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亳龙 张晗 解红军 吕莉莉 魏江东(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
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项目后评价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设计水平和工程管理水平,是工程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评价分析,确定项目预期目标和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是否实现,同时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反馈项目实施各环节的实际效果信息,为后续建设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借鉴和经验。
油田节能优化改造项目大多是已建项目的改(扩)建工程项目,通过节能改造,实现工艺流程的优化简化,设备的节能高效运行,管理的精细化提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下面结合近几年开展的节能优化改造项目独立后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对节能改造类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节能改造项目多以更换设备为主,单个项目投资额度较低,多数只是经过油田公司相关部门审查并报专业公司备案,实施单位在项目立项论证时,对现状研究深度不够,问题剖析不够深刻,方案比选不够全面。例如:某项目对拟改造的区块基础生产情况、能耗情况、产量预测等进行了调研分析,但未对区块机采系统效率较低、能耗高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可行性研究阶段未进行方案比选,直接提出了改造方案,技术方案设计适应性不强,导致后期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技术方案因为生产条件发生变化而无法实施,或不适用于待改造区块的生产状况,造成实际改造过程中工程内容较可行性研究阶段发生较大变化。
节能投资项目通常要求实现“短、平、快”,即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某油田机采系统节能改造项目选择了“三低”区块,改造前单井平均日产油量1.01 t,机采系统效率为12.7%。由于到开采后期,随着油藏产量的自然递减,2011年该区块单井平均日产油量0.8 t,实施节能优化改造后,该区块机采系统效率升高到13.8%,仅比改造前提高了1 个百分点,机采系统效率仍较低,项目总体实施效果较差。对类似区块产量递减幅度较大的油田,仅实施节能技改无法收获良好的效益,在实施节能改造前应先从油藏、采油、管理等环节系统考虑老油田的简化优化,采取合理的采油方式如间歇采油,提捞采油等,再进行节能改造。
节能改造工程是针对不同工艺的个性化改造,使各环节能效达到较高的水平,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大多是技术成熟可靠高效。但是油田各区块生产状况存在差异,工艺流程也不相同,同样的成熟技术,其适用性不同,应用于不同的区块,产生的效果不同。某节能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在改造区块对先进的节能抽油机技术开展先导性试验就直接进行更换,导致节能抽油机投资效果较差。
节能量是反映节能改造项目实施效果的主要指标,因而节能效果与项目目标评价是开展节能改造项目独立后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即实施节能优化改造工程后,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完成预期节能量。因此,节能监测机构对项目节能量的认定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部分项目并不是由国家认证的具备相关资质的监测机构监测,或部分项目并未开展正规的节能监测,通过以点带面估算节能量;此外,基层生产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完善等情况,都会影响节能效果的评价。
节能改造效果除了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精细化程度。油田生产点多面广,多为粗放型管理,各生产单元重点耗能设备消耗了大量能源,因而需对重点耗能设备实行精细化过程管理,制定重点耗能设备操作管理规程并及时落实,可产生良好的节能效益。例如:某节能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抽油机、电动机等重点耗能设备运行情况建立了《抽油机参数合理优化》、《电动机设备合理匹配》、《精细化管理》等管理制度,在实际生产中,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管理提升实现年节电100×104kWh,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节能改造项目资金大都来源于节能专项投资,地区公司上报节能类改造项目的时候,大多是将几个作业区块、甚至几个采油厂的项目打包报批,但对于其中一些零散工程内容,报批材料中未能体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节能专项投资开展其他项目或进行其他设备购置,导致工程实施范围发生变化,不符合集团公司投资项目管理规定,导致项目可控性较差,同时也不利于节能专项投资资金的控制。
1)应加强可行性研究论证深度。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实施的基础,对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和实施技术方案的经济技术比选,是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通过论证选择合适的项目实施对象,达到预期节能效果。
2)应在项目实施前对规模化应用的节能技术及设备进行先导性试验,个性化设计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形成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改造方案。
3)应提高基层生产单元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节能监测机构进行节能量监测,保证节能效果认定的全面、准确。建议管理部门在批复项目的同时,要求项目实施单位上报监测方案进行同步审查。
4)应针对主要耗能工艺及设备,挖掘管理节能潜力,制定标准化的操作管理规程,实行精细化管理,及时优化运行,降低生产能耗。
5)管理部门应加强资金监管,依据详实的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复相应资金,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使用情况变化较大的应具体分析并及时上报备案。
6)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项目管理的监督。强化管理项目立项申报、审查批复、前期设计、物资采办、工程建设、投产运行、监督监测、项目验收等各环节,保证项目建设可控性。
通过项目后评价,总结了节能类项目管理及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及后续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经验,对节能改造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节能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项目后评价工作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各领域项目差别大,后评价工作中,评价单位除了综合应用前后对比法、横向对比法、有无对比法等评价方法从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生产运营、投资及经济效益、影响与持续性等多方面开展评价工作,还要结合项目自身特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评价指标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评价。通过近几年开展的节能改造项目后评价,中国石油迈出了探索节能项目后评价编制模板的第一步,初步编制了节能项目后评价编制大纲、评分指标及评分表,为进一步规范节能项目的后评价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很好的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