交,并且说道“这两支笔是相互垂直的”。学生们举出了各种各样的例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对于课堂的参与也十分积极。在这种很好的教学氛围中“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已经很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大家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实际应用也很充分。这对于提升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很有帮助的。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呈现了这样的情境图:“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式。小朋友们列出算式:4+3-2。此时,教师追问:“你们会算吗?请跟同桌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然后指名回答:“先算4+3=7,再算7-2=5。”就在这几乎一致通过,而教师也以为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老师,还有一种方法,我是先加2再减3的,4加2等于6,6减5等于1。”“不对,不对!”他的想法招来一阵“不对”的声音。教师对此并没有淡化处理,而是加以机智的利用,把萦绕在学生脑海深处的问题提到了眼前:“怎么回事?为什么换了位置以后得数跟原来不一样了呢?”接着,提示学生。可以请情境图帮帮他。在老师的鼓励和情境图的帮助下,学生意识到:2只天鹅是飞走的,不能加2,而应减2;3只天鹅是飞来的,不能减3,应该加3,所以如果要换位置的话,应该是4-2+3,而不应该是4+2-3。这样的调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埋下伏笔。以上教学片段中,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并没有简单地否定这个“错误”资源,任之流失。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正是因为教师冷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善于利用可贵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精彩生成,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变“节外生枝”为“节外生‘姿”。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各种办法,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差异性和多变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并且各个兴趣培养方法并非相互孤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配合的,教师可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不断摸索兴趣培养方法,通过各种方法的不断组合,去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艳英.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责任编辑:许丽]

猜你喜欢
小学游戏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