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云,郭连玲,姚俊北(.济南市长清区水务局,山东 济南 50399;.济南市水利局,山东 济南 50099)
济南长清山地茶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
赵云1,郭连玲2,姚俊北1
(1.济南市长清区水务局,山东 济南 250399;2.济南市水利局,山东 济南 250099)
【摘要】济南长清山地茶园是我国纬度最高的产茶区之一,有着悠久的茶叶栽培和生产历史,是济南市的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茶园种植之前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导致当地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随着茶园产业的不断发展,园区调整了土地种植结构,土壤质地不断改良,水利水保工程不断完善,水土保持功能逐步修复,园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山地茶园;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山地;茶园经济;济南
济南长清茶的主要产地在南部山区,文献记载,早在隋唐时期,济南长清区灵岩寺的僧人就已经开始种植和饮用茶叶了。而这比茶圣陆羽写成《茶经》的时间还要早的多。但是随后,因战乱和历史的变迁,灵岩寺一带的茶树种植不再具规模,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又开始恢复茶树的栽培种植和加工生产,2000年以后,随着济南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济南长清茶迎来大规模发展的历史机遇。济南长清区适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包括万德镇、双泉镇、马山镇、五峰山街道办四街镇的部分山地,面积达到3333.33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3′00″~117°03′00″,北纬36°23′00″~37°30′00″,是纬度最高的产茶区之一,地理位置来看,这一地区适合茶叶生长主要是得益于泰山余脉的影响,地形四面环山,昼夜的温差比较大,而且土壤呈弱碱性,PH值在6.0左右。
茶园种植区位于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在400~1000m之间,土地类型从下到上依次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顺坡地,建茶园之前多为旱田,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由于无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山高坡陡,土质松散,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中度侵蚀占总面积的64%,强烈侵蚀占总面积的12%,平均侵蚀模数为3200t/(km2·a),旱灾、山洪灾害频发,水利工程大多年久失修,无灌溉条件,土地产出率低,经济效益差。
1.1工程措施
2000年开始,在各级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茶园种植区开展了以茶叶种植为龙头、企业化管理为主导、保土保水、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首先引导园区进行土地整治,治理资金以承包大户投入为主、政府补贴为辅,先后整修破损地堰350条,1.5万m,300hm2顺坡梯田被改造成水平梯田、200hm2顺坡地被改造成坡式梯田,不但改良了土壤、保持了水土,同时也提升了地力;其次,开展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在山顶、山腰、山谷、山脚、陡坡等部位的交界处设置截水沟并与修建的环山路边排水沟相连,以排泄山洪,在坡脚坡面局部低洼地修建蓄水池、拦水坝、小谷坊等,与排水沟相连,容蓄坡面径流,以备旱季茶园灌溉,或打井配套保证茶园灌溉用水,几年来茶园区共修建截水沟、排洪沟1.2万m,修建各类小型水利水保拦蓄工程200多处,打井配套80多眼。茶园经过综合治理,逐步建成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自上而下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1.2生物措施
茶树种植后,经过1~3年的生长,逐步进入采摘期,进入采摘期的茶树枝叶繁茂,郁郁葱葱,茶园郁闭度可达到90%以上。茶树根系发达,固土保肥能力强,茶树枝叶茂密,上承接雨水下减少土壤溅蚀;从根本上避免了由于土地反复耕种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经监测发现,山地种植茶树3年后,年土壤流失量可减少80%,年保水能力增加50%。
1.3农业措施
山地茶园大多由茶业公司经营管理,茶业公司以租赁、土地流转等形式获得农民的土地建成茶业园区,园区面积一般在13.33~333.33hm2之间,大多座落于5°以上25°以下的山坡上。茶树种植前先要进行整地,春季按每亩6000株的密度把优质茶苗种植在沟垄上,适时灌溉浇水及管理,保证茶苗的成活率。前1~2年由于茶苗小且稀疏,为增加收入可以套种花生、豆类等农作物。
1.4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山地茶园种植区的前身是农田,曾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生产能力下降等土地退化和面源污染。茶园建成后,为提高济南茶叶的品味,生产高附加值的茶产品,各茶园都把生产有机茶作为发展目标,全面推广使用有机肥;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主要采用物理防治法,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异性诱杀等,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以上措施不但大大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提高了茶叶的品味和市场竞争力,而且培肥了地力,减少了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2.1经济效益
济南长清茶是典型的高纬度茶,由于其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越冬长,病虫害少等自然因素,所产的茶叶天然具有叶片厚,颜色深,香气浓,耐冲泡等特点,倍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是理想的茶中精品,一经上市就价格不菲。据粗略估算,以前茶园种庄稼,年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种茶1年纯收入能达到8000元,加上冬天在茶叶大棚里套种的蔬菜,现在年收入基本上是以前的10倍,且茶园区土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变为以生态经济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2社会效益
济南南部山区立地条件差,农业经济效益低下,但自从茶叶生产规模发展以来,涌现出不少专业村和专业户,从事茶叶种植的有1万户近2万人,很多农户靠种茶致富,出现了进城务工农民纷纷返乡创业的可喜局面,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3生态效益
经过退耕还茶,自上而下建成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经监测和测算,仅茶园种植区,年保水能力就达142万m3,有效提高了土地的抗旱能力;年保土量达到16万t,大大减轻了下游河道及水库的淤积,净化了水库水质,同时,使全区林草覆盖率增加了3.3%百分点,有效改变了下垫面的结构和粗糙度,减少了地面蒸发,起到了降低风速、风力、减轻地表风蚀和扬尘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和调节了当地干旱气候条件,既保持了水土又起到了涵养水源,防风固土、减轻空气污染的作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许多几乎绝迹的野生动物如野鸡、野兔、刺猬等又出现在了山地中,不少多年断流的沟道又流出了清澈的基流。
济南长清山地茶园规模发展以来,茶园产业经济逐步形成,结束了当地以粮为主的发展历史,换来的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改善、群众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生相伴的是土壤质地的改良、水利设施的更新、水土保持能力增强、面源污染减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茶园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了水土流失地区生态建设的进程。
(责任编辑迟明春)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5-0042-02
作者简介:赵云(1966—),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