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阳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建筑业管理与政策研究·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探讨
胡 阳
(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阐述了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教学改进的措施,指出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对仪器设备进行升级,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将来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该门课程是这类专业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测量各种要素(高差、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方法,并掌握测量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1,2]。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应熟练掌握各种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现代高新测量技术,并具有灵活运用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于实际的测绘工作的能力,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测量仪器与测量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尤其是近年来,空间定位测量技术、地面一体化技术和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测量集成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测量的仪器、作业方式、数据采集和处理方式均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测绘技术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机械手段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1,3,4]。
1.1 教学内容与仪器设备陈旧
目前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滞后于测绘技术的发展,讲授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使用的教材对新技术和新仪器介绍偏少。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接触到在未来工作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测绘方法等,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脱钩。如教学过程中使用设备老旧,使用的实验仪器如DS3型水准仪、DJ6及DJ2型经纬仪等,对全站仪则介绍过少。在实验和实习中,采用平板测图,数字化测绘技术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学生在测绘软件的使用方面训练较少。因此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在工程实践中接触到新的测绘方法和测绘仪器时需要较长的重新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带来岗位的适应性问题[4,5]。
1.2 教学组织模式单一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包括:测量仪器与基本工作、地形测量、施工测量等内容,教学环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理论教学、课堂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集中性实践环节)。三部分内容的结合非常重要,通常的做法是先讲理论和仪器基本工作原理,然后进行课堂实验,没有进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通常的做法是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和仪器使用讲解,然后进行课堂实验。在普遍压缩课程学时的情况下,目前以我校为例,课程共计40学时,2.5个学分,其中理论课时28学时,实验课时12学时,将两者完全分开剥离,导致理论讲授不充分,实验操作不熟练,教学效果不好。在课程结束后开始实习教学,而课程教学经过压缩后,通常只有2周左右的时间,只能够进行地形图测绘,内容比较单一,施工测量通常不进行。如中间隔数周时间,学生在开始实习后又需要重新熟悉仪器,造成效率较低。因此,传统的工程测量的教学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要求。
1.3 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落后
目前的教学理念依然是传统注重讲授,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没有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不够。学生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基本的操作步骤,老师完成基本内容的讲授任务,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不够、工程意识缺乏。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人才培养的岗位适应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与社会生产实际的融合对接,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在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中积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直接面向工程实际应用,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来开展人才培养、设计课程和开展教学活动就显得尤其重要。
2.1 优化教学内容、更新实验仪器
工程测量课程目前针对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等专业开设,其中土木工程又分为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方向,经过仔细调研专业工作面向的岗位能力需求,调研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对课程教学的反馈意见,在总的教学学时40学时和2周教学实习不改变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修订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针对原有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分层,重新分配学时,删除工程实际中已经不用的教学内容,保留测绘基本原理、基本仪器使用等内容,补充与工程实际使用的知识内容,同时增加了测绘软件的应用内容,做到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无缝对接”,实现教学内容“用新化”。重点:
1)增加全站仪原理与使用;
2)增加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及测量方法;
3)施工测量内容进行扩充,分三个部分:建筑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桥隧施工测量,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分成三个章节进行教学。在实践环节中,介绍数字化测绘技术概念,引入相关测绘软件,逐步采用全站仪,这是课程实习部分的重点体现内容。同时更新实验设备,引进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替代原有设备,增加智能一体化的GPS接收机,增加全站仪台套数,与教学内容更新配套,满足实验与实习需要[3-4]。
2.2 改革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
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基本概念多、仪器使用方法多、操作技能多、实践要求高等特点,强调学生的学、做、用结合。传统的理论课、实验课的严格区分不利于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开展,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打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明确界限区分,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融合,避免对着黑板、投影讲原理、讲使用。在介绍基本知识后,可将课堂搬到实验室,搬到室外实验测绘场地,对着仪器讲原理、讲实际操作,学生更易理解概念,接受知识,掌握要领。针对班级学生数多的情况,可将学生进行分组,采取集中讲解,分组指导的方式,以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采用案例项目化教学方式,每一个知识点,都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际案例项目进行。案例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既能将知识进行综合,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习周的安排上,根据专业不同特点,进行案例设计,以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实现“全真”现场模拟实习,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系统的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工程测量的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2.3 更新教学观念,实施课堂翻转
在网络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学的观念与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教学需求紧密结合,MOOC(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高速发展,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也随之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学的方式从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本的教学模式改变。
工程测量在不增加现有课时的情况下,解决内容繁多与课时紧张问题的方法,是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借鉴SPOC的方式来进行课堂翻转。建设工程测量网络课程,将课程根据知识点进行梳理,通过课程讲解视频、实验仪器操作视频等“富媒体”展示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课程网络化。课程学习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通过课程网站进行先期学习,完成每一章节的学习和知识测试,通过课程平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解决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而在课堂讲授时,老师主要对课程难点,重点进行提示,回答学生的问题,实现课程教学的翻转。在实践操作时学生可以带着移动终端(手机等),参考操作视频,按步进行,学习效果得到大幅提升,教师的指导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堂翻转模式使学生成为了课程学习的主体,也解决了课时与内容的矛盾,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也大幅提升。
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是面向社会人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课程。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仪器设备的升级,结合工程实际的项目案例教学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以更好的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求。
[1]肖 鸾,陈凤年,陈海胜.工程测量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3):110-112.
[2]杨国林.新形势下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中国科技信息,2010(24):270.
[3]郑秀梅,刘晓丹,付丽艳.“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10(1):143-145.
[4]孙 晓.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1-32.
[5]贺灵荣,田北平.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讨.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30-232.
[6]朱爱民,万德臣.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内容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测绘通报,2009(8):53-55.
[7]黄 羚,尚艳亮.应用型路桥工程测量教学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8):129-130.
The teaching discussion on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ing curriculum
Hu Yang
(BuildingEngineeringCollege,Jinli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jing211169,China)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curriculum, from the actual needs of employing units, describ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the teach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pointed out that as 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pgrade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s, updated the equipments, combining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to make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laid good foundation for employment after graduation.
engineering surveying, curriculum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1009-6825(2015)18-0228-02
2015-04-12
胡 阳(1975- ),女,硕士,讲师
G642.0
A