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梅,赵 艳
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大、病情重,术后长时间禁食、行胃肠外静脉高营养,患者术后要进行多疗程的化疗,需要长期输注高渗性、腐蚀性、大剂量刺激性的静脉液体。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避免了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及刺激、长时间留置,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但PICC管置入后相关的并发症也随之发生,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和烦恼,给科室临床工作带来了压力和负担。本文讨论食管癌患者PICC置入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早期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选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入院的食管癌患者136例,于手术前为患者行PICC管置入术。136例患者中,男93例,女43例。食管癌85例,贲门癌51例。按穿刺部位分为:83例经贵要静脉,33例经正中静脉,20例经头静脉。患者年龄32~78岁,置管时间25~180 d,置管长度平均为48 cm。136例患者手术后均进行静脉营养治疗。
1.2 材料与方法 PICC导管材料,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首先评估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及穿刺血管。首先选择上肢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再次为头静脉。严格执行PICC置管操作规程,置入成功后,弹力绷带局部压迫穿刺点30 min,行X线摄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是否处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同时详细记录置入导管长度[2]、种类、操作是否顺利等,做好标识,做好维护记录。
1.3 PICC置入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措施
1.3.1 静脉炎 PICC置入前要做好静脉血管的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多数患者是在反复大剂量静脉输液,静脉受到损伤后才选择PICC置管,增加了发生静脉炎的概率。PICC穿刺时护士送管速度过快损伤了静脉内膜及静脉瓣。没有为患者做好健康教育,置管侧肢体初期活动过频,活动量过大。导管末端未到达上腔静脉平右心房口所致的药物化学刺激。PICC置入前应选择合适的静脉,护士严格按PICC置入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置管深度。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工作,提倡早期置管,指导患者做适量活动,循序渐进。早期发现轻微静脉炎及时治疗,采取热敷、局部涂抹喜疗妥软膏、抬高患肢,9例患者全部治愈。
1.3.2 穿刺部位渗血 136例PICC置入患者,均采用的是盲插置管术,由于穿刺针型号为14号,针芯粗,穿刺点范围大,往往容易发生穿刺部位渗血。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穿刺的适应证,查看患者的化验检查结果:对出凝血时间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及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要提前采取干预措施;②尽量保证一次成功,减少穿刺失败;③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移动;④穿刺完毕用纱布按压穿刺部位10~15 min,采用藻酸盐敷料覆盖穿刺点,取得良好效果;⑤食管癌手术前与麻醉科护士沟通,避免穿刺侧手臂测血压。采取以上措施后,穿刺部位渗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1.3.3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食管癌患者由于输液损坏血管内膜,输入刺激药物导致静脉血管炎性反应,患者本身血液高凝状态,血黏稠度高致血流速度减慢等病理因素均为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肿瘤患者蛋白s水平、蛋白c水平、抗凝血酶原下降或缺乏,降低了抗凝活性也易形成血栓[3]。指导患者抬高患肢,置管当日即进行握拳动作,以后适当活动置管侧肢体,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穿刺侧肢体肿胀。每日对穿刺侧臂围进行观察,发现异常及时超声检查,给予抗凝药物治疗。4例患者经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均得到好转,血栓溶解,血管再通,考虑患者易再次发生血栓,给予拔除PICC管。
1.3.4 导管堵塞 食管癌患者术后行静脉高营养治疗,药物浓度高,经常同时输注多种药物,如不定时冲管,封管手法不正确,极易造成导管堵塞。护理措施为:多种药物同时输注时根据药物配伍禁忌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冲管应1次/4 h,保持导管通畅。输液完毕后封管为>10 ml针管生理盐水脉冲式正压封管。2例患者为出院后导管维护不正确造成导管堵塞,再次入院导管再通失败,拔除导管。
1.3.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置管操作及维护操作没有坚持无菌技术原则;置管后换药不及时;患者抵抗力降低,皮肤细菌容易通过置管部位迁移至导管腔外,都可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临床表现多为患者发烧、寒战、疲乏、精神不适,白细胞增高、血培养阳性。预防措施为置管及维护时严格无菌操作,建立最大化无菌操作屏障,置管后24 h内及时进行敷料更换,以后换药1次/周。发生感染时撤除导管,培养导管尖端,选择敏感抗生素。
1.3.6 导管滑脱 置管侧手臂出汗致敷料松动,患者由于疾病原因术后躁动,PICC导管固定不牢,患者置管侧肢体活动过度,外力牵拉或者患者体位改变等因素均可导致导管滑脱[4]。应妥善固定术区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发现敷料有松动、穿刺点有渗出等情况,给予及时更换。发现导管滑脱,不能将导管重新推入,如果滑出不多,要在新位置处重新固定,同时做X光片重新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如滑出较多,要及时拔除PICC管再重新置入[5]。2例导管滑脱患者由于出院维护不当,滑脱长度>8 cm,入院后给予拔除,1例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在对侧肢体再次行PICC置入术。
1.3.7 导管异位 发生原因多为患者置管侧肢体活动量过大,患者咳嗽剧烈致胸膜腔内压过高,PICC管在体内发生移位,至对侧锁骨下静脉或同侧颈内静脉。导管外固定不牢,观察穿刺点外导管预留长度减少,导管入右心房。临床症状为患者颈部局部肿胀,患者有异样感,胸部感觉不适。护理措施为确定导管位置,牢固固定导管,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早期发现患者的不适。发生导管异位,应及时调整或拔除导管。
本组136例患者置入PICC管后有26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9.12%。根据其发生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措施,均获得治愈。
PICC置管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小、可以留置6~12个月,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护士便于掌握,且穿刺成功率高,无须局部浸润麻醉,在床边即可进行,故便于开展[6]。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大、病情重,术后长时间禁食、行胃肠外静脉高营养,患者术后要进行多疗程的化疗,需要长期输注高渗性、腐蚀性、大剂量刺激性的静脉液体,符合PICC置管适应证。但PICC管置入后相关的并发症也随之发生,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和烦恼,给科室临床工作带来了压力和负担。护士应严格执行静脉治疗标准操作规程,掌握PICC置入术的禁忌证及适应证,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早期发现并发症的临床症状,采取及时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PICC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7]。
[l]王增英,焦月新,彭金莲,等.老年长期住院患者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J].广东医学,2010,31(S):1000-1002.
[2]李 健,李 静,李淑兰,等.PICC置管体外测量长度与理想置管深度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5):65.
[3]袁会平.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河北医药,2009:31(22):3159-3160.
[4]陈林敏,李秋梅,范育英,等.742例左右上肢静脉人路PICC患者置管并发症对比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1):66.
[5]武 春,王晓娟.预见性护理在减少PICC置管后并发症中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8):127-128.
[6]刘丽娟.1例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229.
[7]王 琳,徐 芳.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分析和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8):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