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饮食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015-04-07 09:42鲍翠翠陈润
科技视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对比

鲍翠翠 陈润

【摘 要】饮食习语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饮食习语的隐喻对比研究是对其认识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英汉饮食习语的相似性和差异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英汉民族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英汉饮食习语;概念隐喻;对比

【Abstract】The food idio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es, and the comparative metaphor study on the food idioms is a way to understand th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food idioms, we can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food idioms; Conceptual metaphor; Contrast

0 引言

《英汉翻译教程》对习语的定义为: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1]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饮食习语,有的含蓄幽默,有的严肃典雅,不仅极具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些习语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语意上具有整体性,形式也是各式各样,主要有谚语、歇后语、俗语、格言、俚语、行话,如今饮食习语已经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本文采用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饮食习语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英汉两国民族文化的了解。[1]

1 隐喻的概念

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识语言研究的焦点之一。该理论认为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它的结构性定义为“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2]。在其和约翰逊的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也指出隐喻随处可在,不仅伴随着语言,而且伴随着思想和行为。并且总结性地概括了我们思维体系中的隐喻概念理论:隐喻的实质就是实现通过一类事物来体验和理解另一类事物[3],也就是说隐喻是概念性的,不能随意而为,是具有全面系统性的。因此有了概念隐喻的说法。

隐喻化是日常思维的一种方式。实际上许多词都是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的。英语中许多词既有字面意义,又有隐喻意义。例如:Time is health,在其概念隐喻的作用下,将时间和金钱两个毫无关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这两个事物有了主观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在大脑中有了联想,从而使他们融合地更加具体。事物的相关性往往在两个事物中伴随着发生的,例如:Anger is heat(愤怒是火)。这样出现的词汇都是日常用语中隐喻概括性的表现形式。这种隐喻为全人类所共有。所以只要我们掌握了简单的日常用语,对其分析理解,就可以更全面的认知隐喻了。莱考夫以及大多语言学家都认为。概念隐喻认知是在自身实验的基础上来研究,所以它既有普遍性,又有差异性,既有感性成分,又有理性成分。这是其他思维模式很难实现的。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英汉两个民族的饮食习语进行研究,既表现了对总体把握的普遍性,又展现了跨区域和跨文化的差异性。

2 英汉习语中的概念对比分析

语言扎根于人类的认知结构中,隐喻能反映出人类认知的心理基础,那么跨文化的隐喻理应表现出某种相似性。[4]中国人很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民以食为天”,可见“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而在英语中也有类似这样一句,“Spread the table and contention will cease”。“吃”对现代人来说已绝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问题,其背后蕴涵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和思想内涵。在英汉两种通过对英汉饮食习语中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英汉饮食习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下就是从隐喻的角度对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一些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比较。

2.1 英汉饮食习语的相似性

英汉两国的饮食习语都是经过历史的长期积淀才得以形成的语言精华。饮食习语是人类最基本的体验之一。尽管两国文化存在差异,但是人类具有共同的认识基础必然存在某些相似的东西,况且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各国文化已经相互融合,相互吸收。例如关于饮食的重要性方面就有一些相似的习语表达:

Make ones bread 谋生

We make ones bread by our own efforts. 自食其力

Bread and butter 饭碗

Bring home the bacon.养家糊口

在英语中可以看出,英国人的饮食基本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英国人大多选用面包、黄油、牛奶举例子。而在汉语中,直接用“养家糊口”、“自食其力”、“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铁饭碗”这样直接明了的方式来体现他们对饮食的重视。

英国人好喝酒的原因不难理解,英国酒文化也是历史悠久,尤其是威士忌影响较大。其次,英国冬天较冷,喝酒可以御寒。而中国人喝酒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吃饭必喝酒,应酬也离不开酒。

Wine and wealth change wise mens manners. 酒和财富改变人的礼仪

Wine does not intoxicate men, men intoxicate themselves. 酒不醉人人自醉

Good wine needs no brush. 好酒不用幌,酒香不怕院子深

在中英两种文化中,鸡蛋都和人品,人的心态联系了起来。

As sure as eggs is are eggs(某人或某事)千真万确,值得相信

Good eggs 好人

Bad egg坏人,失败的计划,而在汉语中坏人通常都说“坏蛋”。

Walk (as) on eggs 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由此可见英汉饮食习语之间存在相通性,英汉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地方, 这与人们在历史中相似的经历和发展的意识是分不开的。

2.2 英汉饮食习语的差异性

习语具有连贯性,其饮食隐喻意义与文化基础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英国的饮食喻体多以面包,糕点类,奶酪为主,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重视烹饪技术,火候。有人说英国的饮食文化就是“面包文化”,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面包在英国文化中的悠久历史。这与英国的地形密不可分,英国的地形呈多样性,多以山地为主,适合畜牧业,英国的气候受海洋影响,适合谷物种植,所以英国多生产为小麦,而面包,牛奶,黄油,奶酪则成为英国极具代表性的食物。受其饮食习惯的影响,与此相关的习语也是比比皆是。

中国自古注重饮食养生,民族食俗内容很丰富,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构成了中华民族食俗庞大纷繁的体系。中国人的饮食主要是大米,人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里的吃就是指吃大米。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汉民族突出整体思考,共同进步,英民族重视个体与抽象,两国在饮食方式上着重点把握不同。

(1)主食

英国人的晚餐就是一天的主食,且通常有两道菜——肉或鱼加蔬菜。 “meat” 一词在英文中对它有最原始本质的定义。

The meat of something英语中用来比喻最主要、最有趣的一部分内容。

Meat and potatoes 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指问题的关键所在。

Meat and drink to someone 类似于汉语中的“小菜一碟”, 指很容易做的小事。

中国人午饭多吃鱼肉,逢年过节总爱大鱼大肉。“肉”这个词在汉语里, 含义更为广泛。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表达了一种感慨无奈的心态。“鱼肉百姓”指对老百姓的剥夺来换取对自身的物质享受。

(2)水果

英语中有很多关于水果的习语,这和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注重均衡的营养而不注重烹调方式。在英语中,苹果素来享有“水果之王”的美誉,如: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苹果, 医生远离我

The apple of ones eye 译成汉语就是“掌上明珠心爱之物或人”的意思。

而中国提到苹果会认为一种是人们平常吃的普通水果,另一种是自然联想到苹果公司的手机和电脑。在英语中还有一些别的关于水果的习语,例如:Go bananas(大发雷霆),Life isnt always a bowl of cherries (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If life give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 (苦中作乐)。但中文中关于水果的习语相对较少,有关的习语如“软柿子”用来指那些软弱好欺,像软柿子那样任人揉捏的人。

3 结语

本文通过英汉饮食习语对比, 从而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英汉饮食习语,并指出了英汉饮食习语中的喻体情况。饮食习语概念隐喻对比研究是人们通过对饮食的研究,对其的进一步了解也能够反过来指导和影响我们的饮食文化。不仅如此,我们在对其研究过程中,也提高了我们自己的跨文化思维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曲英杰,李超慧.英汉饮食习语的隐喻认知比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27(12).

[3]G.Lakoff & 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王广成,王秀卿.隐喻的认知基础与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J].外语教学,2000(1).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对比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