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楠楠 侯占广
摘 要:技术转移能迅速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但在技术转移过程中,隐性知识是阻碍了转移的效果,所以本文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探讨技术转移中隐形知识的转移影响因素,主要从知识发送方、知识接收方和信任机制三个方面来分析,最后企业提升隐形知识转移效果,,建立良好的沟通,拓宽企业自身的知识面和建立信任机制,使隐形知识转移的参与方能在良好的氛围下更有效地完成隐形知识转移
关键词:中小企业;隐形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一、引言
目前我国处于是发展中阶段,企业单独研发水平比较低,尤为中小企业,大部分通过技术转移来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发送方提供制造某种产品、提供某种服务或应用某项工艺的系统知识到技术接收方的选择、获取、消化及吸收的整体过程。大部分学者将技术转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隐性知识不仅作为资源,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由此可见隐性知识的转移是企业技术转移的核心。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中小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
二、隐性知识转移含义
王琦雅认为隐性知识是嵌入到个体头脑中的、难以编码及表达的知识,基于经验而获得。通过人的流动或学徒式等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活动传播而扩散知识。曹勇认为隐性知识转移是与技术转移相关的合作方通过交流有效地促进知识转移的互动过程。黎仁惠具体提出隐性知识是隐藏在技术人员头脑中的经验或诀窍。综上得出隐性知识是隐晦的、难以模仿和转移的。
三、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1.知识发送方因素
(1)知识发送方的意愿
知识转移意愿是知识发送方将自己的知识转移到接收方的意愿程度,知识转移的意愿决定知识转移的程度。王涛认为知识发送方希望知识转移同样能得到相等的回报,企业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使知识发送方在决定是否转移时存在矛盾的心理。既想通过合作节省成本、获得更大的利益,又不想知识共享、知识转移,担心自己会无意间泄露核心知识失去具有竞争力的地位。在同等地位间进行知识转移时,同行业的企业间存在直接竞争,不同行业间的企业知识转移又缺乏利益刺激,此外,知识转移还耗费发送方一定的时间、精力等,进一步弱化了知识发送方的知识转移意愿。为了提升知识发送方的知识转移意愿,知识接受者应尽量选择知识互补的企业,合作伙伴间的互补性越高,伙伴间越有意愿进行知识共享和转移,实现本企业技术多元化的基本目标。
(2)知识转移的能力
有强烈的转移意愿与转移效果并不一定成正比,关键原因是知识发送方的转移能力高低决定转移的最终成果。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转移能力:一是知识发送方能准确定位接收方想要的技术,二是能将该技术完整准确的表达。知识发送方的知识转移能力取决于发送方掌握的知识及其表达知识的能力。一般来说,发送方的知识储备量越大,掌握知识接受者所需的知识可能性越大,这是转移知识的基础;清晰的表达知识则是实现知识转移的有效手段。知识接受者应首先判断知识源的知识储备是否满足标准,再根据以往合作经验、其他企业评价等信息来判断知识源传授知识的能力。
2.知识接受方因素
(1)接收方的接受意愿
知识接受意愿主要是知识接受方的主观意识,即知识接收方是否抱有从发送方吸收知识的意图、主动吸收知识的程度。知识接受方作为知识转移的最终影响因素,如果知识接收方获取外来知识的动机或意识薄弱,减少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在到知识转移的投资力度,无形中降低了企业接受新技术的机会,最终形成粘滞知识。接受意愿属于接受方的主观意愿,由此可以得出,强烈的接受意愿可以促进其快速、有效的从知识发送方获的所需知识,以此扩大自身知识多元化,缩小与发送方的知识差距。可以从内在动力和外加刺激两方面来提高知识接受意愿,即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提高组织成员工作目标来推动成员渴望获得新知识,强化其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另一方面,组织可通过物质奖励等策略进行外加激励组织成员,如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落实组织成员获得新知识的具体行为。
(2)接收方的吸收能力
知识的广度可以理解为企业涉及知识领域的范围,广阔的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它交叉知识的许多领域,因此能够尝试新路径去探索新的领域。知识的多元化同样可以促使企业产生更新颖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自主创新知识的能力。同样的企业吸收新知识与其拥有的知识基础有关,雄厚的企业知识基础影响其吸收新知识的态度并决定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企业知识基础的广度影响着企业消化和应用外部知识的能力。知识必须通过消化并整合内部知识、新知识融入到现有知识共同起作用,吸收能力重点是技术的应用,其与企业的商业化直接联系,企业要探寻外部知识并获取有用的知识,最终将其转化到企业内部才能为自己创造价值。吸收能力中的任何一个层面都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环未有效发挥,将影响隐形知识转移的速度和质量,使隐形知识停留在知识层面,不能更好地体现出其转移的真正意义。
3.信任机制
沟通是促进彼此感情的有力手段,沟通也加强了彼此的信任。第一,知识转移双方通过频繁沟通与互动降低彼此知识转移的难度。转移者之间的沟通能使双方在多次互动的过程中增加共同经验,双方对事物的理解容易趋于一致。知识转移成员拥有相似的合作背景和实践活动是实现知识有效转移的必要条件。因为存在某方面共同的知识基础,人们才能更顺利地分享知识。第二,企业是转移隐形知识的意愿取决于吸收隐形知识的对象,知识发送方一般只会将知识转移给他们信任的人或企业。若转移双方互不信任,不断怀疑对方的用意,怀疑对方地能力,他们完全没有转移知识的意愿。这些技术和方法唯有与知识接受方之间存在高度信任时,才能真正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因此信任为促进知识转移和吸收创造了必要条件,间接地降低了知识转移的难度。
四、研究结论
第一,知识转移双方做好充分的沟通。首先,沟通可以选择面对面的方式,这样使得双方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以及明白心理活动,可以直观的发现隐性知识是否真的被接收方理解、消化。所以他们良好的沟通使隐性知识转移得以成功。其次,高科技的发展,使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尤其是在沟通方面,即使相隔较远仍然可以及时得到沟通,这就加速的隐形知识的转移。
第二,对于接受者来说,应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加大对知识的投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的隐性知识,若企业消化隐形知识的能力不强仍然要局限在当前的知识中。所以企业可以采用激励的方式使企业内部员工增强学习的动力,使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应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知识转移是一个相互学习与促进的过程,它需要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知识转移参与方之间的信任水平可以影响彼此间的关系距离。由于隐形知识具有内隐性和专属性,所以在转移过程中需要发送方和接受方之间的相互沟通,使双方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信任,从而为隐性知识转移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徐静,叶英平,王晓彤.产学研合作中的隐形知识转移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4.
[2]王琦雅,郭东强.企业联盟中隐形知识转移效果分析[J].商业经济,2012.
[3]张国峰.产学研联盟的知识转移机制及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4]向龙宇.知识联盟中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作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3.
[5]付敬.企业共性技术创新、吸收能力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